孩子應當學會分享,這位媽媽這次卻不讓孩子分享,值得稱讚!

讓孩子學會分享,從分享中獲得更多的快樂,父母對此進行正向的引導是非常必要的。學會分享,就意味著在任何場合都要讓孩子分享嗎?

孩子應當學會分享,這位媽媽這次卻不讓孩子分享,值得稱讚!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次帶著她七歲兒子在沙灘上玩,兒子手裡的沙灘玩具,吸引了附近的一位小女孩。小女孩看起來只有三四歲,跑過來二話不說就直接搶男孩手裡的沙灘玩具,男孩自然不答應,就起了爭執。這時候,小女孩的媽媽也過來了,說了一句:“你家孩子都這麼大了,為什麼不會分享呢?”朋友有些生氣,回應到:“你的錢包是否也能讓我分享一下?”女孩的媽媽居然反瞪了一眼,帶著小女孩走了。

孩子應當學會分享,這位媽媽這次卻不讓孩子分享,值得稱讚!

朋友在平時一貫教育孩子要學會與小夥伴們分享,從分享中可以獲得更多的快樂並且能學會,團隊的合作,還能認識很多新的朋友。可這次為什麼朋友不讓孩子進行分享呢?

孩子應當學會分享,這位媽媽這次卻不讓孩子分享,值得稱讚!

孩子的分享是有前提條件的。

首先,孩子的分享必須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孩子之間的分享,並不存在小讓大、或大讓小的法則。分享的雙方必須是對等的關係,大人不能借助於其他的因素進行道德上的綁架。沒有哪個孩子天然虧欠其他孩子,否則將不能稱之為分享。

其次,孩子的分享,必須是自主自願的。當孩子逐漸有了物權的意識以後,完全有權利選擇哪些可以分享,哪些是自己私有的絕對不能分享的。父母能做的是教會孩子學會選擇,對於具體物品是否可以用來分享,則由孩子自行決定。對於孩子堅決不願意分享的物品,父母也應對此選擇予以尊重。

孩子應當學會分享,這位媽媽這次卻不讓孩子分享,值得稱讚!

還有,分享是一件雙向性的行為。分享的目的可以是交換,希望可以從其他孩子手中得到其他的物品;分享的目的也可以是希望得到成就感或愉悅感。當所謂的“分享”不能獲得物質上或精神上的回饋時,是無法主動觸發這種“分享”的。

孩子應當學會分享,這位媽媽這次卻不讓孩子分享,值得稱讚!

學會分享,是孩子之間社交的一個重要環節。學會分享,並不是要求孩子在任何場合都要做出分享的行為,不是盲目地為了分享而進行分享,而是要教孩子學會決定是否分享和分享的方式。當孩子為他決定的每一次分享而感到愉快的時候,孩子便真正地學會了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