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管升级!P2P失信成本巨大,违约者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发改委与人民银行要求强化信用管理各行业信用体系的建立,将进一步提升P2P网贷服务安全性。

8月2日,国家发改委与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通知要求加大失信成本;促使失信主体加快整改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修复自身信用,引导各类主体依法诚信经营,保持良好的信用记录。

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修正后的《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法院应当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1. 有履行能力而拒不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义务的;
  2. 以伪造证据、暴力、威胁等方法妨碍、抗拒执行的;
  3. 以虚假诉讼、虚假仲裁或者以隐匿、转移财产等方法规避执行的;
  4. 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
  5. 违反限制消费令的;
  6. 无正当理由拒不履行执行和解协议的

本通知中的失信主体是指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有关规范性文件,按标准和程序认定并归集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的各类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主体。

监管升级!P2P失信成本巨大,违约者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通知要求加大失信成本鼓励修复信用 全社会共同监督

1.加大失信成本开展联合惩戒

政府部门应建立失信行为限期整改制度,明确整改期限,促使失信人履行义务。如果失信人期限内未整改到位,相关部门对黑名单失信主体负责人进行一次警示性约谈,对重点关注名单失信主体负责人进行一次提示性约谈,并将约谈记录记入失信主体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建立健全失信信息公示制度。在确定的期限内,在“信用中国”网站、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各级政府及其部门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开各类主体失信信息。公开的失信信息包括行政处罚、执法检查、黑名单,以及司法判决和强制执行等负面记录,重点关注名单可选择性公开。

完善失信信息共享和信息推送制度。以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基础,国家和地方各级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将归集整合各类失信信息,记于同一主体名下,建立完整的主体信用档案。信用信息中心将会与各级政府部门和联合惩戒实施单位充分共享。各省级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将按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推送给相关实施单位。

完善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各省级信用体系建设牵头单位制定区域性失信联合惩戒措施清单。国家和地方信息中心开发失信联合惩戒子系统,实现失信联合惩戒联合响应。此外,失信信息也将与行业协会商会、信用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新闻媒体等充分共享,推动市场性、行业性、社会性惩戒措施落地。

建立失信单位负责人责任追溯制度。黑名单和重点关注名单中的法人和非法人组织的法定代表人和相关责任人将被问责,失信信息将纳入个人信用档案,并共享至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对失信单位联合惩戒的同时,也将对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进行联合惩戒。

建立健全信用承诺制度。鼓励和引导失信主体对依法诚信经营、自愿接受社会监督、违背承诺自愿接受联合惩戒等内容作出书面信用承诺,并记入相关主体信用记录。

2.帮助失信主体恢复信用

相关部门应加强失信主体负责人的信用修复培训;要求失信主体在申请退出黑名单或重点关注名单时主动提交信用机构出具的信用报告;鼓励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主体委托具有资质的信用服务机构开展信用管理辅导咨询;对黑名单、重点关注名单主体在规定期限内纠正失信行为、消除不良影响的取消联合惩戒。

3.引导全社会共同监管

健全行业信用监管制度。建立健全行业信用记录,引入第三方机构协同监管,从行业维度布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行业协会商会诚信自律制度。建立会员单位信用记录,制定针对会员单位失信惩戒措施清单,公示和共享会员单位的失信信息,从行业协会维度布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建立信用服务机构协同监管制度。引导信用服务、第三方评估等机构探索开展信用记录建设、大数据分析、风险预警、失信跟踪监测等工作。

鼓励创新信用监管的制度,形成以信用承诺、信息公示、协同注册、合同监督为核心运行机制的信用监管体系。

监管升级!P2P失信成本巨大,违约者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多层级信用信息促进信用社会的建立

虽然国内信用体系建设尚不完善,但政府机构,行业组织,行业协会以及第三方机构的多层级信用体系已经初步建立。

8月1日,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7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及公告情况说明》。7月,相关部门向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推送失信黑名单信息新增319831条,涉及失信主体285465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121278家,自然人164187人;退出失信黑名单主体192587个,其中法人及其他组织102579家,自然人90008人。

6月19日,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中国工商银行等41家金融机构对140家严重失信债务人公示催收债权的公告,140家严重失信债务人累计涉及本金181.5亿元,利息68.1亿元,本息合计249.6亿元。

除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行业协会以外,最高人民法院、民航局、铁路客户服务中心、各地政府也都公示了失信人名单。

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等主要第三方信用机构也都提供信息查询服务费。而由人民银行,

中国互协会以及以上八家市场征信机构组建的百行征信已开展信用数据对接工作。

多层级的信用信息和多维度的信用信息服务将提升国内信用信息内容与质量,促进信用社会的建立,促进依法经营,减少失信行为的发生。

失信主体将在工作与生活中受到严重的惩戒措施

逐步完善的信用信息体系将让失信主体寸步难行。失信人被执行人除需偿还债务并承担违约责任外,按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第八条的规定,失信人被执行人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等方面都会受到信用惩戒。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失信被执行人还将在乘坐飞机高铁、下榻星级酒店、购置新建租赁不动产、购买非经营车辆、高收费私人子女教育、旅游、购买高额保险等领域受到限制。

因此,失信被执行人的工作和生活都将受到限制,这样的政策意在加强国民的履约意识,严惩失信行为,并提醒国民慎重签订合同。

监管升级!P2P失信成本巨大,违约者将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行业信用记录丰富现有信用信息维度提升网贷安全性

自6月以来,网贷行业运行环境有所恶化,部分机构爆发运营危机,投资者信心受到影响,网贷平台资金流出增加。对此,部分借款人趁机拒绝偿还借款,妄图逃债。

针对于网贷借款人逃债的行为,互金协会在了解情况后迅速反应。7月16日,中国互金协会召开专项整治专题座谈会,会议认为相关部门应加大打击恶意逃废债等行为,维护规范合同的存续效力。

7月23日,上海互金协会联合浙江互金联合会与安徽互金协会共同发起打击网贷领域恶意逃废债等行为,建立长三角失信人数据库的倡议。

7月27日,广州省互金协会发布《关于下架计划类理财产品及打击逃废债行为的通知》,要求网贷机构将逾期借款人及时报告征信机构,增加失信成本。

虽然各地互金协会号召强化行业信用建设,但由于缺少借款人信用信息的缺失,难以快速展相关工作。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很多网贷平台出于保留客户的目的而不公开出借人信用信息,仅有少部分领先平台将借款人信用情况对接到了国家信用部门。

目前,网贷平台主要依靠自身收集的借款人信用资料、人民银行征信报告以及第三方信用机构的信用信息进行借款风险测试。但人民银行征信报告主要收录了法人和自然人在正规金融机构开展业务的信用信息,第三方信用机构的信用信息主要收录了法人和自然人交易方面的信用信息。而平台自身的信用资料仅收录了借款人在本平台借款的信用信息,无法获取其在其他平台借款的信用信息。

也正是由于网贷行业信用体系中存在这些漏洞,个别借款人在正规金融机构如期还款,与客户和供应商正常交易,但在网贷机构恶意违约,在逃避债务的同时并避免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

《关于对失信主体加强信用监管的通知》的发布为各行业监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将建立健全行业信用记录;制定针对会员单位失信行为的惩戒措施清单;开展行业信用信息公示、风险提示、预警监测、信用管理培训等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通知发布后,各行业监管部门可以对接、收集借款人的信用信息并公示失信人名单。网贷平台作为金融信息中介机构能够从各行业监管部门准确获取的借款人与行业相关的信用信息,扩大信用信息的范围。

结合各行业协会的惩戒措施,网贷平台将更加准确的判断借款人风险级别,避免为不良借款人提供撮合服务。在保证平台安全运营的同时,强化网贷投资者的资金保护,进而赢取投资人的信心,引领平台乃至整个网贷行业向好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