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微笑背後的「抑鬱殺手」

“伸手不打笑臉人”說的是微笑的妙處;“笑臉盈盈”說的是微笑的美麗;“親切溫暖”說的是微笑的魅力……微笑的好處數不勝數。但微笑也要適可而止,截至2005年秋季,德國研究人員對4000多名空中小姐和醫護人員等職員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由於這些職業的服務人員常常強迫自己做出親切友好的表情,時間長了就會出現沮喪和抑鬱等症狀。

小心微笑背後的“抑鬱殺手”

抑鬱症是一種常見的心理障礙,常與“垂頭喪氣”、“無精打采”、“情緒低落”等詞聯繫在一起。“抑鬱”和“微笑”似乎是八竿子打不到的事兒,但在我們的生活中,的確有不少人微笑著抑鬱,患上了“微笑性抑鬱”。

小容畢業後考入了一家效益良好的銀行,不用風吹日曬,不用東奔西走,實習期一過就拿著不菲的薪金。

“微笑服務”是單位的基本要求,在面對顧客的時候,職員都要面帶微笑進行耐心細緻的解釋。剛開始小容還認為自己本身就愛笑,微笑服務對她來說是小菜一碟。可這種幸福還沒有體會到多久,她就失去了工作的熱情,變得鬱鬱寡歡起來。

原來,每天要面對顧客簡單而又重複的問題,還要面對一些無理糾纏的人,小容變得身心交瘁,但又不得不強顏歡笑。每天下班回到家裡,她總是情緒低落,不願說話,不願笑,偶爾還會流淚。

小心微笑背後的“抑鬱殺手”

職業微笑易傷“心”

適當微笑有利於身心健康,而長期壓抑的職業微笑則會直接影響人的心理健康。

“如果從事的職業必須微笑,但個人又沒有很好的排解渠道,也沒有合適的朋友支持系統,久而久之,會傷害自己的心理健康,而這種傷害常是無形的,難以排遣的。”心理諮詢師認為,一個人總是抑制自己的實際感受,就會出現沮喪或者抑鬱症狀,甚至會出現心理的扭曲或變態。

心理的健康得益於人內在情緒的統一,出於職業需求壓抑人性的微笑反而違反了人的自然本性,悲傷時還保持著笑臉,是在扭曲自己的情感,短時間還在人的承受能力之內,長時間就會造成內在情感代償機制受損,從而導致心理保護功能也受損。

小心微笑背後的“抑鬱殺手”

提高認知,保持微笑

每個人都有調節和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但每個人控制自己情緒的能力有大有小,自我情緒調節能力比較強的人往往會自我寬慰,他可以把角色和自己的人格分開,也就是角色要他微笑時,他會調節自己的內心和這個微笑儘量一致,也會隨時調節自己的情緒和內心一致。

“像小容這樣的年輕人非常多,在選擇職業時,就選擇了自己的生存方式,如果必須微笑著承受一些責難,就需要提高自身的認知、抗挫能力和化解壓力的能力。”心理老師表示,人們在生活中有選擇的能力,如果職業性微笑真的傷害到了自己身心健康,而自己又承受不了,那就放棄現有職業重新選擇。如果不想放棄,又不想受其害,那就選擇承擔結果,並積極尋找朋友支持系統和其他排解壓力的渠道,以宣洩自己工作中的不良情緒。另外,在工作中要學會彈性處理棘手事情的能力,把對自己的傷害減小到最低程度。

“其實當你遭遇顧客的責難時,可以利用換位思考的方式,理解顧客發脾氣是在宣洩他內心的不滿,這樣就會減少自己內心的壓抑。公司也可以給職員一個不與顧客接觸的空間,員工可以在這個空間裡盡情釋放自己的情緒,找回自我,就會減少員工微笑抑鬱的情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