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峯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有著千年傳承的龍泉青瓷,也曾隨著歷史變遷,而興衰明滅。新中國文化發展的60多年,也是龍泉青瓷重生的60多年。在現代龍泉青瓷史上,徐朝興這個名字已經深深的印在龍泉青瓷的發展歷程裡。他是國家公認的龍泉青瓷非遺傳承人,也是時代的大師、泰斗,是龍泉青瓷界“祖師爺”級別的人物。龍泉青瓷這個玲瓏小物,被他研究的徹徹底底、出神入化。

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峰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徐朝興,中國工藝美術大師,亞太手工藝大師,國家級“非遺”龍泉青瓷燒製技藝代表性傳承人

雨過天青雲破處,梅子流酸泛綠時。

中國人對於一些顏色,有著世世代代的執著與迷戀,青瓷之“青”,就是其中一種。千峰翠色出龍泉,兩千多年前,浙江龍泉人就開始不斷敘寫著造青的傳奇歷史。無論是層層疊疊的青釉色澤,還是深淺交錯的瓷片紋理,還是圓潤獨特的器型輪廓,龍泉青瓷總是精準的撩撥著國人關於“美”的感官。

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峰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小口雙耳牡丹瓶》

對於那些上了年份的青瓷,人們常常稱為有著“火氣褪去”的深沉馥郁。而在這如玉亦如露的翠色中,又何嘗不是藏著“火氣褪去”的歷史風煙,是東方文明中最靜謐悠然的一筆,隱藏著國人超然世外的生活意趣與從宋朝綿延至今的中式美學。

青瓷匠人非他莫屬

有著千年傳承的龍泉青瓷,也曾隨著歷史變遷,而興衰明滅。新中國文化發展的60多年,也是龍泉青瓷重生的60多年。在現代龍泉青瓷史上,徐朝興這個名字已經深深的印在龍泉青瓷的發展歷程裡。他是國家公認的龍泉青瓷非遺傳承人,也是時代的大師、泰斗,是龍泉青瓷界“祖師爺”級別的人物。龍泉青瓷這個玲瓏小物,被他研究的徹徹底底、出神入化。

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峰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沒有看到過凌晨五點的北京,但是徐朝興卻經常看到凌晨五點的龍泉小鎮。1956年,徐朝興剛剛讀完小學,由於其家庭成份的原因,徐朝興的求學生涯被定格了。但是對於一位勇於追求生活的帥酷青年來說,這一點並不能算是阻礙。喜歡青瓷、喜歡與泥巴打交道,13歲的徐朝興開始跟隨龍泉著名青瓷藝人李懷德學藝。當時的瓷廠是原始的土作坊,產品是一般的瓷器,生產設施和普通的磚瓦作坊也差不多。在作坊裡,煉碗泥、揣泥坯、揉泥巴,腳上是泥,手上是泥,臉上和頭上也沾著泥。徐朝興不怕苦,不怕累,手腳勤快,不到兩年的時間就掌握了製作一般陶瓷具的基本技能。

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峰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瓷廠轉為生產龍泉青瓷是從1958年開始的。當時,為了復興龍泉青瓷,龍泉瓷廠在省內專家、優秀工人和民間藝人中選拔了8人,組成仿古小組,開始了具有時代意義的恢復和仿製工作。徐朝興與師傅李懷德同被選入仿古小組。試製過程中,經歷了無數次失敗,終於在1959年國慶前夕研製成功。青瓷弟窯產品的研究成功,讓徐朝興信心倍增,並在他年輕的心靈上鎖定了對青瓷藝術的執著追求。他甚至大膽推陳出新,嘗試用新產品設計和科研工藝美術相結合,創造了第一件擺進藝術殿堂級的作品——玲瓏燈。1956年到1996年,經過40個春秋的磨礪,徐朝興完成了從泥土匠人到藝術大師的華麗轉身。

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峰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弦紋牡丹瓶》

徐朝興的經典作品有1.3米的大花瓶,也有直徑52cm的迎賓大掛盤,他的每一件作品背後,都有凝聚著手工藝人對於材料、對工藝、對思想表達的執著追求。“1.3米的大花瓶,是當時在藝術上的一個創新,我們模仿古人,但也希望在傳統的基礎上做出一些特色,這個大花瓶,在燒製的過程中,就已經考慮到了它的運輸,當時我是趴在地上完成的圖紙,而且是兩張圖紙拼在一起,畫出的這個花瓶。”徐朝興興奮的說。那個時候還是在80年代,沒有現代的燒窯,還是使用傳統的煤窯,製作如此大的花瓶,從泥料配方到施釉都有極大的困難,我們幾個人反覆思索,反覆試驗研究,終於讓他們找到了解決的辦法。回憶當初,徐朝興忘記了重新創造的艱辛,只記住了共同解決困難的樂趣。

造青絕技 ——“跳刀”

徐朝興令人歎為觀止的絕活不止是創造,還有他在製作工藝上完美的“跳刀”技術。在一個胎薄如殼的坯體上要刻下數萬乃至十幾萬波線或印痕,使燒製的瓷器帶有不可思議的美麗紋理,不得不說是龍泉青瓷界的一大奇蹟。徐朝興製作的跳刀青瓷沒有機器壓製的僵硬,處處充滿了柔韌與手工之美。

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峰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青釉跳刀菱口碗》

他在高速旋轉的坯體上抖動著特殊的刀具,有些甚至是自制的,用“剮”、“刻”、“拉”等技法,將千“線”萬“點”通過特殊的排列與組合劃刻在坯體上,形成奇特的幾何造型。坯體上的斜紋在他的抖動之下,由短到長,由密到疏,猶如精密儀器的雕刻,給人無限的遐想和回味的空間。徐朝興介紹說,製作一隻碗,至少要“抖”個成千上萬刀。“我一般都是清晨5點鐘起床工作,一直到早上8點多,這段時間空氣好,人剛剛休息過精神狀態好,心無雜念,這樣才能抖出好的作品”。

雕刻“抖”動時,還有許多限定,比如周圍嘈雜不行,身體狀況不佳不行,心臟跳動過快不行,“抖”的時候,必須屏息凝神,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作品上,雖然這一技法源於青瓷製作時的失誤,但是卻給後期的青瓷工藝製作提供了更多的發揮空間。跳刀這一技法非常難學,稍微的小失誤,就會造成整件作品的殘缺。只有長期的磨鍊和鑽研,才能掌握這一複雜的青瓷技能。“跳刀需要心手合一,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夠經得起這樣的磨鍊,不過入行看心,熟能生巧,只要塌下心來慢慢抖,反覆練習,總歸會得到自己想要的作品。”徐朝興說。

凝魂之釉 通神之形

想要了解龍泉青瓷,需要先了解龍泉青瓷的哥窯和弟窯。一千多年前的宋朝,生產龍泉青瓷的哥窯,與官窯、汝窯、定窯、鈞窯一併稱為“五大名窯”,名氣非常之響;弟窯是傳統意義上的龍泉青瓷,青瓷開創以來一直燒製的都是弟窯品類。哥窯的特點是胎薄釉厚、釉面開片,佈滿龜裂的紋片,被稱為是“瓷中珍品”;弟窯特點胎骨厚實、胎釉青翠、瓷器表面光潤純潔,被稱為“青瓷之花”。哥窯瓷器和弟窯瓷器的區別在於,哥窯為開片瓷,弟窯不是開片瓷。哥窯青瓷在燒造過程中,因為瓷胎膨脹係數比胎釉膨脹係數大,燒成之後的青瓷表面佈滿像裂痕一樣的紋路,本來這些裂痕是一種缺陷,但是因為出現了“金絲鐵線”的效果,形成了一種殘缺美。

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峰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哥弟窯結合三環瓶》

80年代,徐朝興將哥窯和弟窯做了完美的融合,做出了《哥弟混合三環瓶》,讓龍泉青瓷又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里程。《哥弟混合三環瓶》整個造型設計為透空環形,口肩部配置二隻耳環,在工藝上採用灑漿法,突破了哥窯、弟窯歷來不能混合製作的傳統,把哥窯泥與弟窯泥有機地結合在一起,經1310℃的高溫燒製而成。《哥弟混合三環瓶》簡潔大方、自然質樸,既有哥窯釉裂紋片的青灰淡雅、色澤變幻,又有弟窯的釉色豐潤,晶瑩如玉,這種極富文化內涵的裝飾手法,讓釉色和形態“詮釋”了傳統,又超越了“傳統”。

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峰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無論是哥窯還是弟窯都擁有美麗的色彩和形態。不同於白瓷可以在器皿身上作畫,青瓷需要保證自己顏色的美感。徐朝興說:“無論哥窯還是弟窯,都需要保證它的釉色。看龍泉青瓷的好壞,就要從它的造型和釉色入手。造型就是神態,就是神,就好比在街上看到一位女子,身材苗條,就會忍不住地多看一眼。之後再去看她的五官是否標緻。釉色好比氣色,對於青瓷而言,同一種青色,也可以通過釉色的厚薄而發生變化。”就像弟窯非常珍貴的粉青和梅子青色,它能體現柔和、飽滿、細膩和一個工匠的手法和品質,做出好的瓷器就要有上乘的釉色和形態,這是工匠精神的魂,也是龍泉青瓷的魂。

造青史詩 以時代篇章續寫

到現在為止,龍泉青瓷是中國古代五大歷史名窯裡恢復的最好的一個,它的從業人數也因為社會的進步拉到了一個歷史的高峰。青瓷技藝需要發展,更加需要繼承,大到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徐朝興的妻子、兒子和兒媳,都在他的感染下在青瓷行業裡兢兢業業的工作。兒子徐凌和兒媳竺娜亞已經在陶瓷界初露頭角,作品“手足情”、“江南春”、“梅子青”和“秋韻系列”分別在全國陶瓷設計評比、上海工藝美術精品展和杭州西湖博覽會上獲得金、銀獎。

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峰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青釉五管瓶》

兒子徐凌的作品不同於傳統青瓷,加入了一些非常現代的理念,這也是徐朝興非常樂意看到的。他說:“他們受到的教育與我不同,龍泉青瓷需要創新和發展,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有所創新,才能滿足現代的審美,更好的發展龍泉青瓷。”百花齊放,是藝術鑑賞的終極目的。已經做了60多年龍泉青瓷的徐朝興時刻都抱著學習的心態,將龍泉青瓷發揚光大,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雖然工作繁忙,但是他仍然抽出時間,給喜愛龍泉青瓷的青少年學生上課,“做青瓷,要從娃娃抓起,尤其在非遺傳承方面,創作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徐朝興:一世造青,千峰翠色來|匠心中國 大匠之風

與古代的龍泉窯產品一樣,現代的龍泉青瓷享有極高的聲譽。或許世界的變化飛快,但東方文化傳統裡最深處的情感,仍然深刻著慢生活與手工的痕跡。一雙雙工匠的手,所承載的故事,雋永深邃,千年之美與大師傳承讓我們知道了什麼才是真正的東方神話,也讓世人見識了地道的中國造物之美。

本文來自“匠心中國”,由“品瓷中國”略微編輯修改,版權歸作者所有,內容僅代表作者獨立觀點。【 關注頭條號“品瓷中國”,學不一樣的陶瓷知識,瞭解最新陶瓷資訊! ~點贊收藏 轉發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