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新時代「洋學生超國民待遇」中的教育制度思考

虹野:新時代“洋學生超國民待遇”中的教育制度思考

留學生無論是在住宿、課程安排以及其他活動方面都優於國內學生是眾所周知的事情,幾乎每所高校都有豪華的留學生公寓。以往公眾認為留學生花的錢多享受好的待遇無可厚非,但是隨著留學生規模的擴大,公眾逐漸發現留學生所花的學費、住宿費大都來自於納稅人,大家就無法淡定了,以至於不少人質問:花錢買留學生是為什麼?

虹野:新時代“洋學生超國民待遇”中的教育制度思考

即便留學生花的是中國納稅人的銀子,容忍度極高的國人對於自己得不到的福利待遇一向不爭不奪。只是這幾年留學生規模擴大之後,其住宿、生活與國內學生髮生了一些衝突,以至於侵犯了現有國內學生的利益。比如,2017年上海某政法學院、2018年無錫某職業學院都爆發了關於“給留學生騰宿舍”的事件,武漢某大學還出現了留學生專用充電樁的風波……這些洋學生在高校享受超國民待遇的現象引起國內學生和公眾的不滿,這讓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自從1949年毛主席一聲“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打破了晚清以來“一等洋人、二等官”的社會等級制度以來,為何今天洋學生依然要高國內學生一等?

虹野:新時代“洋學生超國民待遇”中的教育制度思考

不少人認為留學生享受到超國民待遇的原因是“崇洋媚外”的心理作祟,還有人認為是“物質上站起來了,心理和文化上沒有站起來”……

本人倒不覺得是因為高校普遍賦予留學生超國民待遇是“崇洋媚外”,也不是“文化上沒有站起來”,畢竟這些留學生大都來自於亞非等落後地區,無論是文化、經濟上和國內相差甚遠,雖然現在高校在文化和學術上不怎麼自信,但也不至於對來自於落後地區的留學生“諂媚”。

箇中原因更多的或許是高校行政化的結果。留學生規模擴大的決定來自於國家層面,高校只是作為“行政單位”執行決定而已。從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如何迅速、簡單的落實任務則是高校行政化之後首先考慮的問題,所以高校通過給予留學生超越國內學生的待遇來展示其高質量的完成上級指派的任務是可以理解的。

虹野:新時代“洋學生超國民待遇”中的教育制度思考

當高校資源有限,需要在國內學生和留學生之間進行資源分配的時候,高度行政化的大學更加傾向於對他們權力有制約的留學生群體。歷來在我們的歷史中,外交無小事,事關留學生群體的福利待遇,高校官員是一點都不敢侵犯的,否則烏紗不保。至於大學追求的人文精神,在高度行政化的情況下,早已拋到九霄雲外了。而國內學生的權利和待遇則對高校官員的烏紗帽沒有什麼影響,以無錫某職業學院為例,在“動員”國內學生搬遷到較差宿舍的時候,威逼利誘無所不用其極。

在我們批評洋學生佔用國家資源享受超國民待遇的時候,從道德的角度是無法解決這些問題的,高校行政權力只會向能夠制約它的那一方低頭。這需要改變高校行政化中權力為本的現狀。

虹野 中華教育改進社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