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歲之後,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下述是與天,相關的名詞、典故,摘自皇傢俬塾書籍中的“天部”卷。

以此示人,顯中國的文化傳統知識,並非侷限於四書五經之中。

千歲之後,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轉蓋】

《新論》曰:“天如蓋轉,左旋,日月星辰隨而東西。”

東西:即東西方向運行。

千歲之後,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倚杵】

《河圖·挺佐輔》曰:“百世之後,地高天下,不風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歲之後,而天可倚杵,洶洶莫知始終。”

《挺佐輔》是一部讖書,讖,即預言。

此句預言,很誇張的說:若干年後天地將變得相近,立杵(舂米的棒槌)於地,就可靠近天空,

唐詩有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千歲之後,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三體】

蔡邕《天文志》言天體者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渾天。”

周髀、宣夜、渾天,是古代天文學中的三種宇宙學說:

周髀,認為天,象一把無柄的傘,地象無蓋的盤子。

因使用了勾股術測算天體運行裡數,又相傳成書於周公,故稱“周髀”。

宣夜,認為天,無一定形狀,也非物質構成,其高遠無止境,日月星辰飄浮空中,動和靜都依靠“氣”。

渾天,認為天地的形狀渾圓如鳥卵,天包地外,就像殼裹卵黃一樣。

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兩極固定在天的兩端,日月星辰每天繞南北兩極的極軸旋轉。

說到渾天,就不得不說天文學最偉大的發明——渾天儀。

渾天儀,用水力推動儀器中的齒輪,使圓球運轉,正好一天一週:“以玉虯吐漏,水入兩壺。右為夜,左為晝。”

渾天儀除了能夠考察天空中星宿的經緯度,將各種天文現象,赫然展現在人們眼前。還設有兩個銅人,用齒輪帶動,一個銅人每刻(古代把一晝夜分為一百刻)自動擊鼓,一個木人每辰(合現在兩個小時)自動撞鐘:“蓋上又鑄金銅仙人居左壺,為胥徒居右壺,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別天時早晚。”

千歲之後,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六氣】

《左傳》曰:“天有六氣,降生五味。杜預注曰:六氣者,陰、陽、風、雨、晦、明。”

古代醫家認為,氣候的變化與人的疾病相關,六氣的流轉能夠產生風、寒、暑、溼、燥、火:“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風、寒、暑、溼、燥、火。”

五味,指酸、甜、苦、辣、鹹五種味道。

有詩云:“五味風雨集,杯酌若浮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