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岁之后,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下述是与天,相关的名词、典故,摘自皇家私塾书籍中的“天部”卷。

以此示人,显中国的文化传统知识,并非局限于四书五经之中。

千岁之后,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转盖】

《新论》曰:“天如盖转,左旋,日月星辰随而东西。”

东西:即东西方向运行。

千岁之后,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倚杵】

《河图·挺佐辅》曰:“百世之后,地高天下,不风不雨,不寒不暑……如此千岁之后,而天可倚杵,汹汹莫知始终。”

《挺佐辅》是一部谶书,谶,即预言。

此句预言,很夸张的说:若干年后天地将变得相近,立杵(舂米的棒槌)于地,就可靠近天空,

唐诗有云:“恐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千岁之后,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三体】

蔡邕《天文志》言天体者三:“一曰周髀,二曰宣夜,三曰浑天。”

周髀、宣夜、浑天,是古代天文学中的三种宇宙学说:

周髀,认为天,象一把无柄的伞,地象无盖的盘子。

因使用了勾股术测算天体运行里数,又相传成书于周公,故称“周髀”。

宣夜,认为天,无一定形状,也非物质构成,其高远无止境,日月星辰飘浮空中,动和静都依靠“气”。

浑天,认为天地的形状浑圆如鸟卵,天包地外,就像壳裹卵黄一样。

天半在地上,半在地下,其南北两极固定在天的两端,日月星辰每天绕南北两极的极轴旋转。

说到浑天,就不得不说天文学最伟大的发明——浑天仪。

浑天仪,用水力推动仪器中的齿轮,使圆球运转,正好一天一周:“以玉虬吐漏,水入两壶。右为夜,左为昼。”

浑天仪除了能够考察天空中星宿的经纬度,将各种天文现象,赫然展现在人们眼前。还设有两个铜人,用齿轮带动,一个铜人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为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木人每辰(合现在两个小时)自动撞钟:“盖上又铸金铜仙人居左壶,为胥徒居右壶,皆以左手抱箭,右手指刻,以别天时早晚。”

千岁之后,玄穹倚杵,碧海成桑

【六气】

《左传》曰:“天有六气,降生五味。杜预注曰:六气者,阴、阳、风、雨、晦、明。”

古代医家认为,气候的变化与人的疾病相关,六气的流转能够产生风、寒、暑、湿、燥、火:“夫百病之生也,皆生於风、寒、暑、湿、燥、火。”

五味,指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

有诗云:“五味风雨集,杯酌若浮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