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爲我,還是我爲人人?

人人为我,还是我为人人?

老鼠比你更友善嗎?

我們通常認為老鼠很骯髒、邪惡,而且攜帶疾病,但其實它們很聰明,而且無私。1958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如果在按壓槓桿能夠得到食物的同時,會使另一隻老鼠遭到電擊,那麼老鼠寧可餓著。

1967 年實施的更復雜的研究對此進行了更深入的探究。在一個籠子裡有兩個可以發送食物的槓桿,其中一個很容易操作,另一個則很困難。可想而知,老鼠們會使用那個容易操作的槓桿。後來研究者調整了這個系統,當老鼠使用那個容易操作的槓桿時,會使另一群老鼠遭受電擊,結果老鼠會通過合作來一起應對那個操作困難的槓桿。

2011 年,芝加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老鼠的利他精神還不止於此。研究者給老鼠設置了兩個操作槓桿的選擇,要麼放出被困的老鼠,要麼吃到巧克力,老鼠選擇先解救被困的同伴,然後分享巧克力。老鼠本可以先吃掉巧克力,然後再解救同伴,但它們選擇了分享。

利他行為對你有益嗎

猴子花很多時間互相梳理毛髮。這種明顯的友善行為對群體是有利的,它有助於建立個體間的凝聚力,使群體更加團結。它還可以減少寄生蟲,使群體更健康,這對每個個體也是有益的。

不過,益處還不只這些。一些科學家發現,動物(以及人類)的利他行為可以使個體在異性面前更有魅力。這說明它們不僅友善,而且有多餘的資源。一個有空餘時間給孩子梳洗毛髮的伴侶一定很擅長覓食。

倫敦羅漢普頓大學(Roehampton University)的斯圖爾特·森普爾(Stuart Semple)研究了無尾獼猴的梳洗行為和壓力。他發現,幫其他猴子梳洗的猴子比不這樣做的猴子感受到的壓力更小。不過也有可能是沒有壓力、輕鬆自在的猴子更有可能幫其他猴子梳洗,而不是梳洗行為降低了壓力。不進行更多研究,我們便無從確定因果關係。

利他行為是自私的

幫助他人可能會讓我們感覺良好,還有可能使我們受人敬仰。有些人做好事不留名,但他們仍能從中得到滿足感,避開公眾的讚美可能會帶給他們額外的滿足感。

從物種生存的角度看,利他行為是有益的,因此進化會讓我們在做出慷慨行為時感覺良好。當做出善舉時不要覺得自己佔據了道德高地而過分陶醉,因為我們知道你真的很享受這樣做。

今日推薦

人人为我,还是我为人人?

為什麼漂亮的人總是很受歡迎?當發生類似於“小悅悅”的事件時,為什麼很多選擇無動於衷?做白日夢是不是真的毫無意義?你是先難過再哭泣還是因為哭泣才難過?你可以在本書中找到這些問題與現象的答案與解釋。

心理學的很多理論與研究都可以幫助解釋日常生活中的現象,而且不只是心理學家們才能夠理解這些理論。本書作者安妮·魯尼就是希望通過簡單而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紹普通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等眾多心理學分支的研究發現,能讓普通大眾更好地瞭解自己的內心,能學會用理論來解釋生活中的很多現象,這對於人們追求美好生活也具有指導意義。

如果你想變得更有思想,可以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更多好書正在向你飛來……

閱讀成就思想

長按二維碼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