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意如清流 莆田市志愿服务活动活跃城乡添温暖

人之初,性本善。在中华民族的血脉里,从古至今都奔流着善良的基因。近年来,莆田市秉承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全市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探索志愿服务新模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把与生俱来的善心外化为实实在在的善行,让城市充满爱与善。

志愿服务常态化

莆田医务志愿者走进居民家中义诊

8月12日上午,莆田市城厢区医院石厝健康志愿服务队开展以“关爱心脏 就是关爱生命”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日活动。志愿者们在凤凰山妈祖义工志愿服务站设立义诊点,为周边群众免费体检,并走进居民家中为老人义务体检。据了解,自今年3月起,每月12日被定为石厝健康志愿服务日。

在义诊点,服务队的医疗专家们耐心地为群众测量血压、血糖,答疑解惑,开展病情咨询及诊治,指导患者用药,并发放心梗和心衰防治知识教育手册等有关心脏健康的宣传材料。以此唤起人们对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肥胖、高血压、缺乏运动、营养失衡、吸烟等充分重视,鼓励人们采取必要的控制和治疗措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

此外,志愿服务队还上门为年龄较大、不便出行的群众入户义诊。“年纪大了,毛病也多,这次城厢区医院志愿者们入户来检查,我实在是太感动了!”在居民家中,正在进行心脏和血压测试的90岁陈大爷说道。服务队的医生认真地为老人诊查后,赠送了一个疗程的药品,并详细交待其服药方法,同时建议家属定期为老人进行检查。“平常没有接受过类似于这种的正规检查,这样的义诊活动为我们这些出入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了便利,既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还增长了不少健康知识……”老人开心地说道。

据了解,本次活动发放健康宣教资料300多份,健康咨询100余人次,发放奥美拉唑、格列美脲、美托洛尔、二甲双胍、板蓝根、阿莫西林等常见药品价值5000多元。接下来,城厢区医院石厝健康志愿服务队将继续用实际行动营造全社会尊医重卫的良好氛围,展示新时期医务工作者奋发图强的精神风貌。

扶危济困 传递文明

仙游农信社员工自发设立慈善基金捐资逾百万元

笔者昨日获悉,仙游县农信社计划今秋开学前再次捐助25名贫困大学生、50名贫困中学生22.5万元助学金。这是该社连续第4年开展“福万通”慈善捐资助学活动。

在积极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的同时,仙游县农信社深入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慰问孤寡老人、义务献血、城市交通引导、爱心一日捐等各项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履行社会责任。2015年,该社全体员工以“帮困助学,造福民生,奉献社会”为宗旨,自发捐资设立“福万通”慈善基金,4年来,已累计为社会公益事业捐资逾百万元。

该社在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同时,借助农信系统员工自发捐资设立的“福万通”慈善基金拓宽教育精准扶贫覆盖面,弘扬“扶贫济困 帮贫助学”的传统美德,帮助寒门学子圆梦求学。2015年为29名贫困学子捐资14.5万元,2016年为20名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学子每人一次性捐资5000元,2017年捐助资金22.5万元,为75名品学兼优、家境困难的学子捐资22.5万元。

据该社党委书记林德勇介绍,在今年继续为贫困生圆梦精准助力中,该社依托分布全县18个乡镇的34个网点寻找家庭困难、品学兼优的仙游籍贫困大学生和贫困中学生75名,其中贫困中学生50名,每人资助2000元;贫困大学生25名,包括大学新生、在校本科生,每人资助5000元,并根据学生实际需求提供生源地助学贷款。

林德勇表示,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现代社会的文明标尺;而公益代表了一个金融企业的责任心与社会担当。资助贫困学生,是用爱心点亮孩子们的未来,鼓励他们努力学习,用知识改变命运。设立“福万通”慈善基金就是帮助困难群体,引导更多的爱心人士扶危济困,传递正能量。

关爱留守儿童 调研乡村振兴

闽江学院学生来莆开展暑期志愿服务

日前,月塘镇东潘村党群服务中心门前,30多名儿童与来自闽江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立德”调研实践队的5名大学生依依惜别,为期10天的“关爱留守儿童”趣味夏令营活动就这么快结束了,东潘村小学生潘林娜有点难过,她不舍地说,“夏令营的时光过得真快,与大学生哥哥姐姐们一起学习很快乐、很难忘。”

10天前,东潘村迎来了闽江学院人文与传播学院“立德”调研实践队的5名大学生志愿者,他们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此期间,该村30多名留守儿童与大学生们朝夕相处,学习《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国学启蒙经典作品,学习音乐、象棋、简笔画等知识,还进行朗诵、唱歌、魔术、古筝等才华技能的素质拓展。

月塘镇东潘村外出经商或务工人员较多。今年,该镇与闽江学院对接,安排大学生进村开展实践活动,为留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提供爱心帮助。该实践队队长白慧介绍,这次夏令营活动是一次让留守儿童增长见识、磨练意志的好机会,有助于孩子们学会团结协作、吃苦耐劳,培养责任心和独立能力,让他们在没有父母陪伴下,暑期生活依然精彩、有意义。

社会实践期间,大学生志愿者还进村入户,深入当地生产生活,开展美丽乡村建设调研,就如何突出乡村地域特色、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搜集第一手数据资料,并与村干部和群众一起打扫村道卫生、清理杂草、捡拾垃圾,助力美丽乡村建设。(莆田文明网综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