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钩沉丨明代福清诗人林鸿与“云门寺”

文化钩沉丨明代福清诗人林鸿与“云门寺”

文化钩沉丨明代福清诗人林鸿与“云门寺”

在连云区中云办事处辖区内的溪云岭下,曾存在过一座古刹“云门寺”。据《云台新志》载:“云门寺,《顾志》在诸曹村棲云山后,其南峰有石门,时出云雾。石刻北齐武平六年建,明永乐十二年重建。”

相传该寺为纪念大禹治水而建。“北齐元年大旱,帝高緯派替身到到大禹当年指挥治水的雩门祭祀求雨,十分灵验,天立降甘霖,当年五谷丰登。”

1958年,人民政府为解决周边居民吃水、灌溉问题,在云门寺的遗址上修建了一座水库,这便是后来的云门寺水库。

文化钩沉丨明代福清诗人林鸿与“云门寺”
文化钩沉丨明代福清诗人林鸿与“云门寺”

《云台新志》中收录了一首明代诗人林鸿的《宿云门寺》诗(《鸣盛集》):

龙宫临水国,鸟道入烟萝。

海旷知天尽,山空见月多。

鹤归僧自老,松偃客重过。

便欲依禅寂,尘缨可奈何?

笔者翻阅相关史料却发现,这首诗中描写的“云门寺”并非中云溪云岭下的“云门寺”,《云台新志》有张冠李戴之嫌。

据《明史•林鸿传》载:“闽中善诗者,称十才子,鸿为之冠。十才子者,闽郑定,侯官王褒、唐泰,长乐高、王恭、陈亮,永福王及鸿弟子周玄、黄玄,时人目为二玄。”

文化钩沉丨明代福清诗人林鸿与“云门寺”文化钩沉丨明代福清诗人林鸿与“云门寺”

林鸿,字子羽,福建福清人。早年读书,颇有诗才。明洪武年间以人才推至京师,大受太祖赞赏,名动京师。授将乐(今福建省三明市将乐县)训导,7年后晋升礼部经膳司员外郎。明朝初年,朱元璋为稳定国内局势,大兴文字狱,林鸿对仕途感到心寒,便称病辞去官职回乡隐居。他在《放归言志》中写道:“君门乞得此身闲,野树烟江一棹还。收拾旧时诗酒伴,远寻僧舍入秋山。”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辞官归隐是为了明哲保身,但骨子里仍旧愤愤不平。他回乡后过着隐居的生活,将毕生的经历花在诗歌的创作上。与同乡长乐陈亮、高棅,闽县王恭、唐泰、郑定、王褒、周元,永福王偁,侯官黄元等唱和,并成为“闽中十才子”。

文化钩沉丨明代福清诗人林鸿与“云门寺”

据1989年编印的福建《长乐县志》记载,位于该县西北五公里洋屿村的云门山上也有一座叫‘云门寺’的古刹。相传,宋高宗绍兴年间,南宋云门禅宗高僧大慧宗杲禅师在此筑室居山修道,宋宁宗嘉定年间建寺。大慧宗杲禅师是南宗之云门宗的开山祖,故把他创建的佛寺命名为云门寺。云门寺外至今保存着多块历代诗文碑刻,福清林鸿的《宿云门寺》题刻便在其中。

文化钩沉丨明代福清诗人林鸿与“云门寺”

文化钩沉丨明代福清诗人林鸿与“云门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