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蓝仁、蓝智

蓝仁仰慕北宋隐居杭州的闽侯诗人林逋(和靖),无意科举,潜心随杜本学诗,策杖踏遍武夷诸峰,寄情于大自然中,诗艺大进。明洪武初,蓝仁应征为武夷书院山长,后迁邵武尉,辞未赴。永乐初年病逝。他一生写诗不辍,著作有《蓝山集》6卷,收集600余首诗。《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录有其诗500余首。他的诗平和淡雅,词意融洽,用语不事雕琢,毫无脂粉气,“有达士之襟怀,无骚人之哀怨”。

元末,蓝智从三山(今福州之别称)林泉生习举子业,不久放弃功名,与兄蓝仁一道回乡,受业杜本门。除诗词外,还学习著名理学家胡安国、刘子翚、朱熹、蔡元定的理学。闲暇时互相唱和,诗艺大进。明洪武十年(1377年),蓝智因明经被推荐广西按察司事,以清廉著名,后病逝于广西,卒年不详。著作有《蓝涧集》6卷。后人评他的诗为“五言结体,高雅修然尘外。虽雄抉不足,而隽逸有余。七言顿挫浏亮,亦无失唐人矩矱”。蓝仁、蓝智效法盛唐诗作,一改元末纤弱的诗体,在明初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文学史学家郑振铎评价他俩的诗歌“老成熔炼,似在十才子(以林鸿为首的明代福建十位著名诗人,号称闽中十才子)之上”。后人撰楹联赞蓝:“闽中才子尊诗派,元末高人焕史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