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不高、年纪偏大的他们有个新称呼——码商

如果被问到,城市里哪些人是不可或缺的存在,你第一时间会想到谁?

除了环卫工和警察,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路边卖煎饼的大妈。

一个手推车,车上放着做煎饼所需要的各种食材,和一张打印出来的不起眼二维码图片。这就是提到卖煎饼的大妈时,脑海自然浮现的画面。

但人们总是习惯把他们叫做小商贩。每次提起小商贩这个词,给人印象也许还不如朋友圈的微商。

他们也是商人,过着自食其力的生活,或许应该有个更体面的称呼,想了很久,想到了“码商”这个词。

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电脑码代码的程序员,被人们叫做码农。

而单靠一张二维码,就足以应对每天成百上千单小额交易的大爷大妈,配得上“码商”这个称号。

作为“码商”,他们坚毅,有爱心,不怕吃苦。

1

前几天看到朋友圈转发的一则“笑话”,卖煎饼的大妈和顾客发生争执,因为少放了一个鸡蛋。大妈有些不耐烦,于是随口说了句“我月入3万,怎么会少你一个鸡蛋!”

很多人会惊叹,现在卖煎饼都这么赚钱了,我要辞职去卖煎饼。

其实大家都只看到了结果,忽略了大妈每天起早贪黑的付出。他们不仅要忍受风吹日晒,还经常要看城管的脸色。

他们也有着惊人的学习力,每次过年回家,都要教爸妈一些智能手机的新功能,每次都要教很多遍,爸妈才能学会。

但他们总能紧跟时代的步伐。

之前去学校门口买煎饼,问能不能扫码支付的时候,得到的回复都是不能,过了一周再去的时候,发现大码的煎饼摊上,就贴上了收款二维码。

学历不高、年纪偏大的他们有个新称呼——码商

他们是城市的毛细血管,是一个微小但必不可少的存在。而小车旁那个二维码,则是他们和每一个来买煎饼的人之间,连接于无形的毛细血管。

2

马云曾经也有过一段做小商贩的经历,只是那时候还没有移动支付。

马云第一次创业,是在杭州开了一家翻译社,名字叫海博翻译社。第一个月收入700元,而房租是2400元。第一个月的收入,还不够交房租。

为了能给员工发工资,马云把一半店面出租,自己则背着麻袋,到义乌批发鲜花、内衣和袜子,然后回去卖。

后来他还上门推销商品,对象包括医院、赤脚医生。英语班的学生也帮他到百货大楼门口发传单、拉横幅、做宣传。受尽了路人白眼,完全没有现在的风光范儿。

马云可能通过这个过程很早地了解了小商贩的艰辛。拉着许多商品,走街串巷,卖吆喝。身上还要带很多零钱,因为卖的是单价非常低的小商品,经常需要给对方找零。

骑着三轮车走街串巷,既要照看好自己的商品,还要看管好钱包里的钱,一心三用。

新闻上经常看到,开着拖拉机到县城卖西瓜的农民,夜里睡觉钱包被偷。每当这时候,在替他们惋惜,但又想着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防止他们的辛苦钱被偷,但往往是无疾而终。

现在的移动支付,在方便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帮“码商”解决了这个困扰。

对于买东西的我们来讲,不用再担心,出门没带零钱,或者找零时,给了一个五角硬币,回到家就找不到的尴尬。

而作为“码商”的他们,也不用再担心自己的钱被小偷惦记。

3

2017年3月,支付宝宣布上线收钱码,同时希望用5年时间推动中国率先进入无现金社会,收钱码是支付宝推动无现金社会的第一步。

互联网浪潮扑面而来的时候,最先投身其中的是新潮的年轻人。但也不要忘记这个学历不高、年纪偏大的“码商”群体,他们已经是每一个城市里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是无现金社会的重要推动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