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中将,代表彭德怀和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金日成称其为老战友

开国中将,代表彭德怀和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金日成称其为老战友

杜平,1929年参加农民运动,1930年参加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30军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八路军团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兵团政治部主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南京军区政治委员等职。先后参加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和长征,率部参加三下江南、辽沈、平津、衡宝等战役战斗。他长期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为强化“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做出了卓越贡献。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一、参加红军后,杜平深受黄公略的影响

杜平,1908年12月生于江西省万载县黄矛乡长郎坑一个贫民家庭。为改变贫弱状况,父亲送他入本姓祠堂公会集资办的学校读书。杜平读书很刻苦,年年考试成绩优异,先后从小学、中学毕业。1927年7月,他考入湖南省群治大学,随着父亲的病逝,家庭生活无着,被迫辍学。回家后,杜平参加农民协会,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30年4月,红3军来到万载,军部设在一个土豪家里。杜平来到军部,见到军政治部秘书长郭秋实,强烈要求加入红军,随后被安排到宣传科工作。

杜平在宣传科负责主编油印小报《政治工作简讯》。为做好这项工作,杜平经常深入基层,将搜集到的各地红军活动情况编成简讯,登在报纸上,传播胜利消息,以激励军心士气。后根据黄公略军长的建议,登载了一些有教育意义的资料,充实了报刊内容,在对部队进行形势任务教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1930年6月中旬,红3军与红4、红12军组成中国工农红军第1军团,朱德任总指挥,毛泽东任政治委员。7月中旬,在与朱德、毛泽东率领的红1军团主力会合前,杜平听到部队将与红4军、红12军会合,而且朱总指挥、毛政委就在永丰县城的消息,他激动万分。部队到达江西永丰县流源镇后,杜平所在的军部驻在镇左边的店铺里,对面店铺插着写有“中国工农红军第一路军总指挥部”的红旗。杜平走到门口朝里张望,只见两个三四十岁模样的军人谈笑风生地送黄公略出门。循声细看,高的清瘦,一脸英气;矮的结实,精神抖擞,端端正正地戴着一顶军帽。杜平问黄公略:“我猜高个子是政委,矮点的是总指挥。”“猜对了,我们的秀才”,黄公略笑着回答。杜平首次看到朱德、毛泽东,兴奋异常,回到部队后,把看到朱德、毛泽东的情景告诉大家,霎时间部队沸腾了。

开国中将,代表彭德怀和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金日成称其为老战友

◆1930年,杜平(左三)与红3军战友纪念“五一”合影。

1931年1月,红3军成立政治训练大队,负责培训基层政工干部,杜平被任命为大队长。当时部队政工干部很缺,为提高培训质量,他邀请领导干部参加授课,还组织交流经验,使学员能力提高很快。8月初,杜平被任命为红3军军医处政治委员。此时,值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之际,杜平率军医处一面救治伤员,一面在战场上搜集药品和医疗器械。8月中旬,红3军在反“围剿”中缴获两箱极为珍贵的针剂,并雇佣民夫挑运。因敌情严重,部队紧急转移,整晚未得休息,第二天检查物资时,发现两箱针剂不见了。黄公略听说针剂丢了后,态度变得极为严厉,批评杜平说:“你们怎么搞的?把我们奇缺的针剂丢掉了!我给你一担金子,你给我换一担针剂来!它能救活多少伤病员啊!”杜平作了深刻检讨,承担了领导责任。黄公略听完解释,火气渐消,以教育的口吻对杜平说:“要很好地接受教训,如果换自己的挑夫挑,就不至于丢失,事情千头万绪要抓住重点。”黄公略的话让杜平受益匪浅,从此,他把“要抓住重点”“细上加细”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9月上旬,在毛泽东、朱德的正确指挥下,黄公略率部在老营盘取得全歼国民党军一个独立旅的胜利。然而,在转移途中却与总部失去联系。黄公略十分焦急,便让杜平带一个加强连马上去给朱、毛首长送报告。受领任务后,杜平带上队伍立即出发,星夜兼程,在山下发现一支红军部队,打听到总部就驻在茶园冈和均村一带,急忙向总部奔去。见到朱德、毛泽东后,杜平先激动地敬礼,递上报告。看完报告后,朱德兴奋地说:“好哇,黄公略又打了胜仗。”毛泽东也高兴地说:“黄公略歼灭蒋鼎文一个旅!打得好!打得好啊!”当晚,毛泽东把杜平叫去问了一些作战情况,并和杜平拉家常,鼓励他在革命战争这所大学校里读好他没有上完的大学。

11月,杜平调任红3军无线电队政治委员,并兼任红3军直属队党委书记。1934年4月广昌战斗后,杜平调任红1军团无线电队政治委员兼军团直属队党总支部副书记。无线电队由报房、运输排、警卫排、管理排组成,有100多人。为确保军团首长与中革军委及所属部队的通信联络畅通,他组织全队人员,每次到达宿营地后,就首先架好机器,搞好战勤值班;在行动时,搞好机器和器材的搬运,时刻保持良好状态。鉴于当时机器都是缴获来的,没有多余零部件,损坏了无法修理,他教育全队要爱护机器,珍惜这些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机器,为保证通信联络的畅通创造了条件。

二、“电台是我们的武器,是我们的第二生命,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决不能丢失一个零件”

“左”倾路线的错误指导使红军的第五次反“围剿”接连失利,为求得生存,中央红军从赣南、闽西出发,踏上了漫漫长征之路。无线电队由于要携带电台、充电机及配套设施、汽油,队员每天负重前行,非常艰苦。杜平激励队员说:“电台是我们的武器,是我们的第二生命,无论遇到多大困难,决不能丢失一个零件。”在他的动员下,无线电队爬过皑皑雪山,越过茫茫草地,克服无数难以想象的困难,以鲜血和生命保障了军团与军委总部的通信联络。

1935年10月19日,党中央和陕甘支队胜利到达吴起镇,完成了长征。在干部大会上,军团首长对无线电队给予了很高评价。毛泽东也很喜爱这支部队,点名要无线电队跟随自己行动。行军途中,毛泽东抽空看望了无线电队,杜平请主席给大家讲话。毛泽东跨上山坡,微笑着说:“同志们辛苦了!我们的长征已经胜利结束,马上就要同15军团会合了,见到红15军团的同志,一定要搞好团结,千万不要骄傲。”毛泽东的话使大家深受教育。

12月,瓦窑堡会议决定实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组织“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先锋军”,东渡黄河,进入山西,准备与日军直接作战。阎红彦和杜平奉命组建红军黄河游击师,阎红彦任司令员,蔡树藩任政治委员,杜平任政治部主任,主要担负封锁黄河沿岸、保卫党中央安全的重任。就任后,杜平运用多种形式,组织宣传发动群众,成立农民协会和妇救会,使清涧地区出现了报名参加红军的热潮。红一方面军司令员彭德怀到清涧检查工作时,赞扬清涧的群众工作做得好。

开国中将,代表彭德怀和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金日成称其为老战友

1936年4月,中革军委决定,组建红30军,军长阎红彦,政治委员蔡树藩,杜平任政治部主任。红30军在阎红彦、蔡树藩、杜平率领下,先是负责保护黄河渡口后方联络线,接着前进到石楼、蒲县、隰县等地,牵制国民党军主力,支援右路军和左路军南下北上,并发动群众,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红军。5月初,红30军掩护红军主力二渡黄河后返回陕北。6月,党中央获悉国民党军企图偷袭中央机关驻地瓦窑堡,令红30军迅速回援。阎红彦、蔡树藩和杜平立即率领部队向瓦窑堡疾进,在途中与进犯的国民党军展开激战。杜平率部英勇作战,多次击退敌人的进攻。

同年秋,为保卫党中央的安全,红30军奉命开赴“三边”(即靖边、定边、安边),守护党中央机关驻地的北大门。那里气候恶劣,变化无常。红30军进到“三边”时,秋深衣单,粮菜奇缺,生活异常艰苦,当地群众也缺吃少穿。杜平坚决贯彻毛泽东关于严防敌军进入保安的指示,教育部队克服重重困难,振作精神,粉碎国民党军的多路围攻,消灭危害人民的土匪,积极配合当地中共组织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开辟新区,建立红色政权,使“三边”牢牢控制在红军和人民手中。

1937年1月,杜平任红30军政治委员。他和阎红彦一起,抓紧部队的军政整训,提高部队的思想水平和军事素质,办了多期连长、支部书记集训班,讲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任务、纪律,讲目前形势和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政策,讲红军的光荣传统,为部队实现战略转变打下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三、毛泽东对杜平说,保卫黄河,除指战员英勇战斗外,还要积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适应抗战形势的发展,中央军委组建了留守兵团,下辖8个警备团,杜平任警备3团政治委员兼政治处主任。留守兵团的主要任务是加强黄河防御,阻止日军西渡黄河。黄河防线是陕甘宁边区的屏障,而千里黄河沿岸的渡口则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联系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的通道。警备第3团驻扎清涧,守卫河口至枣林坪一带的沿河渡口。守卫黄河防线如此重要,杜平根据上级指示,一面加强敌情侦察和防炮、防空、防毒等训练,一面加紧构筑防御工事。指战员们不顾劳累,利用河岸的石头、沙土,昼夜赶修,很快修筑起坚固的防御工事。警备第3团在佳县至碛口对岸一带与进犯的日军作战中,凭着坚固而隐蔽的河防工事,多次击退日军进攻,给了日军以重大杀伤。

1938年冬,毛泽东与杜平促膝长谈,他们从保卫黄河河防的重要意义谈到党的统一战线政策,毛泽东语重心长地说,保卫好河防,除留守兵团指战员的英勇战斗外,还要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军广交朋友。毛泽东顾全民族利益的博大胸怀让杜平很感动,夜已深,杜平要走了,毛泽东拉着他的手,一直把他送出窑洞。

开国中将,代表彭德怀和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金日成称其为老战友

◆1937年--1939年黄河河防图。

1941年7月,杜平调任警备第1旅政治部主任。到职不久,国民党顽固派向陕甘宁边区发起了猖狂进攻,杜平协助旅长文年生、政治委员阎红彦,指挥警备第3、第8团,在那州(今彬县)以北的义石村、夙王山一带与敌展开激战,将他们赶回夙王山以南;接着,又攻占柳林;随后,转战于土桥镇和正宁县,把来犯之顽军赶回了原驻地。通过反“磨擦”斗争,警备第1旅指战员受到了锻炼,提高了觉悟,斗志更加旺盛。

在军事进攻的同时,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进行了经济封锁。为打破敌人的封锁,杜平积极响应党中央“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伟大号召,率部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

1943年6月,国民党顽固派胡宗南密谋进攻陕甘宁边区。而关中为其主要进攻方向,为达成“闪击”延安图谋,国民党顽固派首先向警备第1旅防守的马栏镇进攻。为迎击进攻的顽军,按照联防军司令部的部署,警备第1旅对坚守马栏镇囊形地带作了周密部署。杜平根据旅首长的意图,要求坚守第一线的部队,要充分认识坚守马栏镇地区的重要意义,做好充分的反击准备,对敢于进犯的顽军进行坚决反击,誓死保卫陕甘宁边区的南大门。警备第1旅在兄弟部队的配合下,多次击退顽军的进攻。

1945年4月,杜平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间休息时,毛泽东把杜平叫了过去,要求杜平有什么想法就放开来说,要畅所欲言。在七大选举时,杜平亲眼看到毛泽东到各代表团征求意见,找有关人员谈心、交心,十分注意照顾到方方面面的人物,包括像王明等一些曾犯过严重错误的人。在回忆七大时,杜平说:使我一生永远铭记的是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一切工作的指针写进了党的章程,想起跟随毛主席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征程,感到格外振奋和幸福。

四、解放战争中,杜平深入开展政治动员和形势任务教育,成功配合了作战行动

抗战胜利后,根据形势的发展,党中央确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中央军委决定从陕甘宁边区的第359旅和警备第1、第2旅各抽调一部前往东北,参加开辟东北根据地,杜平也在抽调之列。1946年2月,经北平,转临沂、烟台,杜平到达大连。在大连短暂工作后,12月,杜平到达哈尔滨,向东北民主联军政治部报到,谭政主任对他说:“现在主持民主联军政治工作的是罗荣桓副政委和我,政治部缺秘书长和组织部副部长,这两职由你担任吧,主要管理前梯队政治部的战时工作。”杜平愉快地接受了。

此时,国民党军东北保安司令部长官杜聿明为实现“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作战计划,调整主力,向南满解放区发动进攻,企图消灭东北民主联军南满部队,夺取整个南满根据地。为便于统一指挥东北全境的作战,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由林彪、刘亚楼、谭政组成精干的指挥班子,进驻哈尔滨西南的双城,杜平随谭政在前梯队工作。

从1946年12月中旬至1947年3月上旬,东北民主联军采取集中优势兵力打击国民党军,南满部队采取外线出击和内线运动防御战法,在临江地区主动迎击国民党军。同时,北满部队冒着零下40度严寒,越过冰封的松花江南下,发起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杜平参与了政治工作训令的拟制,提出作战的目的、特点,政治工作要求。强调深入进行思想教育,开展群众性的杀敌立功运动,引导广大指战员识大局,讲团结,树立长期艰苦作战去夺取胜利的坚定信念;在作战过程中,及时、有力地进行政治工作指导,鼓舞部队士气。他们还派出工作组,帮助开展保卫临江的作战。由于东北民主联军各部的密切配合,经过3个半月的激战,歼灭国民党军5万余人,收复县城镇9座,迫使国民党军在东北战场由攻势转为守势,扭转了东北战局。

开国中将,代表彭德怀和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金日成称其为老战友

◆解放军进入锦州城。

1948年8月14日,东北野战军成立单独的领导机关,杜平仍然任政治部秘书长兼组织部副部长。9月上旬,林彪、罗荣桓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定下出击北宁线的决心后,谭政告诉杜平:部队将进入大城市,怎样执行好城市政策纪律,做到仁义之师、秋毫无犯,是个重要问题,要他组织搜集资料,进行研究,起草有关的文件。几天后,在谭政主持下,形成了东北人民解放军《入城纪律守则》,经罗荣桓审批颁发并上报中央军委。由于教育深入,部队入城后,干部战士自觉遵守纪律,保护公共财产和工商业,缴获财物分文未动,在城郊苹果园的驻军连落下的苹果也不捡。后来,毛泽东曾称赞战士自觉遵守纪律不吃群众苹果的高尚行为,这与认真贯彻《入城纪律守则》有着密切的关系。

攻占锦州后,10月20日,罗荣桓指示起草全歼东北国民党军的政治动员令。接到任务后,杜平争分夺秒地组织起草,最后以林彪、罗荣桓、刘亚楼、谭政名义发出。政治动员令指出:“目前我们决以我东面打援之部队与攻锦各部首先抓住从沈阳出来之廖耀湘兵团,在野战中歼灭之”,“各部在此形势下必须有连续打大胜仗的雄心”,“以勇猛果敢、前仆后继的精神,不怕困难、不怕疲劳的精神,争取大胜,争取全歼东北蒋匪军,解放沈阳,解放东北全境”。动员令极大地鼓舞了指战员士气,11月2日解放沈阳,歼灭守敌13万余人,11月10日东北全境解放,辽沈战役胜利结束。

11月11日,中央军委命令东北野战军立即入关,参加平津战役。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进入北平,杜平随四野首长去迎接。下午3时,当毛泽东站在第一辆吉普车上向受阅部队指战员招手时,杜平端起照相机连拍了好几张,留下了毛泽东站在敞篷汽车上检阅部队的珍贵照片。毛泽东看到照片后很满意,又听说是杜平拍的,他更乐了,说:“杜平还会拍照,技术不错嘛!”

五、毛泽东批示:“你们释放一批俘虏很对,应赶快放走,而后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

朝鲜战争爆发后,应朝鲜劳动党和政府的请求,为保卫中国安全,支援朝鲜人民反抗侵略,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组建中国人民志愿军,杜平任政治部主任。

开国中将,代表彭德怀和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金日成称其为老战友

◆1951年,杜平代表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

第一次战役结束后,杜平向彭德怀汇报政治工作情况后,讲了他对战俘问题和开展敌军工作的想法。彭德怀听完杜平的汇报,说:“能不能挑些战俘放回去?”“能多放就多放一些。”彭德怀略加思索后,接着说:这件事关系重大,写个电报向军委报一下,“你负责把它办好”。杜平当天就草拟了电报,彭德怀审阅后,以彭德怀、邓华、杜平3人名义报军委,称:“我们拟下一战役前,释放100名美李伪俘虏,以扩大我军优俘政策,打破敌军怕杀心理,并准备由前方阵地送出。是否可以?请速示。”毛泽东很快复电:“你们释放一批俘虏很对,应赶快放走,而后应随时分批放走,不要请示。”彭德怀看过电报对杜平说:不要等到明天了,今天晚上就放,越快越好!当晚,103名战俘乘坐汽车,躲过美国飞机的轰炸,到达前沿阵地。释放时,战俘们感谢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宽大处理,表示今后再不与志愿军为敌。志愿军首批释俘行动,得到毛泽东的鼓励,在11月24日电中指出:“你们释放美俘的行动,已在国际上收到极好的效果。请准备于此次战役后再释放一大批,例如三四百人。”

开国中将,代表彭德怀和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金日成称其为老战友

◆1953年7月28日,杜平(左四)陪同彭德怀在朝鲜停战协定文本上签字。

1951年9月初,党中央来电,要志愿军选派战斗英雄代表参加国庆观礼。彭德怀看完电报,对杜平说:“你们政治部给各部队发个通知,要认真选派好,你参加了五个战役的全过程,对朝鲜战场和战斗英雄代表的情况都了解,这次国庆观礼团就由你当团长。”9月26日,杜平带领98位志愿军战斗英雄组成的国庆观礼团,从沈阳乘火车赴北京。列车一进北京车站,就受到各界代表的热烈欢迎。30日晚,中央人民政府在怀仁堂举行国庆宴会。杜平率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团应邀参加。席间,杜平受观礼团的委托,端着酒杯向毛泽东敬酒。他激动地说:“我代表彭德怀司令员,代表志愿军全体指战员,敬祝毛主席节日愉快,身体健康!”毛泽东高兴地与杜平碰了杯,说:“祝贺你们的胜利,为彭德怀同志,为在朝鲜前线浴血奋战的志愿军全体将士干杯!”杜平亲历了抗美援朝战争从拉开序幕,到开城停战谈判在板门店签署停战协定最终结束的全过程,晚年撰写了回忆录《在志愿军总部》。

开国中将,代表彭德怀和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金日成称其为老战友

◆朝鲜停战后,杜平(左一)陪同彭德怀视察非军事区。

1963年3月,杜平调任南京军区第七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作为军区党委常委,杜平协助许世友抓部队政治工作。南京军区典型很多,杜平继承和发扬了解放军政治工作的优良传统,为培养、宣传先进典型倾注了大量心血。5月5日,南京军区在上海隆重举行“南京路上好八连”命名大会,许世友司令员代表国防部宣读了授予“南京路上好八连”荣誉称号的命令,杜平号召全区部队坚决响应国防部的号召,广泛开展学习好某部8连的活动,创造千万个先进集体。

开国中将,代表彭德怀和志愿军向毛泽东敬酒,金日成称其为老战友

◆1991年,杜平(中)与江泽民(右)、金日成合影。

1982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杜平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1月,他退出领导岗位,但仍关注部队建设,热心参加社会活动。1991年,金日成主席访问南京,杜平参与了迎候,杜平说:“金主席,您还记得我吗?”金日成用普通话答道:“怎么会不记得,咱们是老战友,记得毛主席还曾让您给我捎过一封信呢!”说罢,两人哈哈大笑,紧紧拥抱在一起。

1999年3月4日,杜平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南京,享年91岁。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党史博采微信公众号:dangshibocai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