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成本超3億,觀衆「吐槽」不斷,《如懿傳》陷入爭議漩渦?

製作成本超3億,觀眾“吐槽”不斷,《如懿傳》陷入爭議漩渦?

網臺關係更迭的今天,播出渠道已經不僅僅是內容的輸出端口,相反,創作路徑和藝術表達從故事開始落筆的那一天起,就已經和觀眾口味、播出方式息息相關。這也就意味著,即使是一部投資體量最大、秉承最高概念去創作的電視劇,也將不可避免地掉到爭議的漩渦裡去。

作者 | 範琳琳 黃雲騰

“最開始,我們面對的就是衛視,是要拍給電視人看的。《如懿傳》的體量風格、敘事方法、拍攝手段都是按電視標準來製作,如果你告訴我這是網劇,那我就有別的想法了”,《如懿傳》的導演汪俊對《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這樣說。

汪俊一句話道出的正是《如懿傳》現在的困惑。

《如懿傳》製作成本上耗費超過3億元,未殺青的時候就已經被東方衛視、江蘇衛視、騰訊視頻共13億元的價格確定。網臺聯動的定位同時也意味著《如懿傳》創作之初,就確定了迎合傳統劇集審美趣味的基本方向。

在主題立意上,《如懿傳》一開始就提出了不同於以往宮鬥劇的要求。除了以後宮這個“殼”,講出如懿與乾隆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如懿傳》還需要以更廣闊的視角刻畫出後宮女人悲劇性結局,揭示出制度枷鎖下人性的哀思。

一定程度上,圍繞這一主旨,以導演汪俊和製片人黃瀾為代表的《如懿傳》主創團隊,在劇本創作、拍攝製作、演員選擇等環節,試圖貫徹高質量、高口碑劇集的傳統創作方法。

近一年半前,《如懿傳》就已經殺青,但此後,《如懿傳》的播出時間遲遲不能確定。

面對互聯網平臺的興起、臺網關係的轉換,古裝劇政策的不斷收緊,加上《如懿傳》背後的新麗傳媒被閱文集團收購,《如懿傳》最終已經於8月20日在騰訊視頻獨播。

但卡在設想和現實之間的《如懿傳》一經播放,就獲得了與預期相差較大的反饋。

不過,這在汪俊看來卻很正常,“原來要放在電視播出的內容,現在拿到網絡上播出,肯定會有各種問題,但是沒有辦法,只能接受。”

由這,可以得出《如懿傳》的最大反思,網臺關係更迭的今天,播出渠道已經不僅僅是內容的輸出端口,相反,創作路徑和藝術表達從故事開始落筆的那一天起,就已經和觀眾口味、播出方式息息相關。各類平臺的觀眾人群已經走出了面目模糊的歷史階段,愈來愈鮮明表達出各自的喜好和傾向。

與此同時,伴隨服化道、特效等影視手段突飛猛進的是,觀眾對內容表達方式的要求愈發嚴苛。當影視作品的表面和形式不能與時俱進時,有些觀眾甚至放棄躬下身體去打開作品的實質和內容。

儘管這樣,黃瀾仍然深信《如懿傳》本身的思想厚度和藝術表達會迎來自己的反轉,“《如懿傳》不能說沒有瑕疵,但我們對它的設想,那種獨特的悲劇性的視角也真的不能說沒有實現。”

製作成本超3億,觀眾“吐槽”不斷,《如懿傳》陷入爭議漩渦?

“《如懿傳》是帝王婚姻的輓歌”

區別於《甄嬛傳》是《如懿傳》一開始的出發點。

一直以來,《如懿傳》都被作為《甄嬛傳》的姐妹篇而存在。這是因為二者都來自於同一作者、編劇——流瀲紫。然而,從一開始,《甄嬛傳》就走了一條和《如懿傳》的完全不同的創作道路。創作《甄嬛傳》時,流瀲紫還是大學生,到了《如懿傳》的時候,流瀲紫已經步入婚姻生活。

因此,《如懿傳》偏向婚姻,以女主角如懿與男主角乾隆的婚姻生活為主線,講述瞭如懿與乾隆從恩愛相知到迷失破滅的婚姻歷程,想要探討“夫妻之間的相處之道”。如懿的原型是乾隆第二任皇后,根據史料,她曾剪掉頭髮,死後以貴妃規格下葬。也因此,如懿也被流瀲紫認為是比寫作甄嬛時更技巧成熟、情緒張力更足的一個人物角色。

當《甄嬛傳》的成功讓新麗傳媒看到流瀲紫時,新麗傳媒很快決定,與流瀲紫就《如懿傳》進行合作。

新麗傳媒的判斷依據是:一是《如懿傳》有創新視角和層層打開的主題內涵;二是《如懿傳》有成熟的劇作技巧和標新立異的人物;三是《如懿傳》有藝術美感,很吸引人。

實際上,除了與唐人影視合作了《女醫·明妃傳》,《如懿傳》是新麗傳媒深耕多年影視劇後,第一次嘗試主控大體量古裝劇。無論投資、演員還是導演,在《如懿傳》上,新麗傳媒都試圖達到 “all in”的狀態。

這當然與《甄嬛傳》所代表的大劇的成功範式有關。同時,《甄嬛傳》壓力之下,新麗傳媒需要就新鮮感給出更多努力。但黃瀾認為,“本質上,這還是《如懿傳》本身的內涵和層次決定的,《如懿傳》本身的視角決定了公司願意給到它最合理的配置。”

回到故事的一開始,購買版權後,新麗傳媒的首要任務就是為這個項目確定操盤手——製片人和導演。

加入新麗七年,黃瀾先後操盤女孩向女人心理角色轉變的《辣媽正傳》、社會文化強權下焦慮母親的自我反省《虎媽貓爸》、職場女性的自我改變的《我的前半生》。憑藉豐富的經驗,黃瀾很快被選定成為《如懿傳》的製片人。

製作成本超3億,觀眾“吐槽”不斷,《如懿傳》陷入爭議漩渦?

製片人黃瀾

另一邊,曾經執導過《夫妻那些事兒》、《我愛男閨蜜》、《小別離》等現實主義題材劇集的汪俊,成為接過《如懿傳》的合適人選。不過,他對古裝劇並非沒有經驗。2009年,汪俊也曾接下中日合拍劇《蒼穹之昂》,並在品相和口碑上達到了雙贏。

當新麗傳媒帶著《如懿傳》的故事找到汪俊時,汪俊正陷於現實主義題材劇集瓶頸中,“提出的現實問題都解決不了”。“與其解決不了提出來幹嗎?蠻尷尬的,讓人心裡堵得慌。”

《如懿傳》因此成為汪俊重新嘗試古裝劇、開拓創作路徑的開始。在汪俊拿到劇本之前,《如懿傳》一直被新麗傳媒界定為“帝后婚姻的圍城”,即披著宮鬥戲外殼的帝后愛情戲、婚姻戲。汪俊看完劇本以後,將這一定義進行了擴充,“我覺得《如懿傳》更像是一部帝王婚姻的輓歌,它忠實地向公眾展示了後宮女人帶有宿命感的情感世界,是一種悲涼的呈現。圍城的定義有點小了。”

黃瀾更願意以雙視角來看待《如懿傳》。她認為,《如懿傳》雖然叫《如懿傳》,但是主角並不只是如懿,展現的其實是如懿和乾隆的婚姻故事、最高權力者的婚姻故事。以此為主視角,《如懿傳》還講述了一群沒有辦法形成獨立人格女人的悲哀命運。這種悲劇性正是《如懿傳》的特殊所在。

在汪俊看來,《如懿傳》和《甄嬛傳》的區別正在這裡:《甄嬛傳》嚴格意義上還是一部商業片、類型片,劇集的最後女主威武地站在了勝利的頂端。可《如懿傳》是一部徹頭徹尾的悲劇,如懿敗在這場感情的較量裡,也因此更深刻認識到後宮女人的宿命。

“在這個戲裡,你再贏得皇帝的垂愛,再受寵,相對整個人生來說,只是短暫的一段。某種意義上講,你從愛上皇帝那一刻起,你已經在走向毀滅,走向悲劇了。”

“《如懿傳》可能觀賞性、商業度比不上《甄嬛傳》”,但《如懿傳》的悲劇內核使其更沉靜、更有深度,嚮往自由的如懿最終“質本潔來還潔去”的悲劇結尾也更加引發深思。“如果去掉這些去弄別的,那就不是《如懿傳》了”,汪俊對《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說。

黃瀾認為《如懿傳》更有一種悲劇性的震撼力量在,後者實際上構成了文藝作品巨大的可咀嚼空間。“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皇后和皇上的愛情本身就有放大的意義。我們恰恰選取了如懿這個歷史上第一個主動辭職不幹的皇后,把她的一生進行梳理,其實有一種批判的力量”。

《如懿傳》中同時具備的對過去的社會強烈的反思、和對現代社會人性解放的謳歌,在黃瀾眼中構成了這部電視劇的美學意義和現代意義。黃瀾說,“如果我們一定要把過去集權社會中的宮鬥看成現代社會的爭鬥,我覺得太牽強了,因為現在跟以前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這種基因決定了《如懿傳》本身就是一個高格局的東西。”黃瀾強調。

製作成本超3億,觀眾“吐槽”不斷,《如懿傳》陷入爭議漩渦?

“要有鋪墊,才有爆發力”

主題得以確定後,如何讓《如懿傳》更好看成為導演汪俊創作過程中的新問題。

製作成本超3億,觀眾“吐槽”不斷,《如懿傳》陷入爭議漩渦?

導演汪俊

《如懿傳》最初的劇本花費了很多筆墨來講述後宮的日常生活,有分位分、分宮殿等橋段,也有嗑瓜子、喝下午茶等場面。某種角度上,《如懿傳》甚至有點後宮浮世繪、白頭宮女說玄宗的意境在。

生活化、煙火氣、充滿細節的《如懿傳》讓汪俊陷入到創作的狂喜,但他也清楚地知道,“作為一個影視劇,就要有吸引眼球的事件,有衝突、張力,有起伏、跌宕。”

為了增加作品的濃度,汪俊一直試圖在二者之間找平衡。

“我希望《如懿傳》既要有吸引眼球的事件、衝突,節奏緊湊,又能營造一個宮廷的真實生活和氛圍,建立有關後宮生活的信念感,讓觀眾相信這些人真的在紅牆下生活。”汪俊說,“這是我們的美學創作追求”。

除了刪減,汪俊還要增加故事鋪墊。例如,相比於原著,《如懿傳》中新增加了選秀的內容。這部分內容既可以解釋高晞月、皇后、如懿她們恩怨的起源,也可以為角色關係的發展奠定基礎。

起承轉合一直是汪俊作為傳統創作人所看重的邏輯,汪俊始終強調,“創作要有依據,情感要有鋪墊”。

在汪俊看來,帝后二人的情感走向是劇集的脈絡所在,從一開始青梅竹馬、走入婚姻到一點一點地變化、經營,再到達到情感的頂端,濃烈到極致時,感情發生了變化,直到最後廢后。“情感線一定要有鋪墊,最後乾隆意識到失去可貴的東西時,才有震撼力量。”

“可能我的觀念有點老,不如那種簡單粗暴的那種,我要合理、有邏輯,告訴別人為什麼會這樣。”汪俊說。

所謂的“過不去”,或許代表了傳統電視劇創作者對於影視內容敘述模式的尊重。在影視作品還被當成作品的時代,經得住推敲被每一個創作者奉為圭臬。

不過他也承認,“上來就撕的玩法也很正常,這本質上是由戲的類型和風格決定,有的戲我可能也上來就撕,但《如懿傳》這樣撕的話就可惜了。”汪俊將《如懿傳》定義為有美學層次、有文化厚度、注重人物內心的戲,適合沉下心來看,如果全部靠外在的事件來推動,本身就是一種損失。

從劇本、拍攝到後期製作,對內容的取捨成為貫穿汪俊創作的主軸線。在劇本上,從2016年3月開始,《如懿傳》就開始劇本調整修改,100多萬字的劇本經過逐字逐句的調整,最終刪減了10多萬字。黃瀾說,“內容本身就在那了,我們在儘可能把它縮短一些、濃縮一些。”

拍攝後,《如懿傳》甚至還刪減了近50集素材。最開始,《如懿傳》拍攝了130集素材,初步剪輯剪到了99集,最終才達到87集。現在提起來,汪俊還極為不捨,“刪的我都心疼!但沒有辦法,鋪墊太多,會失去一部分觀眾,其實很多戲都很好看。”

製作成本超3億,觀眾“吐槽”不斷,《如懿傳》陷入爭議漩渦?

如懿傳劇照

當然,《如懿傳》的內容體量還受到政策影響。

2013年廣電推出的《電視劇管理規定》中規定:所有衛視黃金時段每月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月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所有衛視黃金時段年度播出古裝劇總集數,不得超過當年黃金時段所有播出劇目總集數的15%。

儘管這樣,仍然有觀眾提出《如懿傳》的篇幅太長。汪俊對這些評論並不在意,“《如懿傳》可能本來就不是給00後95後看的。”當觀眾人生經歷越多,對人生、婚姻、愛情感悟越多,對《如懿傳》的感受也越大,汪俊直言不諱向《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表示,“你指責我慢,那就去看別的,這很正常”。

《如懿傳》的思辨和表達被汪俊置於更高的位置。在多年的現實題材作品的積累中,汪俊把對婚姻、情感生活等現代議題的製作經驗平移到《如懿傳》中。“我覺得情感模式都是相通的,拍現代戲對拍後宮是有幫助的。我在拍戲的時候常常有穿越的感覺。”比如,如懿認為皇帝把心給了前朝、後宮等,分給自己的很少,這種小心思像極了現代戲中媳婦抱怨老公把心用在事業、父母上,沒空陪自己。“我覺得《如懿傳》很像我之前拍的《夫妻那些事兒》,《如懿傳》是宮廷版的《夫妻那些事兒》。”

也因此,“本質上,《如懿傳》並不是一部傳統意義的宮鬥劇。所有的宮鬥成分,都服務於兩個人的情感線”,汪俊說。

製作成本超3億,觀眾“吐槽”不斷,《如懿傳》陷入爭議漩渦?

“我之前沒想過這是問題”

《如懿傳》先後花費4年時間籌備劇本,又花費了9個月的時間進行拍攝,之後將近一年半時間裡,《如懿傳》一直深陷迷霧之中。不時有《如懿傳》定檔的消息傳來,但最終都被證偽。

8月16日,已經被《延禧攻略》燥熱了一個暑假的宮鬥劇市場傳來新消息,《如懿傳》宣佈正式定檔,將於8月20日以會員付費的形式在騰訊視頻上獨播,每週一到週四更新2集,會員始終多看6集。

以傳統電視劇經驗製作的《如懿傳》勢必要遭逢它沒有預期過的那批用戶與觀眾,“一開始沒想到這是一部網劇”。

有不少觀眾反映,《如懿傳》在播放過程中一直在底部出現廣告,並遮擋了字幕,極度影響觀劇體驗。對此,騰訊視頻方面表示,這是由於廣告投放系統出現了問題,才給觀眾帶來了不好的觀看體驗。

緊接著,各類吐槽席捲而來。其中,畫面、演員、服化道等問題成為爭議的重點。

在服化道、人設等細節更便於提供社交話題時,故事本身反而不再成為觀眾的焦點。黃瀾承認因為時間緊張,《如懿傳》確實有些環節出現了技術問題。“《如懿傳》從過審到播放的時間特別快,不過一個月內的事情。”直到播出後,黃瀾還在帶領團隊調改《如懿傳》,“《如懿傳》同時提供給YouTube、騰訊視頻等平臺。在有些環節,因為調試過於倉促,《如懿傳》在保存、輸出、轉碼的時候出現了畫質損毀。現在已經沒問題了。”

儘管技術問題已經很快解決,但《如懿傳》已經定型的服化道和演員卻沒有辦法再更改。

一定意義上,這也是同題材劇集先發導致的時間差問題。黃瀾認為《如懿傳》花費了心血。“這次的造型、服裝、道具、美術團隊都是新麗合作比較默契的班底。”黃瀾對《三聲》(微信公眾號ID:tosansheng)表示。實際上,《如懿傳》中 ,周迅的造型由多次獲得金馬獎、金像獎的張叔平負責,其他造型則由曾獲亞洲電影造型獎的陳同勳負責。

《如懿傳》播出後,製作團隊也同樣進行了反思。黃瀾承認在《如懿傳》中確實有些細節可以做的更好,但就整體來看,《如懿傳》的美術設計已經基本完成了對乾隆王朝人物風貌的還原。

“我們盡力了,每個人在創作中都有新的探索。有時候劇集是攝影、燈光、服化道等綜合作用的結果”,她強調,“《如懿傳》確實不完美,但也沒像網上說的那麼糟糕,這個我們有很大的自信。”

至於對於主演的爭議,選擇演員時,不管是黃瀾還是汪俊,最開始都把演技放在了首位。“找演員的時候,肯定要考慮演技強的,對人物有情感的,其實選擇並不多,相反,要求越是精準,選擇越少”,黃瀾強調,“周迅和如懿在深層的氣質上是契合的”。為此,《如懿傳》花了近兩年時間來鎖定周迅,直到2016年敲定後才正式開拍。

製作成本超3億,觀眾“吐槽”不斷,《如懿傳》陷入爭議漩渦?

周迅

事實上,《如懿傳》中,大量篇幅是講如懿從35到50歲之間的故事,再加上如懿傳劇本是以編年史的方式的方式來撰寫,汪俊考慮的是,如果中間換演員,銜接度和相似度就有可能產生問題。

“周迅畢竟也到這個年齡,我們就沒想過分修飾”,汪俊說,“《如懿傳》播放後,全是這種問題,我也覺得很奇怪、費解,在我看來,這就不構成問題,大量的戲在後頭嘛。”

跳出問題的具體內容來看的話,如果說《如懿傳》之前,在新麗傳媒其他劇集上,觀眾的意見是緩慢積累式的,這一次,《如懿傳》的觀眾意見則是爆發式的。

《如懿傳》一被放上網絡,觀眾的意見就已經通過評論、彈幕等方式傳達。這當然和播放方式有關,但更明顯的是,由於年輕一代的年齡層級與對內容的接收習慣,觀眾的接受者角色已經更大程度上被掙脫,其本身的主動性開始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作品的市場走向。

黃瀾認為,“我發現觀眾的眼睛是雪亮的。這讓我覺得製片人和觀眾之間根本沒有所謂的落差,相反,排除喧鬧的表述,觀眾的真正反饋是非常精準的,這也應該成為製片人的動力。”

與此同時,因為觀眾的意見,服化道被黃瀾認為是未來需要重點關注的環節。她承認,“戲的形式和內容息息相關。不能戲的內容到了,但是形式沒有跟上。大家能夠把形式的東西琢磨透,我覺得是好事情。”

本質上講,《如懿傳》所遇到的問題和其播放方式的轉向不可分割。《如懿傳》8月20日在騰訊視頻播出也意味著其暫時放棄在衛視播放的機會。黃瀾說,“大家在觀察騰訊視頻和海外的播出情況,不排除二輪上星播放的情況。”

《如懿傳》更大的意義在於,它所處的時間節點。8月13日,閱文集團宣佈以不超過155億現金加發行新股的方式,收購新麗傳媒100%股份。在閱文集團試圖講出好萊塢式的IP庫與studio故事的當下,《如懿傳》既是閱文、新麗、騰訊三方交錯力量下第一個鑑證者,也是“中國漫威”產業鏈下的試驗品。

黃瀾仍對《如懿傳》抱有極大的期待,“時代雖然在變化,但多元的、經典的東西不會因此就被市場埋沒。我們在觀察觀眾趣味、喜好的同時,還是相信《如懿傳》是值得被反覆推敲的。”

在初步的喧囂之後,《如懿傳》正在呈現聲量回升的趨勢。這當然和《如懿傳》本身劇情的漸入佳境有關。“潮水退去後,才能看到誰在裸泳”也一直是黃瀾多年來積累下來的工作信條。“去尊重內容本身,去找到所謂的發自內心的熱情,我覺得這是對於製作方來說永遠不能或缺的原則。”

不過,相比外界紛紛擾擾的爭議,漩渦中心的創作者汪俊反而淡定多了,“如懿就是一個自由的靈魂,我覺得這點其實挺牛的。多好、多震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