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人垂涎,給人溫暖,當然還是張公子………的書啦

美食,是用來品味的。

如何將美食寫進你的心裡,讓人想細細品味,這可算得上是一件難事。

那既美味,又有溫度的食物,去哪裡尋找呢?

或許你可以從張佳瑋的這本《世界上美味的事太多》裡發現答案。

“世事那麼艱難,再不讓吃口好的,怎麼對抗無常世事呢?”

書裡的人間至味

寫吃的文人,向來不少。從袁枚、李漁到老舍、汪曾祺再到蔡瀾、王敦煌,一眾筆墨可謂各領風騷。吃這回事咋看起來不過口腹之慾,實則不然,《禮記》中便寫道,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正是因此,吃被稱之為飲食之道,書寫起來可以引經據典,承載中國傳統的文化與歷史;可以幽默雋永,兼且夾雜著俗世百科與人生體悟,也可以如張佳瑋這般,活色生香卻又簡單平易,只為記錄那些溫暖而又美味的事物。

張佳瑋,江湖人稱張公子,他活躍在知乎、豆瓣、虎撲等各大平臺,寫下了包括時政、體育、旅行、飲食等包羅萬象並且才氣縱橫的文章。雖然張公子才華橫溢,但他卻不是孤高冷傲之人,張公子給人感覺是溫潤的、平和的,而這種溫潤平和豁達隨性或許就來自於他新書的名字”世界上美味的事太多”。

風流倜儻的張公子曾毫不避諱的稱“我從小是個饞人,見著好吃的東西挪不了步,推而廣之,看到描述吃的字句或影像就目不轉睛”。

引人垂涎,給人溫暖,當然還是張公子………的書啦

巧的很,擅寫美食的梁實秋先生也曾自嘲嘴饞,“饞,則著重在食物的質,最需要滿足的是品味。上天生人,在他嘴裡安放一條舌,舌上有無數的味蕾,教人焉得不饞?饞,基於生理的要求,也可以發展成為近於藝術的趣味。”饞已非貶義,甚至於成了張公子、梁先生諸人的繆斯,正是因著這一點“饞”,才多了無數活色鮮香、引人垂涎、給人溫暖的文章。

張佳瑋的文章當然能引人垂涎、給人溫暖。普普通通的湯泡飯配醬菜被張公子寫來,無端端的多了三分味道。“蘿蔔本來脆,醃了之後多了韌勁,剛中帶柔,口感絕佳。配著嘎嘣作響的炸黃豆吃,像慢郎中配霹靂火”。

引人垂涎,給人溫暖,當然還是張公子………的書啦

張佳瑋這一番描寫,當真引得人食指大動,兼且食材尋常,簡單操作後,便可藉著文字的肥美撫慰一回思鄉的脾胃。奔波在異鄉的人,最能熨帖身心的就是家鄉的美食。張佳瑋旅居法國,最是懂得這份心情。每有吃不到的家鄉菜,張佳瑋便在筆端解一解饞。而這寥寥千餘字,不僅慰藉了張佳瑋的思鄉,也於千萬外溫暖了所有漂泊的人。

《世界上美味的事太多》裡記錄的當然不止是這些家常飲食,畢竟張佳瑋在出國的這6年間,踏遍了歐亞大陸,行程涉及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荷蘭、日本等多個國家。於是,異國的風味、美食背後的傳奇故事、途經之地的風土人情一一顯現,共同組成了這本“美味”的文化隨筆集。

日本的和紙仿如細雪,尼斯的大蒜配海鮮讓人幸福的心生嚮往,雷諾阿最快樂莫過於貧窮的少年時光……看著張佳瑋將這些異國見聞、美食趣事娓娓道來,確乎是悠長夏日中的一段愜意享受。當然,最享受的還是看張公子書寫那些或尋常或珍奇的各色美味。

引人垂涎,給人溫暖,當然還是張公子………的書啦

日本和紙

“中國還有炸茄盒,比魚香茄子更霸道些。看茄子軟潤好欺,抹開炸之。我在不同的地方吃過的炸茄盒,餡料不同,滋味不同,但萬變不離其宗者:外是茄子、雞蛋、麵粉等勾兌好了,內夾的餡稍微變化:肉糜、蝦米、蘑菇,不一而足。”

“鰹節是日本人制湯頭的秘寶。鰹魚切好,煮完,反覆煙燻,發黴,半年左右完工,就是乾硬硬的一塊鰹節。要吃時,使刨子刨出來,遇熱便舒捲如花開,就是木魚花。”

不知怎的,一眾食物到了張佳瑋的筆下總是顯得更加鮮美,而心情也在不知不覺中變得舒展。張佳瑋在書中寫道“世事那麼艱難,再不讓吃口好的,怎麼對抗無常世事呢”?其實張公子說漏了一條,這對抗的法子中,肯定還有捧書細讀這一解。

相關推薦

引人垂涎,給人溫暖,當然還是張公子………的書啦

書名:《世界上美味的事太多》

作 者:張佳瑋 著

出版社:重慶出版社

定 價:58.00元

  • 內容簡介:

《世界上美味的事太多》是旅法青年作家張佳瑋最新一部關於美食、旅行地、器物的趣味典故、途經之地的風土人情等的文化隨筆集。

2012年,張佳瑋攜女友留學法國,6年間,他們的足跡遍及歐亞大陸,法國、德國、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荷蘭、日本等地,都留下過他們的身影。他會因為對某種美食的執著,去探訪某個城市角落看起來不起眼的老店。他會因為讀書讀到某個傳奇故事,說走就走就去探尋傳奇背後的秘密;每到一個地方,他會將看過的風景、聽過的傳奇、讀到的故事、寫進文章裡,他們探訪、尋覓收納一切美好的事物,寫下這本《世界上美味的事太多》,他在書中說,“大概自己做主的人生,就是這個樣子。”“自由並不完美,也無法頂飽,但它令一切可能性熠熠生輝。”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