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地多民族融合 疍家遷入內地

疍家,舊時泛指活動在閩南粵浙沿海一帶的水上居民,他們以採珠捕魚為業,世代以舟楫為家。有學者認為疍民源自古越族,且有不少南來的中原人滲入其中,學術界較主流的觀點認為疍民主要源於古代的百越,像羅香林、傅衣凌等人就認為,疍民乃是居水的越人遺民,與畲同源。

潮地多民族融合 疍家遷入內地

疍民因戰亂等因素被迫在江海之間避難,因此逐漸形成獨特的疍家群體。潮汕沿海是古代疍家居住地之一。據前人考究,潮汕疍民有麥、濮、吳、蘇、何、顧、曾七大姓。唐朝時,疍家人大多散佈於閩粵濱海一帶,時稱“鮫人”,宋朝以後,這一稱謂逐漸被“蜑”或“漁疍”所取代。潮地疍民“生於江海,居中於舟楫,隨潮來往,捕魚為生”,在長期“討海”掠魚的漁業生產中,創造了豐富多彩的漁歌。疍民漁歌是潮汕漁歌的源頭。(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疍民最早徙入此內地,是源自明清時期實施的海禁政策。清康熙二年(1633年)實行海禁,為防民間“通海”,清廷將潮地各縣沿海疍民全部徙入內地;雍正七年(1729),清廷才頒佈疍民陸居令,準其於近水村莊居住,並編入戶籍,這一舉措促進了疍民與漢人的融合。到清代中葉,潮州疍民已普遍集中到韓江上游一帶;清末民初時期,原本的潮州疍民基本已融入當地漢族人口之中。直至近現代,雖在個別地區仍有疍民居留,但這些大部已屬外地遷入。

潮地多民族融合 疍家遷入內地

雖然潮汕疍家在內遷的過程中逐漸同化,但一些與他們相關的地名仍保留在潮汕沿海各地,如潮陽廓都疍家宮和貴山都疍家歧、澄海蓬州都疍家園、揭陽官溪都疍家山等。

讀史鑑今 歡迎關注今日頭條南方鵬號共同探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