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唯一能統一中國的機會,卻被白白浪費!

諸葛亮唯一能統一中國的機會,卻被白白浪費!

諸葛亮一生對曹魏北伐共五次,雖取得局部勝利,但始終未能實現還於舊都的夙願,甚至從未染指過關中地區,所以,諸葛亮的北伐總體來說是失敗的。

其實,在歷史上,諸葛亮曾有一次機會一舉奪取曹魏關中地區。

這次機會就是蜀漢建興六年(公元228年)的第一次北伐曹魏之戰時,蜀將魏延曾向諸葛亮建議的,率一萬精銳步卒,從子午谷奇襲潼關,與諸葛亮主力匯合,進而佔領關中。

《三國志》記載:延每隨亮出,輒欲請兵萬人,與亮異道會於潼關,如韓信故事,亮制而不許。延常謂亮為怯,嘆恨己才用之不盡。

這段記載的大致意思就是,魏延想效仿韓信,親率一萬精銳偷襲潼關,但諸葛亮不許,魏延常因此嘆息,認為諸葛亮膽小,自己的才能得不到充分發揮。

另外有《魏略》也記載了這個事情,根據《魏略》記載,

魏延計劃的具體內容是:親率5000精銳,帶5000石糧草,20天左右抵達關中,那時候諸葛亮大軍也要達到關中,兩軍夾擊,可得長安。

諸葛亮唯一能統一中國的機會,卻被白白浪費!

這個計劃就是歷史上著名的魏延子午谷偷襲計劃。諸葛亮始終未能統一三國。

我們知道,諸葛亮最終沒有采納魏延的計劃,諸葛亮的理由也很明確,他北伐的指導思想是不如安從坦道,可以平取隴右,十全必克而無虞。

就是執意要從大路進攻,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這就叫十全必克。

對於諸葛亮和魏延的爭論,歷來為人津津樂道,大家總模擬各種情況,要麼支持諸葛亮,要麼支持魏延。

今天我們就深入的探討一下這個問題,魏延奇襲計劃到底可行嗎?這個計劃成功了會怎樣?失敗了又會怎樣?諸葛亮為什麼否定了這個計劃?

首先聲明,筆者是支持魏延偷襲計劃的,理由如下:

第一, 從戰局來看。

蜀漢要想取得關中,必須經過一場與曹魏關中軍團的戰略決戰才能實現,而這種級別的決戰一旦曠日持久,將引來魏國中央軍的增援,蜀漢在關中平原根本擋不住曹魏中央軍的騎兵,這一點在街亭戰役就被證明了。

魏延計劃先佔領天險潼關,這就等於封鎖了曹魏增援關中的要道,諸葛亮的主力只要剿滅當時為數不多的曹魏關中軍團就可以了。這無疑是最理想的方案。

諸葛亮唯一能統一中國的機會,卻被白白浪費!

第二, 從客觀條件來看。

魏延長期鎮守漢中,對於曹魏關中方面最為了解。對於子午谷沒有防備這件事,魏延比誰都清楚,而從戰役進程來看,曹魏最初也確實沒有任何防備。

蜀漢第一次北伐曹魏是用奇兵最好的機會,根據史書記載,自從劉備死後,曹魏根本就沒有把蜀漢放在眼中,更想不到蜀漢敢於主動出擊進攻關中。而面對諸葛亮的突然進攻,當時魏國尤其是西部防線已經要崩潰了。

諸葛亮唯一能統一中國的機會,卻被白白浪費!

對此,史書有明確記載始,國家以蜀中惟有劉備。備既死,數歲寂然無聲,是以略無備預;而卒聞亮出,朝野恐懼,隴右、祁山尤甚,故三郡同時應亮。

又說:是時朝臣未知計所出。

當時曹魏關中都督夏侯楙已經不知道跑到哪裡去了,整個戰役期間,這位身處前線的方面軍總指揮形同虛設,全無作為,假如如魏延計劃的那樣,神兵天降,蜀軍出現在潼關,夏侯x是沒有能力做出相應應變的。

諸葛亮對曹魏實施偷襲的機會只有第一次北伐,在以後曹魏在西部有了充分的準備,用奇的時機完全喪失,蜀漢只能長途遠征,進行攻堅,根本沒有機會了。

第三, 從戰役進程和後果來看,魏延的計劃也是上上之選。

諸葛亮發動戰役後,而魏國方面此時反應也十分迅速。魏明帝曹睿先任命曹真取代夏侯楙都督關中,然後親臨長安督戰,期間還火速派張合率魏國中央軍五萬精銳騎兵突襲街亭。

這樣看來魏延的計劃即便實施也沒有機會了?

錯了!曹魏的反應確實迅速,但是我們計算時間就會發現,魏延的20天抵達關中,拿下潼關的時間完全充裕!

諸葛亮唯一能統一中國的機會,卻被白白浪費!

諸葛亮在228年2月出兵,而魏明帝在2月中下旬才到長安,換句話說,即便是曹魏用最快的速度也要近20天。

但我們要知道,魏延的20天方案是全部偷襲時間,是包括行程的,而真正進攻的時候其實很短,在魏延出子午谷之前,曹魏是不可能得知魏延的行動。所以,無論如何,魏延的計劃在時間上絕對夠用。

魏延的計劃如果成功,將卡住曹魏中央軍增援關中的道路,諸葛亮出兵半月內,西部三郡立刻相應歸順,曹魏在整個關中地區都是空虛的,沒有曹真、張合的中央軍增援,沒人能擋住諸葛亮的主力部隊。

而蜀軍取得關中後,就等於取得了涼州地區,那樣一來,諸葛亮迫切需要的戰馬就有了保證,西北剽悍的民風足以提供優質的士兵。再加上孫權從荊州、揚州方向的牽制(孫權在諸葛亮北伐前曾猛攻江夏,吸引了魏軍主力),諸葛亮還於舊都的理想未必不能實現。

即便魏延的計劃失敗,也只是損失一萬人馬,從街亭之戰的損失來看,這個損失不比魏延失敗的損失小。

諸葛亮唯一能統一中國的機會,卻被白白浪費!

諸葛亮之所以不用魏延的計劃,與諸葛亮本身謹慎的性格有很大關係,這或許也是劉備一直不用諸葛亮做軍事主管的原因。

《三國志》評價:諸葛亮治戎為長,奇謀為短,就是說諸葛亮治軍練兵是高手,但臨機決斷,巧變奇謀卻不是他擅長的。這一點對比曹操冒險奇襲烏巢、鄧艾冒險偷渡陰平,就能看的更明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