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的麥草真神奇!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聯合國還推薦


1958年,中國第一條沙漠鐵路包蘭鐵路,在寧夏沙坡頭地區穿越騰格裡沙漠勝利通車。但是,這個地方風沙太大,嚴重的時候,能夠把鐵路掩埋、將火車吹翻。據記載,鐵路通車後不到一年時間內,因路基積沙造成鐵路中斷11次。

騰格裡沙漠年降水不足200mm,沙漠最高溫度達74度,蒸發量是降水量的15倍,最大風速12級,沙漠以每年3-7米的速度一步步向人類逼近。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在《向沙漠進軍》一文中就提到沙坡頭和包蘭鐵路。

為防止流沙侵襲,保證鐵路順利運行,中科院治沙站的治沙人開始了艱苦卓絕的治沙戰鬥。治沙的第一項是要穩住流沙,然後才能夠栽種適應沙漠氣候的植被,逐步改造沙漠。如何穩住流沙,成為首要問題。

沙坡頭的治沙人試用了各種材料,最後決定選用供應充分、而又價格低廉的麥草作為主要固沙原材料。

經過橫向栽植、縱向栽植、方格栽植等栽植方式的實驗,以及栽植間距的實驗,終於找到了最佳的穩固沙丘的方式:以麥草為原料,栽植成一米見方的麥草方格。這就是著名的麥草方格治沙技術。

如何栽植麥草?人們將麥草均勻地鋪在沙子上,拎起鐵鍬從麥草的中間紮下去,入沙15公分左右,露出20公分左右。草扎直立,橫豎成行,間距1米。

無論從哪個方向吹來的風,都可以被麥草方格有效阻擋。麥草固定住了地面的沙,也擋住了外來的風,在格子中間,氣流通過時形成漩渦,使格子內的沙面形成沙漏式的凹面,沙子不容易被風吹走,還可以在其中種上沙生植物。

扎草方格,是技術活,更是辛苦活。為了防曬,女人們將頭臉包裹嚴實,而男人們一般就戴個草帽。午休時間村民會用4根木棍、一個床單和幾個沙袋搭起個簡易帳篷,供短暫的吃飯休息。

擁有幾十年歷史的草方格對於騰格裡沙漠治沙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由於風化現象,草方格固沙的週期非常有限,每隔兩三年都要重新紮一次草方格,既費工費時,又費錢費力。

後來,治沙人在紮好的草方格內種植沙蒿、沙米、沙打旺等適應沙漠氣候的植被。他們在人工紮好草方格以後,隨即播撒草種子。種子發芽形成了植物草方格,既達到了永久固沙的目的,又有效提高了植被覆蓋度。

以麥草方格為基礎的治沙模式,在守護包蘭鐵路暢通的同時,也阻擋了風沙向城市侵襲,大大改善了城市生態環境。現在在騰格裡沙漠邊緣通過扎設麥草方格,建起了幾十公里的防風固沙林帶,實現了沙退人進的奇蹟。此圖是治理成功的沙丘。

麥草方格治沙技術,1988年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還獲得了聯合國的推薦,中東多個國家爭相參觀考察學習。成為中國對人類社會的一個重要貢獻。

【《布衣鏡界》關注百姓生活 弘揚傳統文化,原創作品,歡迎評論、收藏,歡迎轉載鏈接,點擊“關注”二字,您就能查看我的所有內容,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