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才子獲封「最帥考古小哥哥」

樸素的黑框眼鏡、簡單的T恤和工裝短褲,在中美洲熱帶雨林探索跋涉,英文、西班牙語隨口而出,聊起專業話題滔滔不絕,工作時嚴謹認真,全然不顧可能出沒的毒蛇和蜘蛛……23日晚,紀錄片《我的青春在絲路·八月季》在湖南衛視播出後,畢業於武漢大學的青年考古工作者李默然在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工作的故事,吸引了不少觀眾的注意,他也被網友們親切地稱為“最帥考古小哥哥”。截至30日中午,這期節目在芒果TV的點擊量已超過423萬次。近日,李默然接受了長江日報記者郵件採訪,說起他與考古、與瑪雅的不解之緣。對於“最帥考古小哥哥”的讚譽,李默然說,“是團隊裡的前輩把出鏡機會讓給了我,想著也是宣傳中國考古,就硬著頭皮上了。”

誤打誤撞入了行,在武大堅定考古志向

1839年,中美洲熱帶雨林,美國探險家史蒂文森發現了古瑪雅文明遺蹟,這段輝煌的歷史重回人們視野;2015年,剛從武漢大學考古系畢業的李默然,隨中國社科院考古隊來到了洪都拉斯科潘瑪雅遺址,成為第一批從事瑪雅考古的中國學者之一。

李默然來自山城重慶,今年31歲,他2006年考入武漢大學考古系,一口氣唸到博士,在武漢一待就是11年。雖然與考古結緣十多年,但李默然透露,當年考古並非他的第一選擇,“我是被調劑錄取到武漢大學歷史學院,當時有三個專業選擇: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抱著試一試的心態,李默然選擇了考古專業。

誤打誤撞入了行,李默然也慢慢找到了考古的樂趣。“大二暑假,我們去了丹江口庫區一個遺址實習,當時條件很艱苦,現場常常停水、停電,晚上難以入睡,但大家都樂觀向上,那種氛圍特別好。在遠離城市的地方,讓我們找到了一種自由的感覺。”實習結束後,他基本確定考古就是終生志向,再也沒有轉行的念頭。

其間,李默然還申請到美國匹茲堡大學和哈佛大學人類學系交流機會。2015年,他博士尚未畢業,就被社科院考古所科潘項目錄取,遠赴洪都拉斯展開科研工作。“在武大考古系的時光確實對我影響很大,工作後我也有回來過,依然覺得母校很美。”

常年泡在深山野林,只為“純粹的求知慾”

李默然目前工作的科潘遺址,位於洪都拉斯首都特古西加爾巴西北部,曾是瑪雅文明的著名城邦。公元10世紀左右,瑪雅人突然離開家園,不知所終。100多年來,世界各地的考古學家們在這片叢林裡埋頭鑽研,卻始終未能解開這個千年謎團。

由於洪都拉斯考古研究力量薄弱,多年來幾乎所有項目都由歐美國家主導。2015年,中國社科院考古所與洪都拉斯方面合作,遠赴科潘遺蹟科考,年輕的李默然擔任起領隊助理的重任。團隊一行4人,每年都會遠渡重洋,奔赴這個偏遠又陌生的中美洲小鎮。

李默然介紹,科潘項目算是中國考古隊第一次到世界其他主要文明中心進行的考古發掘。在很多人眼中,瑪雅文化更多停留在概念裡,初次踏足這片瑪雅文明中最古老且最大的古城遺址,李默然激動得想起《史蒂文森遊記》裡一句頗為詩意的描述,“它橫列在我們眼前,就像汪洋中一艘破碎的船,它的桅杆消失了,船員也不見了,誰也不知道它何時來的,也不知道摧毀它的是何物,一切就像一個謎。”

但艱辛也隨之而來。熱帶雨林地區常年溼熱,蚊蟲多,考古隧道里溼度大,氧氣不足,還有劇毒的蛇與蜘蛛出沒。而當地醫療條件落後,科潘僅有一間小診所,連感冒都難以解決。常年泡在這樣的深山野林,連家人都難以理解,可李默然卻說得輕描淡寫:“我是個比較獨立的人,也沒有什麼高大上的理由,就是很純粹的求知慾,很想了解這個東西。”

越深入越著迷,中國考古迎來走向世界新機遇

皮外傷和水土不服並沒有帶給李默然太大困擾,倒是今年去了三個月,一座貴族墓葬的發掘工作進展不大,讓他心情有點低落。“初期的新奇過後,每天就是進行單調重複的工作。和其他工作不同,考古往往需要付出漫長的歲月,發掘一個遺址可能需要10年(殷墟已發掘了90年,科潘已發掘了100多年),整理發掘報告可能也需要10年,後期的研究時間可能更長。”

令他欣慰的是,中國考古隊的付出和成績,獲得了當地人的信任和外國同行的尊重。3年來,團隊發掘出大量石雕、玉石、陶器等珍貴文物,詳細揭示了遺址的演變過程和建築群各個時期的形制佈局,“這一切成果,都是中國考古隊自己帶來的技術設備和方法理念取得的”。

在紀錄片中,中國考古團隊在一處貴族庭院發掘出了一組雕刻,經過李默然的拼對,還原了十字花、鳥爪、貝殼、水滴等圖案,這些象徵著玉米神和太陽神死後又重生的場景,正好印證了瑪雅人的宗教信仰。在地下,李默然更挖掘出了一樽石棺,其中的人骨可以通過顱像復原、提取DNA等方式,幫助大家瞭解一千多年前科潘人的生活日常。洪都拉斯當地的考古人士也對李默然讚不絕口,“他將中國的考古技術融入其中,同時也對瑪雅建築結構很瞭解,可以區分不同時期的瑪雅建築,這是他的強項。”

隨著對瑪雅文明越來越深入的瞭解,李默然開始從更廣闊的視角來反觀中國考古學,對中國文明本身也有了新的理解。“古瑪雅人是一萬多年前從東北亞經過白令海峽過去的,原本一些學者就覺得中美洲人和東亞有種天然聯繫,有共同祖先,以及很多文化的相似性,這也在漸漸得到證實。”比如中國有月宮玉兔傳說,瑪雅的月神也是抱著兔子;中國的龜象徵大地,瑪雅人也一樣,“可以說,大量物證在進一步證明兩大古文明流淌在基因裡的這種天然聯繫。”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中國考古迎來了走向世界的新機遇。長江日報記者也瞭解到,中國和洪都拉斯兩國聯手發掘的瑪雅文物,未來也將運抵中國進行展覽。目前,中國考古已有70多個國際合作項目,將前往世界文明的核心地區進行考古發掘。

長江日報記者耿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