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也曾爲房狂,古代名人與房子的那些事兒,忒心酸?!

對於房產的熱愛,古已有之。它不單單象徵著安全,也承載著人們對於情感和歸屬的要求。但房產歷來都是稀缺品,尤其在大城市裡,古代如杜甫、白居易、陸游等名士也少不得附詩訴苦,蘇轍說“我老未有宅,諸子以為言”;

陸游言“猶愧先楚公,終身無屋廬”;

歐陽修進京後感嘆“嗟我來京師,庇身無弊廬”。

就是叛逆歌手李榮浩在曲調中想成為的那個 “至少我還能寫寫詩來澎湃 逗逗女孩,”的李白,也是漂泊一生,無田無產,萬金揮霍後的晚年,動盪淒涼。

古人也曾為房狂,古代名人與房子的那些事兒,忒心酸?!

這些名垂千史的文人雅士在高額的房價面前都顯得力不從心

古代房價到底有多貴呢?

在盛唐的玄宗年間,

朝廷拍賣國有房產的碑文上記錄,一座佔地1700平米的大別墅,需要138貫,相當於60萬人民幣,

(和當今房價有得一拼)

而在宋朝,據記載,書記員每月的薪酬是3貫。而其時的開封一座條件一般的住所要9400貫,也即是說要不吃不喝260年才買得起。

千古風流雅士在遭遇現實衝擊,尤其是涉及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帶來的撞擊中,所做出的不同選擇,書寫出不同人生的脈脈風情,也吟唱出流傳千古的琅琅詩句。

自建茅草房—杜甫

公務員杜甫,自然是買不起房子的,在安史之亂後,更是顛沛流離,一年搬了四次家。

“奈何迫物累,一歲四行役”—— 杜甫

這才有了悲天憫人的千年嘆息,”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他的詩,沉吟開闊,無不在悲天憫人中訴說著磊磊風骨,是絕無僅有的‘詩聖’

京城上班,郊區買房—白居易

唐朝著名詩人白居易28歲考中舉人,29歲考中進士,32歲參加工作。官至校書郎,每月能領到16000文,對比相距不遠的李白在翰林院每月領的2000文錢,高多了。如果換算成現在的薪水,相當於能每月能領到8000元工資。起步不算低,不過和現在一樣,靠著固定薪水,能買房嗎?不能!

就這樣,存了十年,白居易在長安買房無望,轉戰周邊城市,在陝西渭南農村,有了自己的第一所房子。平時在長安租房上下班,週末去渭南和家人團聚。

“遊宦京都二十春,貧中無處可安貧。”他說,自己這一租就是二十年,直到50歲,才用稿費在廬山蓋了所“廬山草堂”,安置餘生。

白居易的詩,大多白描,據說他常念給不識字的老婆婆聽,有婆婆聽不懂的地方,他就改到對方能聽懂為止,他的詩歌婦孺盡知,他的仕途也是步步為營。

小戶型剛需買者——韓愈

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他的《進學解》,“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聞名遐邇。

在仕途上,他也一帆風順,在長安為官30餘年,官居京兆尹,相當於首都市長,還兼任吏部侍郎,相當於組織部副部長。

算是唐代文人做官的最高位了,在奮鬥了30年之後,他也終於買得起小戶型的房子了。為此,韓愈寫了首《示兒》詩,開頭就是:

始我來京師,止攜一束書。

辛勤三十年,以有此屋廬。

古人也曾為房狂,古代名人與房子的那些事兒,忒心酸?!

他有“發言真率,無所畏避”的孤勇,當得起 “文起八代之衰,道濟天下之弱”的文壇領袖,三十年風雨,不為舊制所框,不為權貴所折,砥礪而行,無愧天地,有此小屋,此生亦無憾。

房子不管是對於現代還是古代人,都是一個無法逃避的問題,就連那些名震古今的風雅之士在它面前都毫無招架之力,更何況一般人。

與房子的故事,自古有之,它關乎一個人的安全和歸屬的需要之外,也訴說著一個人的尊嚴和自我實現的預言。

在與房子的交手過程中,我們得以看清自己,也許在屢屢過招中,我們並不總是勝利者,但我們得以保全自己心中所想、所念、所怕、所愛。

你們呢,有沒有與房子有關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