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一群“爱无能”的悲剧

看《芳华》,让我感到最意味深长的是刘峰和林丁丁之间的爱恨情仇。还有,那句被刷爆朋友圈的台词:“一个始终不被人善待的人,最能识得善良,也最能珍视善良。”

01

看似“活雷锋”和“绿茶婊”人设的背后,其实暗潮汹涌。

我们为刘峰的善良而流泪,批判着林丁丁的自私。可活雷锋“善良”的背后隐藏着什么?

《芳华》——一群“爱无能”的悲剧

小说原著里,刘峰被描写成一个个子不高,专业水平一般的老好人,在人才济济的文工团里显得过于平庸。可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学雷锋,做好事”让他变得与众不同,靠不停的做好事可以从平凡、平庸里脱颖而出。

在电影中,刘峰的形象被设计的更具有戏剧性。抓猪的那个镜头就很耐人寻味。街道上,热火朝天的文革游行队伍中,作为学雷锋标兵,刘峰为帮助炊事班“捉拿”逃跑的猪,朝着人群行进相反的方向追猪,这个镜头似乎是一种暗示:学雷锋标兵其实与主流思想有些背道而驰——刘峰也许在潜意识里并不认同集体主义的狂热和价值观,但“学雷锋,做好事”可以造就他的优秀,证明他的存在

02

刘峰所谓的“忘我”,真的就是完全的善良无私吗?

精神分析表明,“忘我”是神经病的一种征兆。“忘我”的人看似一无所求,只为别人而活,这恰恰是缺乏爱的能力的表现。“忘我”的人不是内心充满爱,而是没有能力爱,也没有能力使自己快乐。在TA“忘我”的背后,通常隐藏着一种很强的,常常是自己意识不到的自私性。

《芳华》——一群“爱无能”的悲剧

电影中,在邓丽君的《浓情万缕》的鼓动下,刘峰对林丁丁说:“我是有私心的,把进修的名额让出去,这样我就能天天看到你……”语毕,他全然不顾林丁丁的拒绝和反抗,拼命地抱住了她。

他或许从来没想过林丁丁是否爱他,而是一意孤行地去证明自己“无私的爱”,他的这种行为全然不顾林丁丁的感受,就是自私,也是缺乏爱的能力的表现。

也许他从来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爱情、如何去爱。

忘我的人一旦认识到自己的“忘我”无法达到令自己满意的目标时,他的性格就会发生180°的转变,遭受厌世、社交障碍和失去工作能力等问题的折磨。

当刘峰发现林丁丁没有接受自己的无私,甚至诬陷他“耍流氓”之后,原本积极向上的刘峰价值观彻底崩塌,彻底否定了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外人看来,就跟变了一个人似的,孤僻冷漠,一蹶不振。

刘峰在战场上一意孤行的求死,就是厌世的表现。而垂死挣扎之际,刘峰依旧盼望着在爱人的歌声中得到永生,这其实是

人设崩塌之后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即希望自己活在幻想中的温柔乡,其核心还是自我的迷失。

也许从神坛上下来的刘峰,才是他本人真实的样子,普通平淡。

《芳华》——一群“爱无能”的悲剧

03

林丁丁真的是那个把刘峰钉在十字架上,双手沾满鲜血的犹大吗?

林丁丁心目中的刘峰,是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神格化的人,一个无欲无求的“圣人”。所以,当刘峰展露情欲的那一瞬间,刘峰在林丁丁心中的形象顿时倒塌,随之倒塌的,是那个时代宣扬“无我”的集体主义价值观。

这就是为什么当萧穗子问林丁丁:为什么谁都可以抱你,就是刘峰不行?林丁丁哭着说:谁都行,就是刘峰不行!

为了维护内心所持守的价值观,林丁丁把世界观的焦虑转化到对刘峰的态度上,从而说服自己:不是自己的信仰有问题,而是刘峰的人品有问题。

《芳华》——一群“爱无能”的悲剧

林丁丁的确自私。可是“自私”二字不足以解释一切。林丁丁的自私,不是太爱自己,而是太不爱自己。

其实,“利己”也是缺乏爱的能力的体现。利己的人时常感到失望和空虚,在必要时会通过各种其他的途径来满足自己失去的幸福。利己的人看似十分非常关心自己,实际上TA只是试图通过对自己的关心去掩盖和补充自己缺乏爱的能力。

林丁丁对爱情的憧憬,就是嫁给一个素未谋面的华侨,她期盼着用身份、地位和财富所装饰的“爱情”能够让她感到幸福,但真正的爱情不是“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而是“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一个人格不完整、内心没有积极的生命力、无法给予他人爱和尊重的人,才会寄希望于物质去填补空虚的内心,而这恰恰是缺乏爱的能力的体现。

虽然林丁丁身边不乏追求者,但男生们爱得永远是那个舞台上光鲜亮丽的她,她的美丽、歌声和舞姿。就连刘峰向她表白的时候,也在强调是被她曼妙的嗓音所打动。

可谁又会在乎作为一个人,她的真实感受、想法和情绪呢?没有人真正爱过她,她也从来没有爱过任何人。

《芳华》——一群“爱无能”的悲剧

04

其实,“忘我”和“利己”是一个硬币的正反两面,问题出在爱无能。那么,什么又是爱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一个没有独立人格的人是不会拥有爱的能力的。

电影以刘峰和何小萍的相伴终生为结局,其实小说中的刘峰曾浪迹烟花柳巷,最后被查出罹患癌症,在他生命弥留之际,何小萍重新出现,陪伴他走完人生最后的旅程。但他们之间没有肌肤之亲,更多的是精神上的陪伴。

同样在小说中,当初梦想嫁入豪门的林丁丁,在海外屡遭婚姻不幸地打击,最后只能靠做保姆勉强度日。当初的金凤凰沦落为无人问津的异乡人。

电影中的这些感情纠葛更多的是一种情感的寄托,而不是爱情。因为在那个强调出身的时代,很多人对自己的身份产生焦虑,心灵迷失,无处可依。

现代人虽然没有当年集体主义的狂热情节,但物欲成了我们新的“偶像”。

我们以为财富和奢侈品能够填补心中的孤独和不安全感,但这只会深化自己的空虚和寂寞感,因为物欲让我们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无法形成独立的人格,导致爱无能。

一个爱无能的人,只能以TA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去“爱”别人,有时甚至会酿成悲剧,比如杀妻藏尸冰柜105天的朱东、谋害章莹颖的克里斯滕森……

真正的爱情是在保留自己个性的条件下与人合二为一,是内在创造力的表现,包括关怀、尊重、责任心和了解等诸多因素,是积极追求被爱人的发展和幸福。

只有发展全部人格,认识自己,实现在爱中人与人之间的统一,才是人类心灵最终的归宿。

《芳华》——一群“爱无能”的悲剧

05

我无意去揣测刘峰和林丁丁的真实想法,也不想为谁洗白辩护。

作为一个90后,我只能用精神分析法去尝试触碰生活在那个时代,每个角色的内心世界。

但摘下时代的面具,才发现其实作为人,我们每个人内心的渴求是相同的——对自我的探求和渴望爱都是相同的,只是因为种种现实原因被囚困于孤独之中,无法自拔。

只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能心生悲悯,与自己和解,与他人和解,从而能够更加理解中国,理解上一代的中国人,理解我自己。因为我相信,前辈们所走过的心路历程必将与我们如影随形,照亮前方的精神旅途。

认识你自己”是心理学的核心,也是我们毕生所求。

我相信,对一件事了解得越深,爱的程度也越深,一无所知的人什么都不爱。

参考文献: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

艾里希·弗洛姆·弗洛姆《爱的艺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