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缺失,學校表現糟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

1

孩子衝動、好動、注意力不集中、容易分心、缺乏耐性、作業拖拉……

當孩子出現這種狀況,幾乎所有人(包括你所看到的大多數文章)都在告訴你,這是家庭教育不良的結果,是父母對孩子缺乏管教與懲罰導致的。並且,通過制定嚴格的規則並嚴厲督促孩子執行,是可以解決的。

孩子注意力缺失,學校表現糟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

於是,你一方面陷入深深的自責與懊悔,為自己的“不作為”,另一方面,開始通過“嚴厲管教”試圖改變孩子的行為,把他拉回“正軌”。

結果,你與孩子的關係變得緊張,孩子的狀況卻並沒有得到你期望的改變。你焦慮、受挫、情緒崩潰、對孩子大吼大叫。而孩子呢,要麼和你對著幹,要麼沉默寡言。

甚至因此引發大規模的家庭戰爭,媽媽責怪奶奶溺愛孩子,痛斥爸爸不管孩子。或者,爸爸嚴厲懲罰孩子,怪罪媽媽過於溺愛……

結果就是,家庭氛圍劍撥弩張,孩子還是那個“問題一籮筐”的孩子。

以前,孩子出現問題,都是孩子的錯。

現在,孩子出現問題,都是家長的錯。

其實,無論把責任歸咎與誰,除了引發家庭親人間互相指責與仇視外,對問題的解決並沒有任何價值。因為,人的成長是通過犯錯與反思獲得的,而不是通過他人的批評與指責。

2

醫學界給存在上述行為問題的孩子取了一個名字,叫 “注意力缺失症”,其實他們的注意力並沒有“缺失”,只是由於好奇心過強、精力過於旺盛,很容易為其它無關緊要的事分心,而無法做到專注。

因此,他們給家庭和學校教育帶來了很大的障礙。

老師經常因為孩子不遵守學校紀律、學業欠佳批評孩子,甚至請家長談話。家長經常因為孩子不服管教、作業拖拉懲罰孩子,甚至親子之間關係疏離。

孩子注意力缺失,學校表現糟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

那麼,有沒有人認真地思考過孩子為什麼會這樣?真的是孩子的錯嗎?或者是管教不當導致的嗎?

換句話說,有的孩子不守規矩、不受約束、具有破壞力、不誠實、不聽話,真的是他們故意的嗎?

英國小兒科醫生喬治·斯蒂爾(他最先提出了注意力缺失症)認為,這些孩子的問題並非來自於不當的家庭教育,而是有生理原因或出生時受過傷害。

美國國立心理研究院的薩麥特金博士證明了注意力缺失症成人的大腦中,負責管理注意力、情緒及控制衝動的區域,其細胞攝取能量的程度和正常人不同。即注意力缺失症是一種生理現象。

這也就不難理解,一個有很多個孩子的家庭,有的孩子規矩懂事,而有的孩子卻不服管教。或者是,有的孩子出生在一個糟糕的家庭,卻成長為優秀的人才。而有的孩子出生在一個正常的家庭,卻成長為一事無成的人。

3

注意力缺失的患兒最典型的症狀是分心,即我們常說的注意力不集中。這一點在作業上體現地非常明顯——十分鐘的作業,可以寫一小時,可能還寫不完。必須陪伴(監視)。

孩子注意力缺失,學校表現糟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

一個存在注意力問題的孩子這樣說:我會把自己關在房間裡做功課,可是很快就又分心去做別的事,比如讀課外書、聽音樂,然後我會試著回過神來做功課,可是我就是做不到。

你因此而大為光火,不由分說對孩子一頓痛斥,責怪孩子拖拉、磨蹭、不好好學習。卻沒有想過,孩子也想好好寫作業,只是沒有能力按時完成。就像孩子犯了錯誤,你也想耐心地教育,卻因為缺乏情緒管理能力,對孩子大聲咆哮一樣。

想不想是一回事,能不能又是另一回事。

家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是很燒腦殼和磨耐心的。為了糾正孩子的“各種問題”,父母制定了嚴格的行為規範,強迫孩子執行。過了一段時間,發現進行不下去的時候,轉而放養-----即在嚴厲與寬鬆之間騎牆。

孩子注意力缺失,學校表現糟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

如果你能夠明白這是生理原因導致的,且有研究證實,這種症狀遺傳的幾率是 20%- 80%,你會不會對孩子更寬容呢?

有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長大後,1/3的人可以不治自愈,另外2/3的人長大後也不會變好。

換句話說,成年人也存在注意力缺失症。注意力缺失的丈夫回到家只顧玩手機,和妻子聊天時一點都不專心,不等別人把話說完就下判斷,無法和妻子親近。

注意力缺失的妻子則整天做白日夢,沮喪、抱怨自己沒有發揮潛力,以及覺得自己為家庭付出太多,沒有機會施展才能。

發現孩子存在注意力缺失的問題,父母應對照了解自己、孩子的兄弟姐妹或其他親人中是否存在這樣的問題。如果有,你就能夠相對客觀地看待孩子,而不是把一切都怪罪在孩子頭上。

4

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也是注意力缺失領域的頂尖專家,愛德華·哈洛韋爾在他的著作《分心不是我的錯》說:

孩子注意力缺失,學校表現糟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

對於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關鍵是建立藍圖。即由注意力缺失症的角度切入,試著消除長期累積的負面形象,重新建構自我認知,這是內在的改變。

同時重建生活中的種種細節,試著改善其結構性,使自己更能控制生活,這是外在的改變。

並給出了幫助孩子建立生活中的結構和組織的方法:

  • 寫下問題是什麼,針對每個問題想一個可行的對策。

把問題一項一項寫清楚,不要假想有許多問題。這麼做的最大好處是,可以減少父母的焦慮。

  • 經常給予孩子互動性回饋,儘量給他誇獎和鼓勵。

注意力缺失症的孩子往往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他們比一般人更需要反饋與誇讚。

  • 可能的狀況下,儘量讓他自己負責自己。
  • 提供有效的工具。

用清單、時刻表或鬧鐘的形式提醒孩子該做什麼了。

  • 永遠記住:不要和他鬥,要好好商量。

美國總統林肯、汽車大王福特、小說家歐文、作曲家莫扎特、發明家愛因斯坦、劇作家蕭伯納等,

他們都存在注意力缺失的問題,在學校的表現“糟糕至極”,但是,他們最終都成為了更加優秀的人,長大後成了各個領域的傑出人才。

孩子注意力缺失,學校表現糟糕?這樣的孩子長大後更優秀!

所以,正在為孩子的學習問題和行為問題傷透腦筋的你,或許多年後,會因為自己是“天才的媽媽”而激動不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