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或留,都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

“送戰友,踏征程。默默無語兩眼淚,耳邊響起駝鈴聲。”每年到了臨近老兵退伍的時候,就會有一部分戰友來到心理諮詢室尋求幫助,進退走留的問題確實給一些官兵帶來了困擾。人在面對重大選擇時,是會產生一些焦慮情緒的,而如何面對和調整就需要科學的方法來提供幫助了。

士官小楊,低著頭、步伐沉重地走進諮詢室,面色凝重,緊皺眉頭。我請他坐下,給他倒了杯水,問他:“有什麼能幫到你的嗎?”他抬頭看了看我,目光裡充滿著期待:“範醫生好!我是一名下士,當兵快5年了,馬上面臨退伍。最近,感覺自己心情很沉重,主要是因為父母對我的期望較高,想讓我長期在部隊發展。父母為我付出了很多,我不想讓他們失望。可我個人傾向於早點回家,趁著還年輕好好規劃一下未來的發展。現在面對走留,心裡面一直很糾結,不知道怎麼辦。總是凌晨四五點就醒了,翻來覆去睡不著,心情很壓抑,整天悶悶不樂,白天工作積極性不高,愛發脾氣,影響了和戰友的關係。我還是個班長,這些事又不知道跟誰說,找誰商量,很難過……”我專注地傾聽著他的心事,適時地給予鼓勵,讓他把心中的“苦水”都倒出來,讓他感受到安全溫暖的氛圍,促使他更進一步跟我交流。

從小楊的傾訴中,我感覺到了他的痛苦和糾結,於是我把自己的理解感受反饋給他:“聽起來,目前最困擾你的是留隊還是退伍的問題,父母的想法和你自己的計劃不太一致,你一方面不希望父母失望,另一方面又想按照自己的想法發展,於是感覺到很糾結,還出現了睡眠和情緒問題,是這樣嗎?”“是的。我不知道該怎麼做,也不清楚自己能做什麼。”

小楊面臨的是發展性問題和人際關係問題,產生多重趨避式衝突,在未來發展的選擇上感到迷茫,和家人、戰友的交往也出現了問題。對於軍人來說,都會面對一個不能迴避的問題,那就是退役,而在面臨人生選擇的岔路口時,每個人都會慎重考慮,所以產生焦慮的情緒也是正常的心理反應。適當的焦慮可以促進人的發展,但過度的焦慮則會影響人的認知、情緒、行為等,產生痛苦,有損身體健康,需要及時調整狀態,恢復平衡。考慮到小楊目前急需解決的問題,我和他探討後,選擇了認知行為療法。

前三次諮詢中,我與來訪者建立了良好的諮訪關係,瞭解他的家庭關係、成長經歷、人際交往方式以及他本身的性格特點等。同時我讓他通過呼吸放鬆法、肌肉放鬆法調整焦慮緊張的情緒。

第四次諮詢充分調動小楊自己的能力,幫助他調整認知偏差,探索他在人際交往中存在的問題。“我觀察到你能考慮父母的想法,但為什麼不能和父母溝通你的想法呢?”“從小父母對我的教育方式比較嚴厲,一直都是他們幫我安排一切,我從來不敢反駁父母的意見,包括當初來當兵也是他們讓我來的。現在想想他們對我的期待,給我帶來的既有動力也有壓力,我想成為父母心目中期待的樣子,可又有自己不同的想法,不知如何平衡,才有了現在的困擾。”小楊沉默了一下,接著說道:“在部隊鍛鍊這麼多年,現在我也長大了,也許,我該和他們說說我的想法,也讓他們聽聽我的意見吧。”

解決了人際關係的問題後,我拿出一張白紙,讓小楊自己來列舉這兩個發展方向的優勢與劣勢,幫助他把混亂的思維清晰化,將自己的喜惡呈現出來, 讓他自己參與到分析與體驗中。他跟我分享完自己寫出來的信息後,我看到他笑了。當這次諮詢結束時,小楊更加清楚了自己的想法,明確了自己需要做的事情。

態度就像磁鐵,不論我們的思想是正面的還是負面的,我們都受它的牽引,而思想就像輪子一般,使我們朝著一個特定的方向前進。雖然我們無法選擇發生的事情、遇到的人,但可以選擇自己的情緒狀態;雖然我們無法調整環境來適應自己的生活,但可以調整情緒來適應所處的環境。畢竟,我們的生活最終不是由生命中的人和事所決定的,而是由自己面對生命和看待事情的態度決定的。

走或留,都要调整好自己的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