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银固收崔灼驹、朱启兵:7月金融数据简评

央行8月13日公布数据显示,中国7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45万亿元,预期1.2万亿元,前值1.84万亿元;M2同比增8.5%,预期8.2%,前值8%。7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1.04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242亿元。

7月新增贷款中,居民贷款增长6344亿元,其中按揭贷款增长4576亿元,居民短期贷款增长1768亿元。居民贷款依然高增反映出商业银行在地方政府融资受限后,合意贷款需求下降,因此持续增加零售业务的比重。7月份企业部门贷款增长6501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1035亿元,中长期贷款增长4875亿元,在政策有微调的情况下,从紧信用转向阶段性稳信用,企业中长期贷款比上月有小幅回升。除此之外,票据融资继续维持偏高的增长,单月增长2388亿元,非银贷款增长1582亿元。

中银固收崔灼驹、朱启兵:7月金融数据简评

在本月贷款继续高增的情况下,社融仍然较为低迷,仅增长1.04万亿元,存量社融同比增速为10.3%。本月社融口径有所调整,“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央行同时公布了经口径调整后的存量社融同比增速,7月同比增加10.3%,仍然是2017年以来最低值,前值为10.5%。表外融资持续压缩,委托贷款和信托贷款分别减少950亿元和1192亿元,未贴现银行承兑汇票减少2744亿元,收缩幅度较上月稍有缓和,但改善程度相当不明显。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债融资回升较为显著,单月增长2237亿元;股票融资175亿元。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7月份贷款核销增加176亿元,资产支持证券122亿元。

中银固收崔灼驹、朱启兵:7月金融数据简评

货币方面,7月份M2增速回升至8.5%,环比增加值为6021.63亿元;M1同比增速进一步下行至5.1%元;M0环比减少89.33亿元。存款方面,7月份新增人民币存款10300亿元,主要由于7月份为缴税大月,财政存款本月增长9345亿元,而居民存款减少2932亿元,企业存款减少6188亿元,非银存款增加8609亿元。

中银固收崔灼驹、朱启兵:7月金融数据简评

综合考虑:

1、本月央行将“存款类金融机构资产支持证券”和“贷款核销”纳入社会融资规模统计,在“其他融资”项下反映,其原理与债务置换对贷款数据的影响有类似之处,由于金融数据的新增社融是余额相减的计算方法,所以贷款核销、发行资产支持证券会导致月末数据偏低,于当月实际新增投放的规模不符,因此新口径反映增量融资情况更加准确,并不存在重复计算的问题。

2、贷款整体维持较强,但其中零售、非银和票据几项仍然占相当大的比例,企业贷款基本只能说是维持平稳。除贷款以外,表外融资持续收缩,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银行承兑票据三项合计减少4886亿元。近期政策出现微调,紧信用转向稳信用到底利好哪类资产是现阶段投资者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认为:首先,下半年信用环境的变化只是在边际上有所改善,并非是趋势上的逆转;其次从社融数据看,全年社融维持10%—11%的增速尚且存在一定的压力,社融并不具备大幅反弹的空间;此外,政策除了在货币和监管的供给端有所放松之外,还需财政政策有更加积极的操作提升融资需求,才能够实现社融企稳。

3、融资的改善情况仍是下半年宏观层面最需关注的问题之一。贷款本身投向存在局限性,同时即便额度有放松,能增加的弹性也相当有限,表外融资能否阶段性企稳是融资改善的前提,从目前的情况看,融资的切实改善至少还需等待一段时间。除此之外,M1的同比增速跌至2015年年中以来的新低,说明尽管政策有放松,但目前货币环境对实体经济和通胀的影响仍维持负面。

4、近期债券市场对于稳增长、稳信用及短端利率触底等若干问题十分悲观,长端利率债调整明显,曲线维持陡峭。我们认为本轮从紧信用到稳信用的几个重要特征是“空间有限”、“需要时间”和“货币偏松”,这种环境并不能构成债券市场的利空因素,相反政策重心从去杠杆阶段性转为稳需求,本身就意味着利率环境需维持偏低。短期来看,本周税期会造成资金利率季节性出现小幅上行,如果叠加上市场中存在的非理性预期,易对市场造成负面冲击;中期来看,只要流动性环境维持宽松,流动性溢价保持在低位,曲线就依然会从牛陡向牛平演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