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如何應對「多事之秋」?

健康︱如何应对“多事之秋”?

熬過了酷熱三伏,終於迎來秋高氣爽。湛藍高遠的天空,略帶涼意的微風,你是否已經感受到秋的腳步在靠近?秋天向來被稱為“多事之秋”,人會有秋燥、秋乏、秋愁等表現。另外,秋天不同階段對養生的要求不同,養生也要順應天時。

健康︱如何应对“多事之秋”?

秋季養生分3段

秋風送爽,暑往寒來,入秋後氣溫逐漸下降,皮膚紋理由疏鬆轉為緻密,陽氣開始潛藏於內。在氣候變化無常的“多事之秋”,養生也要順應天時。

初秋:防暑保脾胃

時間:秋季的第一個月,即農曆七月

御暑熱

初秋暑熱仍未退去,素有“火燒七月半,八月木樨蒸”之稱。此時養生重在解暑降溫、預防中暑。注意保持心情舒暢,處事不躁,以防暑熱傷心。

保脾胃

此時節雨水較多,溼氣偏盛。溼邪最易傷脾,淋雨或涉水後要及時將身體擦乾。飲食要清淡,不宜大量攝入各種肉食,並且少食冷飲、秋瓜等寒涼食物,以免中傷脾陽。

解秋乏

由於炎夏的消耗,入秋後不少人會覺得渾身疲軟乏力、精神欠佳、睡意連綿、食慾增強卻又不易消化。建議從生活起居上調整,尤其要避免晚睡,應當早睡早起,切忌過勞。

仲秋:防燥常秋凍

時間:秋季的第二個月,即農曆八月

防秋燥

仲秋時節草木逐漸乾枯萎黃,人體也表現為“津幹液燥”,如口鼻咽喉發乾、皮膚乾燥、大便乾結等。宜常吃梨、柿、葡萄、石榴、甘蔗、蘿蔔、番茄等新鮮果蔬,以養陰潤燥。

健康︱如何应对“多事之秋”?

護毛髮

肺主皮毛,秋天乾燥的氣候致脫髮相對增多,為做好頭髮的養護、防止脫髮,這段時間最好暫停燙髮,可以擦一些營養性的髮乳或髮蠟。適量多吃芝麻、核桃、黑豆、黑木耳等食物,也對養髮、護髮很有好處。

常秋凍

仲秋氣溫開始下降,雖涼卻不甚寒,正是“秋凍”的好時機。青壯年以及一些身體健康的老人和小孩,此時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識地讓機體“凍一凍”,以免身熱汗出,傷陰耗氣,為越冬打好基礎。

晚秋:避寒打“底補”

時間:秋季的第三個月,即農曆九月

避風寒

晚秋氣候開始轉寒,此時須及時添衣,不再適宜“秋凍”。深秋時節不時有寒流侵襲,寒邪易致人體氣血運行不暢,從而誘發中風、心絞痛和心肌梗死,有心腦血管疾病的人尤其要注意及時保暖,以防疾病發作。

消秋愁

秋天的蕭索之景易引人情緒低落,此時要注意精神調養。多參加戶外活動,或登高遠足,或水中泛舟,或琴棋書畫,或養花垂釣,或聞曲起舞,使秋愁在愉悅之中悄然而去。

打“底補”

不少人有冬季進補的習慣,其實,要想達到冬季進補的目的,首先應該在秋季調整好脾胃,晚秋正是打“底補”的最佳時期。芡實為食療佳品,可用芡實、紅棗、花生仁加紅糖燉湯服。或用芡實燉豬瘦肉、雞肉等,可以起到健脾益胃、固腎澀精的作用,對於慢性腹瀉、夜尿頻多等症都有不錯的治療效果。

學幾招,擋住秋老虎

雖然已經立秋,但暑熱依然未退。此時,秋風秋雨漸多,氣候多變,所以稱之為“多事之秋”。相對於其他季節,人們在飲食起居方面更應注意。

健康︱如何应对“多事之秋”?

飲食有門道

增加蛋白質的攝入:天熱出汗多,人體內的蛋白質代謝加速。因此,必須注意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多吃一些豆製品、蛋類、奶類、魚、蝦、雞等,這些食物蛋白質含量高,而且比較清淡。

適當補充水分、維生素和無機鹽:高溫會使代謝加快,大量出汗,水溶性維生素和無機鹽、微量元素等隨汗液排出,導致機體耐力、抵抗力降低,出現疲倦乏力、食慾減退等情況。因此,需要及時補充水分和產熱較少而富含維生素及礦物質的食物,如豇豆、黃瓜、雞蛋、牛奶等。同時,注意飲水不要過猛、過快、過量,應遵循少量多次原則。

老人不宜過度食用生冷瓜果、冰凍食物:天氣炎熱,胃腸功能受到暑熱刺激後相對減弱。若老人過度食用生冷瓜果、冰凍食物,會加重心臟負擔、損傷消化功能。應適當食用具有滋養補益、抵禦暑熱侵襲的食物,如西紅柿,甜酸適中、維生素C含量高,熱炒、涼拌皆宜;黃瓜不僅清熱解暑,還有助於降血脂。

多吃苦味蔬菜:氣溫高、溼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食慾不振。此時,吃點苦味蔬菜大有裨益,其中富含生物鹼、維生素及礦物質,具有清熱解暑、除煩提神和健胃功能。

起居有學問

保證夜間睡眠:天氣熱,很多人怕長時間開空調影響健康,而又熱得睡不著,導致睡眠不足。秋季陽氣漸收,應該早睡早起,就像雞的活動規律一樣,天亮就起床活動,天黑就早點回家休息。保證充足的休息,能保護心臟,提高機體對高溫的耐受能力和對“秋老虎”的抵禦能力。

適當午睡:在烈日炎炎的秋季,小憩午睡有助調養身心,一般以不超過30分鐘為宜。午睡不宜選擇陽臺、樹下、露天,或有穿堂風的廳堂等地方,更不要穿無肩、無領或緊身衣午睡,防止出汗當風,引發肌肉關節痠痛、四肢僵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