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9 身處“多事之秋”,養生也應多做幾件事

秋季常被稱為“多事之秋”,這是因為經過火熱的夏季,人體耗精傷氣,尤其容易生病或者加重原有的慢病。因此,人體在秋季更需要對身體各方面予以及時的修復,尤其要注意養生防病。此時應根據氣候特點,從衣、食、住、行等方面加以調攝,預防疾病的發生。

【調和情志防悲秋】 秋天,從“天人相應”來看,肺屬金,與秋氣相應,肺主氣司呼吸,在志為憂。肺氣虛者對秋天氣候的變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在秋日景況中,心中常引起悲秋、淒涼、垂暮之感,易產生抑鬱情緒。因此,調攝精神是秋季養生之要務。做到不以物喜、不為己悲、樂觀開朗、寬容豁達、淡泊寧靜,收神斂氣,保持內心寧靜,可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精神的影響。

【進補之前先調脾】 秋季有“貼秋膘”的習俗,但秋補之前要先調理脾胃,清熱、利溼、健脾,不妨多吃一點綠豆、扁豆、薏米等,促進脾胃功能的恢復。其次,調理脾胃還要因人而異。如胃火旺盛者要注意清洩胃中之火,適度多攝入些苦瓜、黃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後再進補;脾胃虛弱者不妨適度吃點健脾和胃的食物,如茯苓餅、芡實、山藥、豇豆、小米等;老年人及兒童由於消化能力較弱,胃中宿食積滯,食慾不振或食後腹脹,進補前則應消食和胃,不妨適量吃點山楂、白蘿蔔等。

【秋季多燥重養陰】 

秋後氣候一天比一天涼爽,空氣也越來越乾燥。中醫認為“秋傷乾燥,上逆而咳多為痿厥”,故仲秋以後進補以滋陰潤肺為主。中醫認為,粥能和胃補脾潤燥,如在粥中加入梨、胡蘿蔔、百合,早晚溫熱服用,更能收到良好的益肺潤燥作用。在秋天,牛奶、豆漿等也是較好的滋養飲料,應該常飲。

身處“多事之秋”,養生也應多做幾件事

【早睡早起肺氣清】 在秋季三個月,秋風清肅,萬物收藏,人起居調攝應與氣候相適應,才能避免秋天肅殺之氣對人體的侵害。秋季要做到早睡早起,起居有時。秋季早睡,正合人體需要,且此時又有安睡的條件——天氣涼爽,舒心爽身,經過一個少眠的夏天,正好藉此補償。秋季正是肺氣旺盛之時,早起鍛鍊能“使肺氣清”,收到良好養生效果。庭院、室內可養些花草,灑些水,以調節空氣溼度。雙手、面部宜擦甘油類護膚品,保護潤養皮膚。

【堅持鍛鍊增免疫】 秋季堅持體育鍛煉,不僅可以調養肺氣,提高肺臟功能,而且有利於增強免疫功能和身體抗寒能力。但是,由於早晚溫度較低,鍛鍊時要注意防涼防感冒,根據天氣的變化適時增減衣服。對於中老年人來說,尤其要當心肌肉、肌腱、韌帶及關節處的運動損傷。秋天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運動應選擇相對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目。另外,秋季氣候乾燥,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鹽水。

身處“多事之秋”,養生也應多做幾件事

【“秋凍”雖好因人異】 我國自古就有“春捂秋凍”的養生說法。適宜的涼爽刺激,有助於鍛鍊耐寒能力,促進身體物質代謝,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但“秋凍”應根據自身體質而行,避免“秋凍”不當而受到寒冷的過度刺激,導致機體免疫力下降,舊病復發。如急性支氣管炎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在秋冬季更易發病,除了在醫生指導下積極診療外,重要的是要注意保暖防寒,不能一味盲目地“秋凍”。

(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於興娟)

【我們只提供經專業記者編輯採編的靠譜內容,恭請您在此訂閱,或移步關注大眾衛生報微信公眾號“dzws001”,獲取更多實用健康衛生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