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筋動骨到底需要多久才能恢復正常?

人們常說,"傷筋動骨一百天",也是說骨折需要經過一百天才能恢復。但是,骨折有輕重之分,雖然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但是很多人會對此有些疑惑。那麼,骨折真的需要一百天才能恢復嗎?

傷筋動骨到底需要多久才能恢復正常?

“傷筋動骨”中的“筋”指的是除骨組織以外的軟組織,包括肌肉、肌腱、韌帶、半月板、關節囊等。而它的作用是聯繫骨、組成關節和活動關節。“傷筋”則是指其作用不能正常發揮或者喪失。而"筋"的位置、順序、結構、走行方向異常是導致其作用不能正常發揮的主要原因。一般來說,發生骨折時常伴隨著“傷筋”。

骨折是需要時間才能恢復的,而恢復的時間不是固定的。人體的軟組織(比如:韌帶)損傷需要4到6周才能修復。在修復的這段時間內,患者需要固定患肢。若是在這段時間內沒有進行嚴格的固定,可能會留下後遺症。經過幾周的時間後,軟組織修復得差不多了,接著就需要進行功能鍛鍊,目的是獲得良好的肢體功能。

骨折後經過2到3周的時間,骨折斷端才能初步連接。要想原始骨痂形成,則需要等待4到8周。而骨折斷端形成骨性連接需要更長的時間,一般為8到12周,差不多一百天。因此,"傷筋動骨一百天"還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不能說所有的骨折都需要一百天左右的恢復時間。

傷筋動骨到底需要多久才能恢復正常?

骨折後,患者的傷處可能會發生局部的變形,該部位的肢體不能正常活動。當移動受傷的肢體的時候,可能會聽到骨頭摩擦的聲音。患者傷處會出現疼痛、腫脹、淤血等症狀,而且患者會出現運動阻礙。所以,患者需要儘快接受治療。骨折患者在這段時間內的治療包括復位、固定、功能鍛鍊。治療是為了消除症狀,更是為了能受傷的肢體最大限度的恢復功能。

復位的方法包括閉合復位和手術復位。之所以需要復位,是因為發生骨折後,移位的骨折斷端會發生移位,這樣不利於骨的癒合。通過復位,將斷端恢復到正常或接近原有解剖關係,這樣就能重新恢復骨骼的支架了。

復位後則需要進行固定,其目的是避免斷端因不穩定而再次發生移位。固定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內固定和外固定。內固定則是指果通過手術切開用鋼板、鋼針、髓內針、螺絲釘等固定。而外固定則是用夾板、石膏繃帶等進行的固定。

在解除固定後,需要儘快進行功能鍛鍊。其目的是防止關節粘連、關節囊攣縮,促進骨折癒合,儘快的恢復受傷肢體的功能。

傷筋動骨到底需要多久才能恢復正常?

總結一下,"傷筋動骨一百天"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並不是所有骨折患者需要一百天左右的恢復時間。骨折後會出現很多不良的症狀,需要儘快接受治療。治療的主要步驟是以上所講的三個步驟。

指導專家:

王健(頭條號:骨科王健醫生),副主任醫師,副教授,南方醫院關節與骨病外科副主任,廣東省醫學會關節外科學分會副主委。

專長:骨關節炎和股骨頭壞死的階梯治療,在微創髖膝關節置換手術方面經驗豐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