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爭議,青年諸葛亮到底在哪兒隱居?

一部《前出師表》刻畫了一位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人物形象——諸葛亮,而其中的“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更是讓後世的人們對諸葛亮隱居之地產生了強烈的爭議,以至於在現如今的南陽和襄陽民間依然存在諸葛文化歸屬的爭奪戰。

千年爭議,青年諸葛亮到底在哪兒隱居?

那麼,青年時期的諸葛亮到底在哪兒隱居?我們應該怎樣理性的辯論,而非惡意的攻訐謾罵呢?

要想梳理這一系列疑問,我們必須要對襄陽和南陽曆史沿革、歷史現場還原、當事人諸葛亮的人際關係做一個詳細的剖析。

第一點:行政區劃的歷史沿革

首先,《前出師表》中的南陽在東漢末年以及三國時期泛指現如今的南陽鄧州、新野、桐柏,湖北隨州大部分,湖北襄陽西北部的廣大地區;而現在的南陽市在東漢末年叫做宛,由於宛城手工業比較發達,也被稱作南都,是當時全國五大城市之一。而宛城在隋朝初年被改成南陽(轄下鄧和唐二州),這也是宛城被稱作南陽的第一次記載。

千年爭議,青年諸葛亮到底在哪兒隱居?

從這一點可以看出,位於現如今的南陽臥龍崗在歷史沿革及行政區劃上有一些自相矛盾。而諸葛亮所說的躬耕南陽,其實是泛指當時的湖北西北部地區,在大的地名稱謂上,與隆中並無衝突。

千年爭議,青年諸葛亮到底在哪兒隱居?

第二點:歷史場景還原

一,根據《漢晉春秋》中記載:亮家,在襄陽城西二十里,號曰隆中。而其後的《隆中對》也印證了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叫做隆中,這一點毋庸置疑。

二,劉關張三顧茅廬的時候,正值劉備屯兵新野,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劉備已經投奔了荊州劉表。諸葛亮與其叔父諸葛玄也曾投奔荊州劉表。但是二人的投奔是有本質上的區別的,劉備投奔劉表是暫時的寄人籬下以圖東山再起,而諸葛亮投奔劉表是為了大展宏圖,怎奈諸葛玄離世,年輕的諸葛亮暫時失去了政治庇護不得不棄政還農,躬耕於隆中一帶。

三,有人會說,諸葛玄死後,諸葛亮有沒有可能離開襄陽,前往宛城一帶呢?答案是否定的。宛城雖然是東漢的大都會,機會眾多,但是宛城的戰亂早已經摧毀了這座城市。董卓專權的時候,其部下張濟鎮守宛城,張濟死後,其侄兒張繡屯兵宛城。後來,張繡得罪曹操,曹操領兵擊敗張繡佔領了宛城,在此期間,曹操的愛將典韋也戰死在宛城,可見戰鬥之激烈。因此,諸葛亮絕對不會選擇這樣戰火連天的宛城隱居,相對而言,隆中則安全多了。

四,官渡之戰,劉備先後背棄曹操和袁紹,在曹操看來,劉備絕對是勁敵,欲除之而後快。投奔荊州之後,劉備屯兵新野的目的就是為了北據曹魏,曹操與劉表的軍事緩衝地帶是現如今的南陽市一帶,因此大小戰役不計其數。如果諸葛亮真的隱居在現如今的南陽,那麼大小戰役很顯然令其無法專注隱居。而三顧茅廬正好也佐證了這一論點,要知道,宛城雖然是兩大軍事集團的緩衝地帶,但是名義上依然隸屬於曹魏集團,曹操當然會派重兵防守此地。曹操既然能挾持徐庶的母親前往洛陽,自然也可以挾持名聲在外的諸葛亮。因此三顧茅廬之地絕對不可能在南陽臥龍崗,否則諸葛亮和三進三出臥龍崗的劉備早已經成了曹操的人了。

五,劉備為了成就大業,一直都是求賢若渴。馬躍檀溪,劉備向西南方向逃走,意外走到了漢末大儒司馬徽的隱居之地——水鏡莊(現如今襄陽南漳縣)。拜訪司馬徽的時候,劉備被告知這附近有兩大賢才,得一可定天下。後來我們都知道,這兩大賢才分別是臥龍諸葛亮、鳳雛龐統。水鏡莊距離皖城三百多里,來回需要七八天的時間,如果諸葛亮真的隱居在南陽臥龍崗,那麼水鏡先生推薦附近賢才自然有些自相矛盾。

千年爭議,青年諸葛亮到底在哪兒隱居?

第三點,當事人諸葛亮的人際關係

“荊襄自古多才俊,尤以漢末最為多”,儒學昌盛的漢朝,荊州一帶孕育了一大批賢能之才,這其中,以龐德公、水鏡先生、龐統、黃承彥等人與諸葛亮相交甚厚。諸葛亮之所以能足不出戶盡知天下事,不外乎是與這些人往來甚密的緣故。

這些人除了與諸葛亮志趣相投之外,更有一層重要的姻親關係。在這裡,我們需要仔細剖析一番當時荊州一帶五大豪強家族——龐、蒯、習、黃、蔡,其典型的代表就是龐德公、蒯越、習竺、黃承彥、蔡瑁。為了穩固荊州的統治,劉表必須要依仗五大豪強,而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政治婚姻,蔡家的姐妹分別嫁給了劉表和黃承彥,五大豪強與劉表便形成了錯綜複雜的姻親關係。

事情到了這一步,我們不得不佩服諸葛玄的政治智慧,他早早的便將諸葛亮的兩個姐姐分別嫁給了龐家和蒯家,而諸葛亮的妻子乃是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如此一來,諸葛家與荊州的大家族便緊密的聯繫在了一起。按照豪強家族的習俗,黃承彥絕對不容許自己的女兒女婿隱居在三百里開外的宛城接受戰火的洗禮。而諸葛和黃家的聯姻更是黃承彥投資諸葛亮的最典型例證。諸葛亮隱居襄陽附近的隆中是為了最大限度的造勢,以待有能力之人將其挖掘,最終是為了奔一個更好的前程。

分析到了這一步,相信各位讀者對於諸葛亮隱居的地方有了一個更為清晰的認識,以上種種的邏輯關係僅僅是小牧個人觀點,純屬個人興趣愛好所致。歡迎志同道合之人提出不同的觀點,以期待更多的佐證!

(想了解更多襄陽趣事,盡在今日頭條襄水記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