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决策高远,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致使儿子惨死?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决策高远,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致使儿子惨死?

宋太祖在位期间,有关继承人的问题,一共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不同的阶段,它有不同的主张。

在第一个阶段,也就是宋朝刚刚建国之初,宋太祖曾经考虑将弟弟赵光义立为继承人。建国的第二年,他就认命赵光义为开封府府尹,封为晋王。从五代以来开封府府尹一般都是由王位继承人担任向。赵光义担任开封府尹后,手中掌握着京城的大部分的兵力,权势熏天,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宋太祖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安排,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他的母亲杜太后的要求,第二个原因是五代以来,如果皇帝继位时年纪太轻,很容易被权臣把持,导致王朝更替。

当时宋太祖的长子年纪尚小,不到十岁,因此选择赵光义作为皇位默认的继承人是可以理解的。

 第二个阶段是在宋朝稳定中原之后,以宰相赵普为首的官员支持宋太祖立儿子为继承人,与皇弟赵光义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冲突。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决策高远,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致使儿子惨死?

史料中,记录了不少赵普如何专权,如何跋扈而甚至收受贿赂等等事情。其实赵普本人对于钱财并不在意。如何施展自己的抱负,使得赵宋江山稳固,才是赵普最大的追求。

称赵普为宋朝的总设计师也丝毫不为过。无论是杯酒释兵权,还是后来的崇文抑武,其根本主张都出自赵普。

赵普的种种劣绩,之所以会被曝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赵光义在暗中的操纵。

赵光义知道,唯有扳倒了宰相赵普自己继承王位才有可能。

宰相赵普也知道,自己和赵光义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于是也多次出手,劝说宋太祖尽早确立继承人。

在开宝年间,宋太祖的态度其实已经悄悄发生了转变他大幅度提升儿子的爵位,并且让长子。赵德昭和河南尹联姻,并且几度提出想要将国家都城迁移到河南洛阳,以此跳出赵光义的权力包围。

但是因为赵光义集团的强力反扑,监督计划最终被搁置。宰相赵普也被罢免,流放到地方。

宋太祖是一位非常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但同时也是一位过于宽仁的皇帝。他对于手下大将的一些违法行为往往采取包容的态度。像他的小舅子,曾经杀人吃人,残害许多人命,宋太祖在得知真相之后,大为生气,但是也只是将其关了禁闭了事。

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决策高远,为何将皇位传给弟弟致使儿子惨死?

 第三个阶段,当弟弟赵光义强烈反对迁都时,宋太祖也选择了退让。或许在他看来,自己年纪尚轻,还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继承人的问题,于是在开宝九年,宋太祖选择了派军北伐,将他的心腹大将都调去攻打北汉。

在这样的情况下,赵光义主动出手,联络宫中医馆官,毒死了宋太祖,在王安石的涑水纪闻当中明确的记载,宋太祖暴毙当天,负责宋太祖病情的医生曾经到赵光义家中拜访。这是严重违背公平理智的事情。

涑水纪闻当中还曾经记载,宋太祖的皇后是召宋太祖第二子赵德芳入宫继位。但是没有想到负责传递诏书的太监王继恩擅自做主去宣召赵光义入宫。

总体来说,宋太祖早年确实想过传位于弟弟赵光义,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儿子的长成倒,宋太祖晚年时期有关继承人的问题已经发生了转变。他已经在打算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并且做出了初步的安排。但是。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弟弟非常狠毒,抢先出手将他杀死。宋史大家王立群老师也认为宋太祖是被赵光义毒死的。

宋太宗在称帝之后,做了大量的工作去掩盖真相,修改史书,并且和赵普联手,大力扭转舆论。他让赵普恢复宰相之位,赵普则主动宣杨金匮预盟一事,告诉天下人,其实宋太祖,宋太宗的母亲杜太后早就决定让赵光义继位。

只是天网恢恢。真相还是很难遮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