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拜的权势有多大,为什么被年仅14岁的康熙制服了?

您好广州


鳌拜真正的权力,并没有大多数人想的那么大。辅政大臣都是被康熙和孝庄的计谋干掉的,鳌拜不过是一颗棋子罢了。

甚至说,年幼的康熙也是颗棋子,真正下棋的人,是孝庄太皇太后。

头一位辅政大臣索尼,因年迈体衰,懒于介入庙堂争斗;第二位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则是个政治低能儿,最终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被杀。

第三位遏必隆,则不是一般被人认为的懦弱,而是聪明至极。他早料到,辅政,辅来辅去必会弄成“干政”而遭康熙和孝庄记恨,因此曾多次辞去辅政大臣之职,并被允许。遏必隆的政治头脑高出其他人不知几筹,风波之后仍以公爵宿卫内廷,直至病死。

遏必隆的的聪明,正反映出鳌拜的愚蠢。鳌拜是四位辅政大臣的最末一位,政治头脑不比苏克萨哈高明多少,虽然位列一等爵,但那都是虚衔,实际上没有太多实权,远没有达到所谓的【把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的地步。

苏克萨哈之死,虽有鳌拜的原因,但真正的主导者是康熙和孝庄。康熙亲政后,对任何一位辅政大臣都看不顺眼,希望他们都死掉才好,除去苏克萨哈是顺水推舟罢了。甚至可以说,鳌拜参劾苏克萨哈,都是在康熙和孝庄有意无意的引导下才做出来的。

只是鳌拜在这以后,自以为成了康熙的亲信,加之资格老,居功自傲,盛气凌人,尾巴翘了起来。

总说鳌拜“不归政”,但实际上,鳌拜是归政了的。而且他有什么可归的呢?他是个头脑简单的武将,除了带兵打仗,对那些伤脑筋的文职事务并不精熟,他抢来做是要干吗?他生平也没参与过这方面的事务,有什么“归”不“归”的。

鳌拜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非常正常的在办公,但由于他仍旧手握重兵,这才使得康熙和孝庄对他永远都不能放心。他自以为是在为康熙办事,自然有些骄傲,误以为康熙杀了苏克萨哈是对他的支持,这使得这位一等公小看了康熙和孝庄的歹毒。

后面的事情大多数人都清楚,鳌拜被抓。

真实的情况是,鳌拜毫无反抗,束手就擒。或者说,这一切发生得太突然,鳌拜根本没反应过来。当康熙宣布鳌拜罪状后,鳌拜才明白,这一切根本是个圈套。之后,鳌拜请求觐见康熙,让康熙看他为救康熙祖父皇太极而留下的伤疤。结果,累累伤痕和对上两代皇帝的功绩,终于使他保住了性命。

太皇太后到底还是不肯放心啊。

其实,在除《清史稿》而外的其他史料上,都说鳌拜【忠心事主,始终不渝】【梗直忠义】,曾经为了康熙的爹顺治继位的事不惜起兵。这样的人,真的有心觊觎大权吗?

最重要的是,说鳌拜心怀不轨,但鳌拜握有重兵,直至其被抓,却未曾擅自调动一人。

《清史稿》上对鳌拜的评价,都是人为干预后做出的结论,可信程度可想而知。

还要说回遏必隆。他原本【屡乞罢辅政,许之。】但是,鳌拜事件后,还是以【缄默不加阻,亦不劾奏】为罪名把他削职夺爵下了狱,可见康熙和孝庄到底有多歹毒。当然了,大概是看到遏必隆真的很老实,或者说,真的很聪明,不到一年又把爵位还给他了。

还是那句话,14岁的康熙懂什么?幕后黑手仍是孝庄。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历朝历代管这叫:【帝王心术】。


纯钧LHGR


鳌拜,清朝三朝元勋,年轻时,英勇善战,战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在各大战役中,他战皮岛、夺松锦、得西充,为清朝统一全国立下了汗马功劳。


皇太极死后,鳌拜联合正黄旗的索尼等人共同对付想篡位的正白旗的多尔衮,拥立皇太极之子福临为帝,使得多尔衮煮熟的鸭子飞了,皇帝梦破灭了。顺治亲政后,对鳌拜极为尊重,让他直接参与朝政,走向权力的中心。 顺治死后,鳌拜成为康熙的辅政大臣之一,由于他资格老,战功高,常常盛气凌人,飞扬跋扈,有时连康熙也不放在眼里,毫无君臣之道。公报私仇处死费扬古满门。因为土地之争,公然违旨处死正白旗的户部尚书、直隶总督和巡抚,他们都是辅政大臣之一的苏克萨哈的亲信。


康熙亲政后,苏克萨哈提出废除辅政大臣,遭到了鳌拜的强烈反对,鳌拜罗织了苏克萨哈24款罪名,要康熙对他凌迟处死,康熙没有答应,鳌拜气势汹汹,直接在朝中大臣面前逼迫康熙处死苏克萨哈,最终苏被处以绞刑,并诛九族,康熙无力保全苏一命,与鳌拜之间的矛盾日益加深。 仇敌已死,鳌拜更加肆无忌惮,为所欲为,对康熙的皇权构成严重的威胁,康熙认为是时候处理鳌拜了,经过周密的安排,终于将鳌拜生擒,本想凌迟处死,但念其三朝元老,护主有功,终审判决他终身监禁,昔日威风凛凛的“满洲第一勇士”如今身败名裂,老死牢中。


鳌拜当时的权势虽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但他有时就是行驶皇帝的权力,但他毕竟不是皇亲,想篡位估计没那个胆,只是依靠自己的权势作威作福罢了,康熙监禁了鳌拜,他那么多的手下,也没有谁敢出来造反,这也说明了人心向背,估计鳌拜也知道那些人靠不住,所以他也就没有反抗,束手就擒,接受康熙的惩罚。这也叫罪有应得,还叫恶有恶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