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用了什麼心思將皇位傳給雍正,雍正又是如何明白的?

史論縱橫


康熙十四年(1675),康熙將孝誠皇后所生年方2歲的皇二子胤礽立為太子。皇長子胤褆因為是側妃所生,沒有得立。隨後,康熙的幾個兒子都覬覦皇帝寶座,他們為爭奪儲君之位,同室操戈,刀光劍影,鬥得不可開交。太子胤礽也是幾起幾落,一下被廢黜,一下又復立。

康熙因為廢太子之事,傷心勞神,得了一場大病。諸子忙於培植勢力、爭奪儲位,哪有心思去關心父皇的病。只有胤禛和胤祉尋醫送藥,噓寒問暖,朝夕伺候,關懷備至,大得康熙歡心。所以,在胤礽廢而又立時,胤禛與胤祉、胤祺一起被封為親王,地位超過了胤異(打不出那個字:衣字旁加個異)

等兄弟,可謂異軍突起。胤禛很善於偽裝,也很懂得韜光養晦,極力避免因鋒芒太露而遭人嫉恨。胤禛能在前景不明的情況下與各方面都保持良好的關係,他潛伏爪牙,有效地保護自己。他裝作關心胤礽,同時也和胤褆等人保持一定的聯繫。對其他兄弟,他在康熙面前只說好話從不說壞話。有人遇到困難時他都能伸出援手。他被封為親王后,主動上奏要求降低爵祿,提高其他兄弟的爵位。他如此煞費苦心,很得康熙欣賞,贊他明白事理,從此獲得了康熙的信任。

太子胤礽立而廢,廢而立,也沒能平息諸皇子之間的明爭暗鬥,更沒有消除他和父皇之間的矛盾與猜疑。胤礽復位後,並沒有吸取教訓,他照舊遍樹黨羽,結成朋黨,其身邊迅速聚集起了一批親信大臣。康熙見他羽翼漸漸豐滿,日益驕橫跋扈,只得再次採取斷然措施,於1711年10月又一次將他廢掉。他大肆抓捕太子一黨,將託合齊挫骨揚灰,耿額等人被逮捕下獄並嚴審,同時他明確表示不再立太子。他的意思是若沒有合適人選,立儲反而會引起爭鬥,且滿人向無立太子的傳統,不立也不為過。

工於心計的胤禛看的很清楚,胤褆、胤異、胤祉等人都不可能被父皇看中立為儲君了,而自己在這些人中年紀居長,佔據了一個好位置,他當然也就產生了當接班人的想法。他暗地裡緊鑼密鼓地做著準備,主要是儘可能地迎合父皇的意思,取得他的喜愛。他外鬆內緊,一方面向康熙以及兄弟大臣們表示自己無意於皇位,以麻痺父皇和世人,另一方面暗地裡和守衛京師的步軍統領隆科多以及手握重兵的川陝總督年羹堯密切聯繫,並取得了他倆的支持。

胤礽二次被廢后,康熙對胤禛愈發器重了,許多重要的國務活動都讓他參與。這說明,康熙對胤禛已經非常看好,這才讓其全面參與軍政要務。

《清史稿》記載,康熙六十一年(1722)11月17日,康熙生病了,冬至這天的祭天禮由胤禛代為主持。13日,康熙在暢春園召見胤禛,他還沒到前,康熙已經向圍繞在病榻前的胤祉、胤祥、胤異、隆科多等人交待由皇四子胤禛繼承皇帝位,胤禛趕到後,向父皇跪安,康熙告知病勢,胤禛含淚勸慰。至晚8點左右,康熙溘然長逝,胤禛大放悲聲,隆科多當眾宣讀康熙遺詔、命胤禛繼位,胤禛當時已經哭暈倒地,在眾人的勸慰下,他掙扎起來辦理康熙後事。當夜將康熙遺體運到後宮,第二天宣佈封胤褆等人為王。召統軍西北的皇十四子、大將軍王胤禵迅速回京,並關閉京城九門,以加強戒備。16日,向文武大臣以及地方官員頒佈康熙遺詔。20日,胤禛坐上皇位接受百官朝賀,並改次年為雍正元年。他宣佈繼承父皇的一切法規,永不作變更,還呼籲宗室團結,眾兄弟一體用命,共圖大清萬世永固。

雍正的即位到底是不是康熙的意旨,他上位合法與否一直是人們熱議的話題,長期以來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至今仍無法蓋棺定論。但雍正算得上有清一代頗有作為的帝王之一,他即位後勤政好學,事必躬親,懲處政敵,鞏固皇權,改革積弊,禁止朋黨,加強集權,夯實邊疆,善於用人,勤於治政,沒有聲色犬馬之好,辦事雷厲風行,敢於“振數百年頹風”,是康乾盛世的有力推進者,也是一位值得肯定的歷史人物。

【寫作辛苦 剽竊必究】【插圖源自網絡】





鐵馬冰河wu


要回答這個問題,可以引用的歷史資料汗牛充棟,可以看得人眼花繚亂,我簡化一下講講吧。

康熙晚年最大的心病—皇位繼承人問題

九子奪嫡的出現,關鍵原因還是康熙執政時間太久,活的太長了。

康熙40多歲開始,就對已經立了20多年的太子不滿意了,屢次訓斥教導。

但太子之後的表現實在讓康熙很不滿,之後將其2次廢立,而其他皇子也開始蠢蠢欲動。

康熙快58歲的時候,最後一次徹底廢掉了太子,從此皇子們的儲位之爭達到高潮。

此後,朝廷裡形成了四爺黨和八爺黨,而晚年的康熙對此逐漸倦怠,力不從心。

康熙選擇繼承人的需求點—給自己擦屁股

作為一代明主,康熙皇帝的政績堪比漢武帝。

漢武帝雄才偉略,但晚年也是一片黯淡,巫蠱之禍、海內空虛、朝政鬆弛。

皇帝執政時間不能太長,到了晚年,早晚都要出問題。

康熙晚年,對朝政逐漸倦怠,吏治敗壞,帝國陷入了不穩定,多年的征戰使得國庫空虛、民生艱難。

康熙望著眼前這麼多兒子,大都進入了不惑或而立之年,正是年輕氣盛、充滿朝氣的年齡。

要接自己的班,康熙首先考慮的是“守成之君”,不要你幹多麼驚天動地的大業,只要你能把我開創的帝國基業守好。

所以這個接班人必須老成持重,遇事深謀遠慮,有一定的能力和閱歷,最好在九子奪嫡中顯得比較清流,不結黨營私。

按照傳統的長幼接班順序,康熙皇帝就把這些兒子們一個個分析起來。

皇子們排排坐,鑑定下—最終還是老四靠譜

康熙的太兒子胤褆是庶長子,康熙很不喜歡,胤褆後來和太子斗的死去活來,恨不得殺了太子,最終引起康熙震怒,被削去王爵囚禁到死,自然沒機會。

二兒子胤礽從小就被立為太子,可是很不定心,驕縱蠻橫,還結黨營私,被康熙2次廢立,最終失去了繼位的可能,

三兒子胤祉行為本身也不端,情商也夠差,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犯了大忌,此後錯誤不斷,漸漸地也就失去了了皇位的可能。

四兒子胤禛,能力不錯,成熟穩重,不拉幫結派,也沒有強烈的政治野心,他兒子弘曆也很聰明,母親是孝恭仁皇后,這個出身比老八強多了。

五兒子和七兒子表現平平,略過。

八兒子母胤禩,能力很強,康熙對其也比較看好,但是他在康熙晚年連續十多年一直致力於爭奪皇位,急躁冒進,氣焰囂張,最後康熙大失所望。

接下來的幾個皇子,要麼死得早,要麼各自支持老四或老八,要麼康熙看不上,略過。

至於十四子胤禵,是雍正的親弟弟,能力也不錯,不過他畢竟小,立了他,前面那一大堆如狼似虎的大哥們會服氣嗎?

說白了,老大老二老三都比較會作,這個皇位就自然順位給了雍正。


雲中史記


康熙帝是如何把皇位傳給胤禛的

說起《雍正王朝》裡康熙把大位傳給胤禛的過程,那可是說來話長,容在下慢慢說來。



其實康熙把胤禛作為接班人來培養,是從很早就開始了,最為明顯的是黃河大水,胤禛奉命赴災區籌款賑災,經過一番鬥智鬥勇,驚心動魄的努力終於安撫了災民,整修了河堤,成功完成了賑災使命回到京城面見康熙時父子倆的那番對話,這那番對話中康熙首先誇讚了胤禛有勇有謀,於危難之際為朝廷解難,為君父分憂的壯舉,但隨後也明確指出國家現在面臨的最大問題是現行體制的種種弊端,尤其是不合理的稅收制度造成了貧富差距懸殊,土地兼併嚴重,朝廷稅收流失,使得國貧民弱,反而養肥了一批不勞而獲的奸商巨賈,貪官劣紳,向貪官巨賈們籌點錢去賑濟災民只能算是小手段,只能偶一為之,而能做到政通人和,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從而實現富國強兵,那才是治國的根本。很顯然,康熙對胤禛說的這番話是經過了深思熟慮的,是其肺腑之言,這已經不是君父對臣子應該說的話,而完全是一位慈祥的父親在同一個他喜愛的兒子在說話,換言之,康熙是在把胤禛作為接班人來薰陶,來培養的,而胤禛隨後述說了自己此去災區沿途的所見所聞,印證了康熙對於時局的判斷,表達了自己對新政的支持,難得的是父子倆的政見完全一致,康熙對於這個兒子是滿意的連連點頭,表示讚許,很顯然胤禛與皇阿瑪康熙的這番談話顯示了胤禛在康熙心中的與眾不同。




隨後而來的是追繳國庫欠款一事,這件事康熙原本是希望八阿哥胤禩能出手的,因為胤禩一直兼管戶部,國庫的大量欠款也主要是在他主管期間形成的,可以說沒有人比他更清楚這些欠款的來龍去脈,也沒有人比他更適合去追討這些欠款,為此康熙特意在胤禛賑災還沒有回京時就派下差事,並且允諾能辦好此事者晉封郡王,康熙是滿心希望胤禩能當仁不讓,挺身而出為君分憂,哪成想胤禩這個八賢王嫌此差事得罪人還不好辦,先打了退堂鼓了,當庭表示自己才疏學淺,不能勝任追討欠款的差事,同時推舉四哥胤禛辦理這個差事,為表其意之誠,連自己一直兼任的主管戶部的差事也給辭掉了,可嘆康熙一生英明神武,子嗣眾多,到老了除胤禛一人外竟然沒有人能替他分憂,他有這許多兒子竟和沒有兒子沒什麼區別,康熙在對胤禩失望之餘最後也只好把這誰都不願接的差事交給胤禛去辦,胤禛在接到這個差事後也認為困難很大,但表示自己有信心完成任務,大不了自己得罪完了所有的人,乾脆就做個孤臣就是了,康熙對胤禛的表態大加讚賞,鼓勵胤禛做好追討欠款事宜,為朝廷去做一名孤臣,並且否決了胤禛要求十三阿哥胤祥一同辦差的請求,直接告訴胤禛自己就是想要胤禛做一名真正的孤臣,

俗話說君子不黨,康熙對胤禛的要求顯然比做一名君子更高,乾脆希望胤禛在朝中沒有盟友,成為孤家寡人,這不是希望胤禛能夠成為自己的左膀右臂又是什麼?


至於追討國庫欠款一事的善後收尾更值得推敲,從表面上看,康熙在處理追繳國庫欠款的善後事宜上明顯的有失公允,太子胤礽成了整個事件最大的贏家,他並沒有出過什麼力,僅僅是動了動嘴,就把整個追討欠款工作叫了暫停,使得康熙得以藉此體面地緩和了朝廷同眾欠款官員間的矛盾,為君父分了憂,眾欠款官員也無不感激於他,同時順便還打擊了最近風頭正盛,有點礙自己眼的四阿哥胤禛,足以一解自己心頭對胤禛的不滿,真是惠而不費,幸何如之。而在胤禛那邊,自己辛辛苦苦的為朝廷辦差,差事辦得很不順利,舉步維艱,欠款沒有要回來多少,人倒是叫自己得罪了個遍,眾欠款官員為被逼還錢而向康熙哭訴的,對胤禛不講情面心懷不滿而冷嘲熱諷的,私底下恨自己的不知會有幾許,而自己為朝廷盡心盡力最後不僅沒有得到煲獎,反而落了個處分,真是出力不討好,特別是自己著意提拔的幫辦田文鏡,為朝廷出了大力,吃了大苦,滿朝官員卻沒有不恨他的,還被十貝勒胤俄當街一頓胖揍,狼狽不堪,最後還被貶做縣令,踢出京去,令胤禛自己心裡過意不去,同胤祥一起對田文鏡多加安撫,著意開導,真的是窩囊之極窩火之極。那麼,整個處理過程真的像表面上那樣不公嗎,或者說胤禛在追繳欠款一事中真的是吃了大虧嗎?首先應當說清理國庫欠款的難度是大大超出了康熙預料的,在康熙的設想,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加上朝廷特地委派了一位得力的皇子來督辦此事,追討欠款難是難,但要回總欠款的十之七八應該還是能夠做到的,哪想到清理欠款竟然遭到幾乎是滿朝官員的抗拒,有的甚至以死抗爭,自己的兒子也跑到前門大街上去賣家產還錢,真的是丟人現眼,大失朝廷的體面,追討欠款一事如今弄成這個樣子,要錢要不回來,如果就此打住則不僅朝廷的威嚴將嚴重受損,朝廷的法度豈不成了兒戲?此時康熙實際上已是騎虎難下,無法收場,這種情況絕對是康熙始料未及的,不過既然差事辦砸了,就必須有人為此負責,這板子如果不打在胤禛的身上,就得打在眾欠款官員的身上,而這些官員不僅人數眾多,其中不乏跟隨康熙出生入死,征戰天下的心腹老臣,也有許多充當朝廷棟樑之才的能員幹吏,甚至還有自己的親生兒子,要處分所有這些官員,變賣他們的家產還錢不但不可能,也是康熙所不忍心為之的,所以要處分也只能處分胤禛,至於欠款也不得不慢慢的要了,再者,胤禛在前面黃河大水籌款賑災一事中表現過於出色,朝廷的封賞褒獎已經引起了許多人的嫉恨,所謂樹大招風,太子胤礽就先後幾次在康熙面前說胤禛的壞話,大阿哥胤褆也想方設法的陷害胤禛,至於八爺黨,表面上風平浪靜,暗地裡不知構想出了多少構陷胤禛的腳本,此次追討欠款一事,康熙本不欲胤禛沾手此事,好讓胤禛的風頭稍微降低一些,這對他是有好處的,怎奈天不從人願,這次又是胤禛衝在了前面,現在既然胤禛的差事出了紕漏,那麼藉此機會稍稍打壓一下他的風頭對胤禛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可以對他起到保護作用,在田文鏡一事上也是這個道理,田文鏡為追討欠款一事同胤禛一樣,得罪的人太多,胤禛是皇子,別人拿他不敢怎麼樣,田文鏡就不同了,所以田文鏡現在在京城是很難過的,把他遠遠的外放到別處其實也是對他的一種保護,當然,追討欠款的善後工作像現在這樣處理對胤禛而言是很難接受的,此前康熙一直鼓勵胤禛做孤臣,要為父分憂為國解難,現在卻要因此而處分胤禛,這在康熙面上也不好看,而讓胤礽出馬處分此事,由他來唱白臉,然後自己再出面收拾殘局,這樣無疑會好很多,於是追討國庫欠款一案最終塵埃落定,太子胤礽出面及時制止了追討欠款一事,寬限了國庫欠款的歸還時間,同時斥責了胤禛處事操切,不顧大局的行為,隨後康熙出馬善後此事,胤禛被罰奉一年,幫辦田文鏡被貶為縣令,遠赴外地任職,限期離京,整個追討欠款的大戲總算是落下了帷幕。




那麼胤禛在追討欠款一案中真的是吃了大虧嗎?其實胤禛在這一事件裡受了委屈是真,吃了大虧則未必,他在朝廷需要時挺身而出,為朝廷辦差盡心盡力,最後為平息整個事件又代人受過,這些康熙都心中有數,從此對胤禛都是另眼相看,可以說,胤禛此時已是無限接近康熙接班人的位置,只是太子胤礽雖失聖心,但還沒有明顯的過錯,仍暫居其位罷了。


追討國庫欠款一案過去不久,大清國又發生了駭人聽聞的刑場換死囚一案,太子胤礽為還清國庫欠款,不僅賣官鬻爵,還竟然收受賄賂,通過自己主管的刑部把刑場上的死囚犯調了包,爆出了大清國建國七十多年聞所未聞的醜聞,康熙聞奏怒不可遏,決心選派一名皇子主審此案,徹查此事,一掃司法領域的腐敗醜惡,由於此事必然牽扯到主管刑部的太子,所以胤禛在其幕僚烏先生的指點下託病避開了這個差事,而那邊八阿哥胤禩不疑有他,主動爭取獲得了主審此案的機會,隨後在案件審理過程中用誘供的方法從主要當事人肖國興處獲得指認太子的口供,隨即連夜進宮,面呈康熙,應該說胤禩此事做的功利性太強,目的太過明顯,眼看朝堂上即將掀起一場廢黜太子的腥風血雨,上書房大臣張廷玉當機立斷,燒燬了胤禩帶來的口供,避免了一場儲位危機,至此,刑場換死囚一案告一段落,其結果是胤禛成功躲過了一處足以淹沒其身的陷阱,太子胤礽行將被廢,八阿哥胤禩由於審理此案有功,特加封廉親王,看似風光無限,實際上已被排除在康熙的繼承人名單之外了。


經過了刑場換死囚一案的困擾,康熙決定同眾皇子一同赴熱河圍獵,在熱河行宮,蒙古王公前來覲見康熙並獻上了一柄象徵尊貴吉祥的如意,康熙遂以此如意為賞物,宣佈只有在圍獵過程中力拔頭籌的皇子才能擁有此物。一番比拼下來最終十三阿哥胤祥所獵殺獵物最多,而八阿哥胤禩雖所獲不多,但捉到的獵物都是活的,有人認為十三阿哥所獲最多,理應得到賞物,而蒙古王公認為八阿哥胤禩捉到的獵物都是活的,這反映出他的愛心善念,也體現了上天有好生之德的真諦,由胤禩得到這柄如意最為妥當。這時胤禛之子弘曆站出來指出王公的話是不對的,按照弘曆的說法,打獵是他們滿人賴以謀生的手段,獲取獵物天經地義,另外滿人本就以騎射得天下,如今康熙率領大家來此圍獵正是向先輩致敬,是不忘本之意,更是與殺生扯不上關係,他皇爺爺一生射殺過那麼多的獵物,難道能因此說他皇爺爺沒有仁愛之心嗎,更何況他皇爺爺一生建功立業,英武神勇,更獵殺過數不清的獵物,他皇爺爺實在是大清的第一巴圖魯。弘曆的一番話使得康熙大為感動,也令康熙心中對弘曆充滿了好感,康熙決定,將那柄極富象徵意義的如意賜予弘曆,並要求胤禛將弘曆送入宮中,由康熙親自調教。

應該說至此康熙心目中的繼承人選已經有了眉目了,因為弘曆是胤禛的兒子,如果胤禛將來做不了皇帝,只能做個親王的話,那麼弘曆就成了旁支,而身為人君的康熙是絕不會對一個旁支的孫輩如此厚愛的 ,因為那樣會危及皇位的穩定。

初春時節,咋暖還寒,胤禛入宮覲見康熙,剛走到外廂就聽到屋內康熙蒼老而慈愛的聲音還有弘曆那脆生生的童音,偷眼望去,卻見弘曆騎在康熙的脖子上,祖孫倆正在合力完成一幅書法,胤禛不敢也不想打擾他們祖孫的二人世界,偷偷退了回來轉身向門外走去,門口豎著一面巨大的鏡子,胤禛走到鏡前,滿臉笑意,仔細端量著鏡中的自己,又抬起手來把自己頭上的頂戴正了正,不知此時胤禛眼中鏡裡的自己,頭上戴的到底是親王的頂戴還是皇帝的龍冠?



微風山谷1381


當康熙帝第二次廢太子之前就在心裡萌發了準備將皇位交給四阿哥胤禛的打算,最後決定傳位於皇四子胤禛,是在第二次廢太子胤礽後就更加堅定了傳位於四阿哥胤禛的決心。


康熙帝想到的 不但在於胤禛的久經歷練、做事剛毅果斷,關鍵是能處處以國計民生為計,,能處處能以江山社稷為重的原因。

還在於有一次在熱河木蘭秋獮,康熙和眾皇子、皇孫在莆田獵場打獵的時候,康熙就 對自己的皇孫,胤禛的兒子——小小年紀的弘曆的才能和膽識就十分賞 識,而且曾一度親自調教弘曆。

所以康熙一旦傳位於四阿哥胤禛,而胤禛再 傳位於弘曆,那麼至少可以保證大清王朝的三代盛世。


這才是英明的偉大的康熙,他從大 清王朝的長遠來考慮的,這也是為什麼康熙不同於普通人的帝王心 術。

而同時,康熙帝最後決定選中了皇四子胤禛作為自己的皇位繼承人,還 有著極其複雜的社會原因,因為康熙帝在自己親政的後四十年由於倦政的因素,但也帶來了不可挽回的社會弊端: 吏治腐敗、土地兼併稅收流 失,而且國庫嚴重空虛,留下了一個積弊甚深的局面。

怎麼辦? 康熙帝不是不知道,更不是不明白,縱觀眾皇子的 為人處事以及各自的性格特點,康熙帝發現也只有“冷麵王”胤禛才能 匡補自己的過失。


能鐵面無私地刷新吏治,糾正時弊,因此;這也是 康熙在兩度廢黜太子後不願意讓朝廷議立太子的重要原因。

那時侯的康熙帝心裡已經有了太子的人選了。

二月河的《雍正王朝》的作品中,毫不掩飾的在揭示康 熙在選嫡過程中的帝王心術時, 大部分都是通過鄔思道的口中表達出 來的。

就在太子第一次被廢 黜,滿朝議舉儲君,皇八子胤祀積極行動時,鄔思道卻意味深長的耐心給四阿哥胤禛講了一個故事: “一個大家子,老爺子生了一大群兒子。 慢慢地,老爺子老了,這麼大一個家當總得交給一個兒子來管吧。


可是管家的 鑰匙只有一把,兒子卻有一群。於是, 兒子們爭得你死我活,不可開 交。 這時;只有一個兒子默默站在一邊,只幫老爺子幹事,卻從不參 與爭鬥。

爭來爭去,老爺子終於想明白了, 這把鑰匙交給這群爭吵的 兒子中的任何一個,他都會管不好。 於是,老爺子將鑰匙給了那個不 爭的兒子。

這就叫爭是不爭,不爭是爭,其實, 鄔思道這是給四阿哥胤禛以堅定信心,用這個十分淺顯的故事就揭示了康熙王朝中整個 奪嫡的複雜過程,看來治國和管家確實有許多相似的地方。


最後,當雍郡王的四阿哥胤禛成為大清的雍正皇帝的時候,鄔思道在有了成就感的同時,在雍王府潛 邸呆了十年的鄔思道卻感到了一種大雪無痕的失落。

既然他能領會到 康熙的帝王心術,就更瞭解四阿哥胤禛了!那麼由於和雍正皇帝多年來的特殊關係,他就更了 解雍正的帝王心術。

而且更重要的是他還掌握著雍正在奪嫡過程中的 一些陰謀行動,這無疑是對此時已是最高統治者的雍正的一個重大威 脅。

他鄔思道的陰謀在光明正大的殿裡是用不著了,不但用不著,在雍正帝的眼裡有可能是一個禍害,最後他明智地 選擇了半隱。

總結大清王朝之所以能出現千古流芳的“康、雍、乾”盛 世,跟康熙帝正確的選嫡是分不開的。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評論、留言必回覆!


日堯居k古史


這個問題的觀點,本人並不認同。這就是說,康熙親手培養,並幫助雍正繼承皇位了。實際完全不是這樣。

個人觀點,如果康熙刻意培養雍正為自己接班人,那麼,為什麼後期那麼神秘,不透露任何消息呢?他也算皇子中的長子了,先頭兩個已經不行了,老三又是做學的人,確立皇四子為接班人沒有什麼不妥嗎?順理成章!只能說,絕對不是他。

最主要的一點,年齡條件就不行。什麼年長持重,古人進入四十歲,已經算步入老年,見面自稱要用老夫了。難道康熙需要一位稍年輕的老頭子,來接自己這個更老的老頭子的班嗎?真會開玩笑。康熙兒子很多,有才華或他認為合格的也有幾個。老十四,顯然符合相應條件。一個是,他也沒有爭帝位的野心,也是願意踏實做事的人;二是,剛三十出頭,正是幹事的好時候。二者比較起來,你要是康熙會選擇四十多的哥哥嗎?弟弟不更好嗎!而且,親兄弟,可以相互扶持。這不就是康熙最真切的心意嗎!

老四,裝出只敬神佛,不爭皇位的假象,康熙的確真信了。他之所以反感、討厭皇子爭寵,一是,君權神授,不是誰爭就可以得到。相反,煞費苦心謀取皇位的人,肯定心術不正。因此,老八等,蓄謀已久要當太子,康熙當然會十分憎恨,也不會讓他繼承大統的。二是,皇子間除了君臣之道,更要有兄弟情誼。這樣,當其中一個在位,其他一起幫襯,才是最佳組合。因此,他也喜歡兄弟之間關係好的皇子。而老八是不錯,有相當一批兄弟,圍著他。只是因為陷入陰謀論中,這些長處在康熙眼中,並不能得分。相反,老三、老四和老十四,都還不錯,跟大家相處融洽。雍正陰險之處就在於,都認為他只是幹事的人,不熱心誰當不當皇帝。後期,康熙對他放心,就在於這個認識。否則,也是個烏眼雞,時刻覬覦皇位,康熙不會待見他的。還是那條,陰險是康熙最反感的。在他看來,真正君王,應該是心地坦蕩、光明磊落之人,怎麼可能是那種心懷叵測的小人呢?

好了,自己的分析已經說過,觀點也再次亮明。當康熙預感自己病危,的確是把老四作為自己信得過的兒子召來,交辦後事。當然是告知皇位繼承人是他的親弟弟、老十四了,並讓他在其回來之前,代行皇帝職務,不讓京城亂了。顯然,這是最好安排。老四沒有野心,服從安排。最主要有工作能力,會在這期間把京城維持好,等老十四一到正式交接皇帝印綬、開讀傳位詔書,新的皇帝產生。這是最好的結果。只是,時機給了雍正,他謀劃一起真正的政變,把自己改成了皇帝。只是,也是隻是,他再掩蓋也要透出些蛛絲馬跡,也就有了各種版本的篡奪劇了。一直到今天,人們仍然樂此不疲啊!


張139558534


考究康熙、雍正的王業接替歷程,從《清實錄》考究最為穩妥科學。

《清實錄》詳細記載了康熙末年九子奪嫡的過程。

康熙第一次廢太子胤礽時,直接把對廢太子落井下石的大阿哥胤禔永久圈禁宗人府,十四阿哥因涉嫌矯詔陷害胤礽也被康熙排除了。


(康熙)

此時,三皇子無心天下,其餘皇子又能力不足,在康熙眼前只剩下了四皇子胤禛與八皇子胤禩。

太子胤礽兩立兩廢,滿朝文武多諫議立八皇子胤禩為儲。

此事後,康熙與胤禩漸漸疏遠。因為他的心裡,託付江山的人,除了要精明能幹之外,還要冷麵沉著,解決他連年征戰導致的國庫空虛,吏治腐敗的爛攤子,所選之人非冷麵不可治吏治、盈國庫。很明顯,如此之多朝臣異口同聲諫立胤禩,要說他沒有結黨營私,鬼都不信。而朝廷吏治腐敗敗就敗在這群結黨營私的朝臣手裡,而且還是漢臣居多,滿漢一家對康熙心裡來說那就是笑話。

而反觀四皇子胤禛,頗喜佛法,大有一番任爾東西南北風,我自巋然立山中與世無爭的樣子。當然,只是與世無爭,康熙還不至於垂其青眼。雍正的能力著實不差,不論是黃河水患還是追繳國庫欠款,但有康熙交代下來的差事,都辦的乾淨利落。在一眾皇子勾心鬥角浮沉在權力漩渦之時,唯有胤禛還能做個與世無爭的局外人替康熙辦實事,用佛法的道理替康熙排解心中煩懣。

康熙心中不禁回頭一想,胤禛才能出眾,加上他常年燻學佛法,內心沉穩冷麵,拿來治理自己留下的爛攤子剛好受用。

(雍正)

《清實錄》載,康熙六十一年三月二十五日傍晚,康熙臨駕賜給胤的圓明園,父子兩人在牡丹臺下把酒小酌,一抒朝事煩悶。胤禛藉機對康熙說“您的兩個孫子還沒有拜見過您呢,他們私下裡特別崇拜您,尊您為大清第一巴圖魯!”

康熙聞之大喜“是嘛,上次走後我聽侍衛說你的兩個兒子中有一個讀書十分厲害,我也正想見見他們!”

於是弘曆(乾隆)、弘晝兄弟二人便拜見了康熙。康熙一見弘曆便慢慢放下了酒杯,只見弘曆長得清秀健朗,雙眸秋水泛光,骨子裡透著一股子靈氣與靜氣,與同樣拜見自己顯得窘迫愚訥的弘晝相比,弘曆舉止從容而又高貴,令康熙眼前一亮。於是,特寵弘曆隨侍身旁坐下,考究其功課,又發現其功課異於常人的優秀,且眼界絲毫不像是12歲的孩童,泛著股帝王之氣。


(乾隆)

此次回去,康熙琢磨了幾天便差太監來要了弘曆生辰八字,解之以為大吉王者之像,又過了幾天,索性令人宣旨將弘曆帶入宮中,自己要養育弘曆於宮中。

康熙六十一年的夏、秋將近五個月時間,康熙與弘曆爺孫兩幾乎形影不離,出同車,入同坐,吃同桌,寢同床,乃至與一班軍機大臣商量朝事時也讓弘曆隨侍身邊。

康熙六十一年八月在永安莽喀圍場,弘曆熊口逃生讓康熙驚歎於其造化,回京便去了熱河賜胤禛園獅子園見弘曆生母鈕枯祿氏,觀之以為大福之像。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崩逝暢春園,傳位皇四子胤禛。

康熙如此厚愛關注弘曆,怕是傻子也看得出來他的用心,雍正如何能不明白?


不書公子


康熙五十七年,康熙的健康每況愈下,大臣們紛紛上書,請求確立接班人。康熙對大臣說,我也很著急,但立儲是國家大事,關乎國家未來,不可草率。接著他又說,我會盡快確定人選並告訴大家。

可是,過了一段時間,康熙沒有公佈皇儲人選,而是對大臣們說,我的身體好多了,不用急於選定接班人了。他還說,皇子們各有優點,過早選定接班人,會造成皇子們與太子明爭暗鬥,我實在不願意再看到,他們為爭奪儲位,打的不可開膠的樣子了。

這時的康熙有了秘密立儲的想法。雍正後來的秘密立儲就是從這兒學來的。那麼這時康熙有沒有意定接班人?他心裡的接班人又是誰呢?




當時,太子胤礽和大阿哥胤褆被圈禁,八阿哥胤禩因斃鷹事件徹底被康熙排除,真正的競爭者就剩下十四阿哥胤禎和四阿哥胤禛。這時康熙的心裡應該是偏向十四阿哥胤禎,為什麼這麼講?有事例可以說明。

康熙秘密立儲的想法公佈不久,西北策妄阿拉布坦叛亂。康熙派十四阿哥出征,封大將軍王,出征時康熙親自送行,王公大臣列隊,聲勢浩大。此時的大清朝,除了西北基本穩定,能平定叛亂,救國家於危難,說明有能力,同時也有了功勞,理應成為接班人。當時朝廷上下大都這麼認為,雍正的親媽烏雅氏也是這麼認為的,她一直認為雍正搶了十四阿哥的皇位,就是這麼來的。

康熙應該也是這種想法。在康熙看來,四阿哥胤禛從來就沒有覬覦過皇位,通過打擊,八阿哥胤禩也老實多了,將來可以讓胤禛、胤禩輔佐胤禎。現在主要任務是培養他,康熙安排十四阿哥西北平叛,可以控制軍隊 ,建立功勳,歷練能力,樹立威信。



十四阿哥不負眾望,取得了西北戰場的重大勝利。不過他也失去了很多。他在西北期間,京城裡有很多大事,康熙都安排雍正代辦。康熙對四阿哥胤禛關注多了,安排胤禛辦事多了,加之胤禛辦事幹淨利落,情感上必然偏向胤禛。

康熙六十年,西征好幾年的十四阿哥回京述職,這是胤禎最後的機會,胤禎並沒把握住。康熙最反對結黨,但是他卻讓胤禎和隆科多搞好關係。可是胤禎並沒有明白康熙的意思。康熙看到率性的十四阿哥政治敏感度太低,不適合當接班人,放棄了他,幾個月後讓他再次回到前線。

按常理,西北戰場雖然沒有徹底平定,但也平靜了下來,有一個年羹堯就可以了,沒必要皇子再去。此外,康熙已近七十歲了,雖然感覺身體還好,但是人過七十古來稀,隨時會被閻王收去,放接班人在身邊才便於安全過度。還有,接班人打仗能力重要,行政能力更重要,此時的十四阿哥胤禎更需要在朝中鍛鍊。這些康熙清楚,胤禛也清楚。



康熙再次派十四阿哥胤禎回西北,雖沒有直說,也等於告訴了四阿哥你就是接班人了。為什麼不明確告訴胤禛呢?這是康熙手腕,我始終擁有改變主意的權力,不聽話就換了你。

個人觀點,歡迎吐槽!


豫有得


康熙二廢太子是在康熙五十年,距離第一次廢太子3年,距離康熙駕崩11年。而康熙連續11年不立太子的原因有兩個,一是考察人選,二是保護儲君。



1.關於人選,雖然號稱九子奪嫡,但能夠報名投標的只有3個,老四,老八,老十四。

這三個人,應該說各有所長,誰接班都有利有弊。

用老四,康熙擔心過於嚴厲苛刻,弄不好會對兄弟斬盡殺絕。正因如此,老四可以把康熙朝後期的積弊根除,重振朝綱。

用老八,康熙擔心過於手軟,貪腐之風把大清的根基啃了。正因如此,老八可以把兄弟們和大臣們安撫得很好,虛度榮華。

用老十四,康熙擔心受奸人矇蔽,成為一個受人驅使的傀儡。正因如此,老十四可以由四哥八哥輔政,從而相互牽制。



2.關於秘而不宣,康熙在二廢太子時,埋了一顆閒棋冷子,看為誰所用了。

康熙有南巡的習慣,每次都喜歡帶著老十三胤祥,那時太子仍然本份,所以沒人會多想,只是羨慕罷了。

可奇怪的是,從第一次廢太子開始,老十三也失寵了,康熙再也沒怎麼搭理他。當所有人都習慣沒有老十三的日子時,康熙走了,雍正來了,老十三當上議政王了,跌碎一堆眼鏡。

聯繫起來看問題,康熙策劃這步棋很久了,只是不會明說罷了。那麼,老四是怎麼知道的呢?

因為弘曆,也就是後來的乾隆。



前面說了,幾個兒子用誰都是有利有弊,讓康熙拿不定主意,怎麼辦,老皇帝把全部希望寄託在第三代身上,所以,把弘曆接進宮,親自調教了一段時間。

話說到這,一切都明白了,所謂的雍正改遺詔純屬政敵製造謠言。那麼,為什麼雍正要重用隆科多和老十三這些人呢?

原因很簡單,除了這些人,他無人可用。


有文化氣息的歷史號,有軍事氣質的文化號,歡迎關注頭條號軍緣鑫播客。

軍緣鑫播客


當雍正江南籌款籌糧成功,並接下摧比國庫欠款任務時,康熙已經默定了這個皇位繼承人。所以開始對他進行有意保護和考察。一是圈禁做事激烈冒進的老十三,一來怕他連累胤禛,二來耗一下老十三的銳氣,為胤禛留下一個擎天保駕之臣。二是利用西北平叛支走老十四,因為老十四掌兵部,他在京裡就是傳位胤禛,他也坐不住,所以把他支走。第三,打壓八王黨,免去老八的鐵桿上書房首輔佟國維。第四、自覺自己身體撐不下去了,免去胤禛、胤禩、上書房等重臣職務,為胤禛繼位立下勢,胤禛繼位後給這些人官復原職,這些人還不得好好的給雍正做事嗎?第五、選隆科多做九門提督,並留下後手,在張廷玉手中留下制裁隆科多的詔書,確保隆科多不會被老八拉攏倒向老八。第六、臨終前穩大局給胤禛登基創造條件,出了死鷹的大事連查都沒有查。彌留前派張五哥接胤禛,對他進行最嚴密的保護。

康熙也在明裡暗裡向胤禛傳遞信息,暗示這大位是你的不要操之過急,最明顯的就是康熙頂著弘曆練烏先生寫的詩句,電視中的胤禛看到這一幕表演很到位,有驚訝,有暗喜,康熙大帝誰呀,能騎在他身上,那不也是龍嗎?所以,雍正這時候就吃下定心丸了。


一村文藝


康熙在一廢太子時,乘機打壓了八爺黨,這已經宣告八阿哥胤禩已經沒有機會得到皇位,除非政變或兵變!而二廢太子時,有圈禁了大阿哥,這也宣告了大阿哥也沒有機會得到皇位了,同時也圈禁了十三爺,這樣一來有能力和資格爭皇位的也只有:三阿哥,四阿哥和十四阿哥!其它皇子有的沒能力,有的沒興趣,再有的太小。而三阿哥是是個讀書人,也沒有啥勢力,唯一的長處就是數他年齡大,他現在相當於“皇長子”。但是朝中和其他皇子能都很清楚三阿哥也不是皇位最有力的競爭者,有能力繼承皇位的只有四阿哥和十四阿哥!



而早在一廢太子後,十四阿哥就負責兵部,手機已經很有權力,二廢太子時,十四阿哥偷偷陷害太子偽造太子手諭,已經被康熙發覺,只不過沒有挑明,把鍋讓十三爺給背了!等到了後來西北有兵事有委任十四阿哥為大將軍王,這時的十四阿哥威風極了,很多人都感覺康熙最看中十四阿哥,將來一定傳位給他!但實際情況是這樣嗎?



這時的四阿哥自己也糊塗了!他也感覺康熙看中十四阿哥,但是經過鄔先生的分析,康熙內心裡看中是四阿哥,要知道這時的四阿哥是領侍衛內大臣,負責管理保護皇宮的侍衛等工作,非常重要!所以後來雍正推薦十四阿哥出任大將軍王,有提議讓年羹堯出任陝甘總督等,都順利被批准了,要知道在康熙眼裡十四阿哥是四阿哥的親弟弟,而年羹堯是四阿哥府裡出去的家奴,這些人都不會傷害到四阿哥繼位當皇帝的。



直到有一天四阿哥進宮找康熙,雖然發現小弘曆騎在康熙脖子上寫字!想想歷史上有幾個人能騎在皇帝脖子上,也就是騎在龍脖子上,這樣的人將來要是不當皇帝還當啥呢?再有就是小弘曆讓康熙把他扶穩了,對於康熙咋樣才能把弘曆扶穩呢?只有把皇位傳給弘曆的父親,沒有比這再穩的辦法了!看到這一幕,四阿哥滿臉都是笑,還特意照了下鏡子,怕自己得意忘形呢!然後沒有打攪康熙和弘曆爺孫倆,轉身輕鬆的走了,直到這個時候,四阿哥胤禛才知道將來皇位一定是自己的!



康熙就是用單獨培養弘曆的辦法,最直接最簡單的告訴胤禛,弘曆將來要當皇帝,你呢自己就意會吧!要知道康熙有九十多個孫子,而單獨培養調教的孫子只有弘曆一個人!而四阿哥看到弘曆騎在康熙脖子上的一幕,也就明白康熙的意思了,明確告訴康熙以後的皇帝,是誰了,也告訴他再下一代的皇帝是誰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