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死後,如果由楊宇霆接手,東北會如何?

GerrardTorres


楊宇霆,原名玉亭,字鄰葛,祖籍河北灤州。其祖父於清同治年間攜家帶口闖關東,後定居於遼寧法庫縣蛇山溝村。楊宇霆生於清光緒十一年(1885年)7月20日。

據說楊宇霆自幼聰慧穎悟,勤奮好學,進過私塾、書館,於1904年得中清代末科秀才。之後他被清廷選拔送往日本陸軍士官學校深造,成績優異。1911年學成回國後,在軍中由見習排長幹起,先後做過軍械科長、廠長、營長、師參謀長等職位。

1916年,袁世凱委任張作霖為奉天督軍,楊宇霆因文武兼具、足智多謀、治軍嚴格,深得張作霖的青睞與倚重,從此扶搖直上,由奉軍27師參謀長先後攫升為奉天督軍署總參議、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東北軍工廠督辦、奉軍總參謀長、江蘇督軍、安國軍總參議、奉軍第3、第4方面軍軍團長等顯赫要職。

楊宇霆自當上督軍署總參議後,經常琢磨討好張作霖的方法,然後竭力諂媚、取悅張,投機鑽營,大得張的寵信,被張倚為左膀右臂,甚至將自己的帥印都交給其保管。加上他確實有能耐,文韜武略都拿得出手,平時以諸葛自詡,逐漸開始驕縱跋扈,勢焰熏天,盛極一時,他很快就凌駕於一批奉軍老臣之上成為可以左右東三省軍政的風雲人物。

當時,和日本的交涉非常棘手,張作霖也很頭痛,於是他總是差遣“日本通”楊宇霆前去應付。楊宇霆縱橫捭闔兼虛與委蛇,他軟硬兼施,手法圓融,將日本人貪婪的無理要求巧妙搪塞回去,設法打消或將損害程度降至最低,因此日本人雖對他咬牙切齒但卻無可奈何。

受亦師亦友的郭松齡影響,張學良也很看不慣楊宇霆。據說老帥張作霖死後,楊宇霆不僅不收斂,反而更囂張跋扈,目中無人,他常常自作主張,甚至連新上位的少帥張學良都不放在眼裡。

據張學良說,平時自己問詢情況或發表主張時,楊宇霆經常指責自己‘你不要管,你不懂,我們會做決定。’態度很囂張,大有喧賓奪主之勢。楊宇霆自恃其能,非常瞧不起小張,經常在背後揶揄、諷刺張學良道:“他毒癮很深,每天要注射好幾針嗎啡,遲早會自斃”。

之後,楊宇霆更加忘乎所以,常以東北第一領袖自居。據說,1928年秋,楊宇霆為父母祝雙壽,他大擺筵席,賓朋雲集,盛況空前。當時,張學良也來賀壽,但楊宇霆態度倨傲、簡慢,僅以普通禮節對待,開宴後居然讓他坐“陪席”。

張學良惱怒,也很受刺激,于鳳至知道後也非常不滿。她對賬說:“你哪裡像東北之主?楊宇霆才是,看他待你他什麼態度?眼裡還有你嗎”?

張學良雖然年輕,但他畢竟經歷過戰火硝煙,也見過大世面,是東北軍的少帥,但楊宇霆卻瞧不起他,視其為政治暴發戶、扶不起的阿斗。

此時的東北軍已形成涇渭分明的兩派:張派和楊派。張派以奉軍3、4軍團的少壯派軍官為核心,大都是郭松齡、張學良的舊部,楊派以楊宇霆、常蔭槐為核心,骨幹大都是一些文人政客,沒有軍權。

日本關東軍對謀略出眾、陽奉陰違的楊宇霆十分不滿,他們炮製了許多有關楊宇霆欲圖謀不軌的假情報給張學良,極盡挑撥離間之能事。日本人的意思是借張的手除掉楊。奉系老派以及陸大派也都對攬權跋扈、桀驁不馴的楊宇霆不滿,張作相等老臣甚至一度認為楊宇霆會發動兵變。

正所謂一山難容二虎。張學良非常深切地感受到了楊宇霆的威脅,大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的緊迫感。

1929年1月11日,張學良已下決心除掉楊宇霆、常蔭槐。事件的導火索是楊、常力主成立東北鐵路督辦公署,以接管中東鐵路。

當晚11點,奉天警務處長高紀毅、張的侍從副官譚海奉命將應邀前來打牌的楊宇霆、常蔭槐處決。第二天一早,張學良召集張作相、王樹翰、臧式毅、鄭謙、孫傳芳等東北保安委員會委員來帥府,詳細說明了槍決楊、常的經過。眾人聞言,錯愕異常,都大驚失色,面面相覷,啞口無言。

殺死楊宇霆之後,張學良威望大增,管理軍政大事再也沒有掣肘,東北政風也為之一變,少帥成了真正意義上的東北之主。

楊宇霆這人雖然有許多性格上的缺點,比如驕橫跋扈,比如恃才傲物,但他確實有治軍、理政的才能,具雄才大略,在大事上立場堅定,絕不糊塗,尤其在處理和日本人的關係上他謀勇兼具,遊刃有餘,有軟有硬,讓日本人始終找不到用兵動粗的理由與藉口。

張學良殺楊宇霆據說是替郭松齡報仇,還有什麼為東北“剪除奸雄” 之類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實更多的是嫉賢妒能,他誅殺楊宇霆,致使在之後的奉蘇中東路之戰、“九一八事變”前夕,再也沒有像楊宇霆那樣才能出眾的謀略高手,曾一次次化解危機的睿智之士,替他出謀劃策,幫他應付危機了。

假如張作霖命喪皇姑屯後, 由楊宇霆接手東北軍政大權,雖不一定比張學良幹得好,但至少不 會比他表現差。以他的軍事才幹、行政能力和卓越的外交手段,“九一八事變” 或許不會那麼快就爆發,即便發生了,數十萬裝備精良的東北軍也不會奉命“不準抵抗、大家挺著死”,然後“眼睜睜的望著敵人屠殺自己的戰友”而不思反擊 。最後把3000裡東北大好河山,拱手讓給了人數遠遠少於自己日寇......當然,歷史不容假設,更不能推倒重來,該發生的一切還是會發生的,任誰都無法阻擋。

【寫作不易 搬運必究】【插圖源於網絡】


鐵馬冰河wu


在風雲激盪的民國時期,楊宇霆雖然說不上是那等名聲一等一的人物,但是在東北這一畝三分地裡,他卻可以說得上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在東北他的權力、地位僅次於張作霖,是張作霖手下的第二號實權人物。



他有著非常絕代的經營、管理能力,東北之所以能成為民國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發展出最先進的兵工廠、生產出超過當時國內水平的重武器,楊宇霆在裡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楊宇霆曾經在日本的軍校留過學,深深地知曉著現代工業國家是如何運轉工業、軍工體系的。

因此在楊宇霆的幫助下,張作霖通過周旋在俄國和日本之間獲得了無限的發展機會,在他的幫助下,張作霖這才能在這兩個工業大國之間長袖善舞,謀取到了自己想要的利益,才能發展出了當時東北先進的工業。

張作霖巧借日本之手發展軍工業。

日本人在1905年日俄戰爭打敗俄國之後,他們就在東北駐紮下了他們的軍隊,他們如同一頭強大的餓狼一般默默地窺視著東北這塊肥肉。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一個物資非常貧瘠的國家,他們在和俄國人打完那一仗後,雖然獲得了勝利,但也因此把他們甲午戰爭之後積累下來的戰爭底蘊給揮霍光了。

當時的日本人像極了那些飢餓很久、爪子、利齒都被磨得平整的狼一樣。

雖然想在我們這隻病獅身上撕下一塊肉來,但是又怕失去爪子、保持飢餓狀態已久的自己不是這隻生病雄獅的對手。

怕這隻病獅在逼急的情況下把自己給撕碎在了牙口下,所以他們採用了循序漸進的方法,想通過一步步蠶食的方法,取到他們想要的利益。

他們雖然在東北駐下了軍隊,但卻沒有在當時暴露出他們侵略的意圖,他們當時只能通過和張作霖之間簽訂各種各樣的協議,一點一點地從我們身上獲取資源。

當時張作霖知道自己並不是日本人的對手,也知道日本工業的強大,所以他利用東北的利益和日本人交換起了他們發達的工業。


張作霖和楊宇霆對日本人的吝嗇

在這種交換下,張作霖達到了他的目的、取得了他想要的效果,最後打造出了東北這樣先進的工業王國,製造出了一部分快接近當時世界水平的武器。

不過有一點大家要注意的是,當時張作霖雖然跟日本人交換著利益,但他也是非常防範日本人的。

在對待日本人的時候,他就如同我們那些故事中的老地主一樣,緊緊捏緊自己的口袋,經常讓日本這個盯著他口袋中錢的交易者感到煩惱萬分、氣憤不已。

在強大自己的同時,又緊緊把守國家的利益,這方面張作霖是比較值得肯定的。

當時負責為張作霖與日本人交鋒的手下就是楊宇霆,他在日本留過學,可以正常地和日本人交流,也因為有著非常精明的手段,常常能在和日本人之間的利益交鋒中獲得張作霖想要的利益。

奉軍中軍事才能最好的郭松齡

不過雖然楊宇霆有著很好的經營才能,但卻並不代表著他有很好的軍事才能,在張作霖的奉軍中,軍事才能最強的應當是後來反叛張作霖的郭松齡。

當時奉軍中大多數士兵身上都有很嚴重的匪氣,雖然他們不一定都出身於土匪,但是很多人都是為了混口飯吃才加入軍隊中的,因此自然就沒有太大的戰鬥力。

不過這些缺點,在郭松齡手下的士兵中是不存在的。


郭松齡的軍事能力是他的學生張學良以及其他東北軍將領無法相比的,正因為看中了郭松齡這一點,張作霖才同意了張學良的請求,讓郭松齡充當了張學良的副手。

雖然名義上張作霖交給了張學良一支軍隊,但實際上掌控這支軍隊的人卻是郭松齡。

郭松齡將自己手下的弱旅打造成了一支強旅,然後率領這支軍隊獲得了數次重大的戰績,在一次和吳佩孚的作戰中,在其他降領敗退的時候,就他和張學良獲得了勝利。

不過因為張作霖想把郭松齡放在張學良身邊慢慢打磨他,沒有給他相應獎勵的原因,所以他就背叛了張作霖。

在猝不及防下,張作霖向日本人求了援,在張作霖向日本與人求援後,雖然擺平了郭松齡,但是因為沒有兌現對日本人定下的承諾,張作霖後來就被日本人炸死了。

張作霖以及楊宇霆之死

1928年,正在北京的張作霖被浩浩蕩蕩的北伐軍給嚇到了,為了避免被北伐軍隊一舉消滅掉,張作霖決定退回東北。

在從北京回東北的火車上,張作霖在皇姑屯位置被日本人早已蓄謀已久埋下的炸藥給奪去了生命。


張作霖死後,張學良成為了東北唯一的大佬,因為深感到北伐軍隊的強大,他直接丟掉了北洋政府的名號,投靠了蔣介石、加入了國民政府的系統中,成為了和李宗仁等人一樣的國民政府軍閥。

這個時候奉軍這個名號也開始從歷史中消失了,接下來奉軍改名成了東北軍。

而在一年後,楊宇霆也被張學良給處死了,原因就是他太過於張揚跋扈、不把張學良放在眼裡,導致了張學良決定要把他給除掉。


楊宇霆非常看不起張學良,他覺得張學良是一個無能的紈絝子弟、平常只會泡妞抽大煙,雖然曾經在軍中立下了不少大功,但那都是郭松齡的功勞,跟張學良自己沒有半毛錢的關係。

因此在張作霖死後,他根本就沒有把張學良放在眼裡。

雖然張學良接替了張作霖的位置,楊宇霆在當時只是一個老二,但是他儼然把自己當成了老大,帶著前朝元老的傲氣干預起了東北當時的大權。

在張學良面前他不曾擺過任何好臉色,最後楊宇霆在把張學良逼急之後,他就在老虎廳被張學良派人給射殺了。

從張學良的很多事蹟上來看,楊宇霆對他的判斷是不假的,張學良很多時候表現的都是一個行事全然不顧後果、沒有太大處事手段的毛頭小子。

在楊宇霆死後的當年年底,張學良向實力比他強大很多的蘇聯動了手,最終他被蘇聯軍隊的鋼鐵洪流打得如同喪家之犬。

那一戰嚇破了張學良的膽,給張學良留下了很大的陰影,正因為如此,在九一八事變的時候他才在北京連擋都不敢擋日本人,直接下令讓東北軍撤出了東北,使日本人不費吹灰之力地佔領了東北。



如果楊宇霆成為東北王

雖然很多人都反感假設的歷史,不過我們也不妨來推斷一下如果楊宇霆接手了張作霖的寶座,成為了新的東北王,將會發生什麼。

首先,從郭松齡事件中我們可以看出很多東北軍對張家是有很大感情的。

他們吃張家的飯,自然就向著張家人,除了士兵們的歸屬感之外,很多的東北軍老將們對張作霖也有很大的感情。

正因為這種情感他們才會在張作霖死後那麼擁戴張學良,使張學良輕輕鬆鬆地就掌控了整個東北軍,除了楊宇霆的跋扈之外,張學良沒遇到絲毫的阻礙。

要是楊宇霆奪走了張學良的繼承權,那可能接下來的東北軍就會產生分裂,很多人會因為不服楊宇霆對他們的管控而和楊宇霆發生內鬥。

最終出現的結果可能是因為內鬥損耗了東北軍大量的力量、導致東北軍自身出現慘重的傷亡、也有可能會因為內鬥而使東北軍分裂成了幾股不同的力量、他們各自成為了誰也不服誰的草頭王,這都是有可能的。

而如果楊宇霆掌權的話,他不會去挑釁蘇聯人,在沒有和蘇聯人交惡的情況下,因為有著蘇聯人牽制的原因,日本人就不敢對東北動手。


如果沒有佔領下東北的話,以日本資源的貧瘠,他們就無法積蓄接下來全面侵華、爆發太平洋戰爭的力量,然後可能我們就不會承受日本侵華戰爭的苦難、那個時候我們就可以積蓄出更大的力量了。

當時蔣介石正在和希特勒合作,在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一直對日本人有很大的提防和忌憚,在這種忌憚,他默默從德國進口了不少武器,採用德國的軍事將領們幫助訓練了不少德械部隊。


如果楊宇霆掌控東北後,雖然可能並不會發生九一八事變,但是我們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發展出更大的力量,所以等到他們下次發動任何事變的時候,我們都將擁有一戰之力。

到時在沒有東北資源的提供下以及國內武器裝備、軍隊訓練都提升了大半的情況下,日本人如果打算全面侵華的話,到時候他們能不能撐那麼久就說不一定了。

可能在打完幾次大仗後,他們就會因為資源的匱乏,不得不停止了他們的戰爭活動,就像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之後休養生息很長一段時間的他們一樣。

不過歷史中如果出現了這種如果的話,那可能我們現在的很多人都將沒有出生的可能,無法在這個輪迴中降臨到人世。

所以說如果楊宇霆接替張作霖位置的話,對東北的影響是有好有壞的,楊宇霆是一個很厲害的經營人才,但卻並不是一個很厲害的軍事人才,不過雖然如此,他的能力還是要比張學良這個年輕人要大得多的,這是不可否認的。


孤客生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很簡單,楊宇霆為人老練狠辣,頗有軍政經驗,是個比較優秀的政客和軍人。

這些都是初出茅廬的張學良,不能相提並論的。

如果是楊宇霆接受,東北會怎麼樣?

第一,不會發生中東鐵路事件

擺明了蘇聯實力比東北強幾倍。

就算人家有內亂,擺平你還是不費勁的。

在這種情況下,怎麼能隨便武力對付蘇聯?

只有張學良做得出來。


第二,不會發生918事變

需要說明一點,918事變中,東北軍不是完全對付不了日軍。

如果妥善部署,像張作霖時代一樣,將40多萬東北軍集中在吉林、遼寧,以十倍兵力監視日軍,日軍很難敢於發動918。

就是因為張學良胡亂部署,將東北軍主力拉到關內,這才導致出現問題。

即便日本要大舉侵華,恐怕也就是1937年才能開始進攻東北了。

也就是說,日軍侵華的起點,向北推了接近1000公里。

第三,不會熱河潰敗和長城會戰

沒有張學良胡亂部署和聞風而逃,熱河潰敗也就不可能出現,當然也不會有長城會戰。

第四,最重要的,當然不會有西安事變了。


張學良能力是很差的,從哪個角度都可以看出來。

遠的不說,除了中原大戰佔便宜打落水狗以外,東北軍從1930年開始基本從沒打贏過一戰。

張作霖留給張學良的是40萬東北軍,中國最強大的海軍和空軍,中國最好的軍工體系以及富裕的東北地盤。

張學良在不到10年時間,就敗家的乾乾淨淨。


薩沙


如果由楊宇霆接手,東北照樣會被關東軍佔領,但時間會推遲幾年,可是抗戰將會更艱難!

楊宇霆是日本陸軍學院的留學生,在軍事素養方面比張作霖手下的大小軍閥要強的多。東北的軍工企業和海軍就是在他一手操辦下完成的,所以深得張作霖的倚重。

但,楊宇霆這個人頭生反骨,一直想另立山頭,早在1918年,就和徐樹錚偷偷發展自己的勢力,為此冒領軍部370萬撥款,成立了完全聽命於自己的4個新兵旅。好在張作霖察覺了異動,將楊宇霆撤職並雪藏起來。直奉戰爭勝利後楊宇霆主動請命擔任江蘇督辦,希望掙脫張作霖的控制,要不是因為受到孫傳芳偷襲,以他的性格在那裡又得另起爐灶。

楊宇霆這個人在老帥還在的時候就小動作不斷,說明這個人的忠誠度有很大問題,要不是因為有才估計早被張作霖給斃了。

等張作霖一死,就沒人管的了他了。

皇姑屯事件之後,日本關東軍蠢蠢欲動,差一點提前發動九一八事變,好在當時奉軍內部知道性命攸關才團結一致化險為夷。

沒了張作霖的壓制,楊宇霆便以託孤老臣自居,多次在公開場合給張學良難看。說到底楊這個人有點像三國時候的曹操,有點亂世之奸雄,治世之良臣的意思!

所以,楊宇霆在此後的一系列事件上充斥著利己主義,還妄圖將張學良玩弄於股掌之上!

有一次,楊宇霆勸張學良戒掉大煙,順便給他推薦了一位據說是日本歸來的名醫。這個人聲稱只需要打一針就能戒掉煙癮,一開始效果確實很好,但張學良對戒菸針卻產生了依賴。後來一查才知道,這名“醫生”打的是另一種更傷害身體的毒品,嗎啡!

再結合此前楊宇霆揹著張作霖訓練自己私人武裝的事,有理由相信他在試圖控制張學良,意圖成為新的東北王!

假如楊宇霆成了東北王會怎樣?

在東北易幟的時候,楊宇霆的意思很明確,立足東北反對易幟!他認為應該鞏固東北地區,平衡日本和蘇聯兩股勢力。待關內亂成一鍋粥的時候一舉南下奪取全國政權。

可以說,這和滿清當年入關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是,東北當時的處境完全沒有後金那麼安全。日本關東軍在東北極其周邊駐軍數萬,時刻威脅著奉軍,只要奉軍南下關東軍就會毫不猶豫的收割韭菜。所以,想要統一中國就必須殲滅關東軍。可是,關東軍背後是人口8000萬,可以暴兵上千萬的日本。奉軍戰勝關東軍有可能,打敗日本是不可能的。

整個二戰日本共生產85萬噸軍艦,飛機7萬架,絕不是東北一地的小軍閥可比。

所以,楊宇霆接手東北最可能的是奉軍分成兩部分,一部分防禦關內的老蔣,一部分嚴陣以待監視關東軍。關東軍少壯派軍人再虎也得掂量幾年,然後在已經完成軍備擴充後大舉侵略東北擊敗楊宇霆。

可是這樣一來,反而對中華民族不利!

民族意識沒有足夠時間覺醒,晚幾年國際形勢更不利

民族意識沒有足夠時間覺醒

1931年的九一八,是促成民族意識覺醒的重要事件。從此,抗日救亡的呼聲越來越大,全國人擰成了一股繩!

假如推遲幾年爆發九一八,不僅日本方面準備更充分,民族意識未覺醒國內一盤散沙是最大問題。要知道當時他們要的可不僅是東北,所以,在日本的雷霆一擊之下真不見得能撐過3個月!這麼短時間連跑路都不夠,更不要說輿論宣傳和組織抵抗了!

國際形勢也非常不利。

1941年12月之前,由於中國的頑強抵抗,國際社會已經認識到了日本的狼子野心,所以開始大力支持中國的抗戰事業,對日本實施了戰略合圍!

假如中國抗戰晚幾年,國際社會對日本認識不足,那麼在美英等國看來,二戰只不過是歐戰,主要的對手只是德國。等日本完成侵略,美英等國想要反制的時候已經晚了!到那時候他們只能在印度組織抵抗了!

所以,由於楊宇霆私心重,他接收東北,對中華民族更不利!張學良雖然能耐不大,但貴在民族大義面前可以放下一切,這一點正是楊宇霆缺少的!


歷史風暴




張作霖被炸死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日本關東軍的中下級軍官對張作霖失去了耐心,想換一個東北代理人換換運氣。

楊宇霆作為從日本學習軍事回來的高級人才,對日本軍政兩界的作法太過了解。他自己的同學也在中國政府中擔任要職,相互之間配合起來是很有默契的,這讓他在張作霖身邊的工作卓有成效。

楊宇霆這一次出手的大手筆就非同凡響,從他的同學徐樹錚那裡得知曹錕從中國購買了大量的軍火,並且將於秦皇島上岸,就馬上告訴了張作霖。於是張作霖組織人手把這批軍火給打劫了,這批軍火對張作霖的重要意義是可想而知的,讓奉軍裝備7個混成旅,整個奉軍的規模擴大了好幾倍,快速成為國內政壇上的一支重要力量。

楊宇霆的第二個貢獻在於,幫助張作霖在東北建造了一個亞洲最大最強的兵工廠。年產格式步槍6萬支,輕重機槍1000多挺,野炮、山炮、重炮等各型大炮150門,炮彈20餘萬發,槍彈1~1.8億發,以及大量的炸藥、航空炸彈等軍用物資。不僅能滿足奉軍使用,還能出售給關內的各派軍閥,每年能賺回不少錢。只可惜張學良的不抵抗政策讓東三省淪陷,這個讓日本人都羨慕不止的兵工廠最後成了日本侵華的重要武器生產基地。

楊宇霆的第三個貢獻在於,他對日本人的作風和作派太熟悉,加上中國人的聰明和智慧,把日本人忽悠的那簡直沒話說,日本人總是幫張作霖數錢,數完還說聲謝謝。日本人給東北送好東西,這個都答應;如果日本人要好處,這個也答應,但就是不照辦,還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讓日本人沒話說。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楊宇霆為什麼會死。

當時的東北處在日本、蘇聯和國內的中央政府的包圍之中,用後來閻錫山的話說,就是在三個皮球上跳舞,一次也不能出錯,才能存活下來。這三方勢力都想吞併東北,但又相互制約,結果哪一方也不敢動手。


楊宇霆給張作霖出的主意就是東北做大自己,然後利用三方之間的矛盾為東北爭利益,又不讓他們從東北拿到什麼好處。

建立在這個立場之上,楊宇霆不支持東北的改旗易幟。一旦東北成了南京政府的一個地區,就打破了東北的政治平衡。首先,東北不能從南京政府那裡得到什麼好處,南京政府連關內的那些人也搞不定,哪有時間管東北。其次,統一後的東北讓蘇聯和日本對東北失去了想像,沒結婚的姑娘人人可以追,但已結婚的姑娘就難說了。但張學良堅持要統一,要歸依南京政府,在這件事情上,雙方有很大沖突,再加上日本人離間計,張學良就處死了楊宇霆。


這之後,東北軍內部再沒有人敢對張學良說不同的意見,大家心寒了。張學良更加張狂,為了證明自己不是阿斗,張學良和蘇聯人打了一仗。他本來想借打勝蘇聯來立威,結果輸的很 慘,東北海軍全軍覆沒,陸軍傷亡很大,還讓蘇聯把熊瞎子島給佔領了,到現在也沒收回。

這下東北的平衡局勢嚴重失衡了。南京政府不能給東北以什麼實際支持,蘇聯和東北把臉了,再不可能幫助東北了。然後日本在失去外部約束條件的情況下,就放心的發動了918,不到一年的時間就佔領了完整的東北。

一個當時中國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東北,就這樣讓敗家了張學良送給了日本人。



如果張作霖死後,是楊宇霆在接班的話,那麼局勢就會大大不同。

楊宇霆會延續以前的戰略格局,在三股勢力之間搞平衡,搞制約,維持東北主權的完整性,更不會和蘇聯打仗,也不會投靠南京政府,而是讓他們三方來搶,同時又因另外兩家的反對誰也搶不到手。

按照張作霖在世的路線走下去,強大東北自己的工業和軍事體系,這才是東北軍自立的最關鍵因素。


如果日本的少壯派軍官來找麻煩,就讓蘇聯人去跟他們說話,況且關外還有一個南京政府也不會聽任日本人胡來。

我們可以想像,如果楊宇霆在的話,918事變就會是另外一個情形,北大營的官兵對堅決還擊,並且還要打得狠一點,讓日本人有來無還。

到了第二天,再和日本人談判,日本人也看到東北軍抵抗的決心,也就暫時取消了侵略東北的野心。雙方就會相互稱這是一個誤會,保證以後不會再發生類似事件,最多向日本多賠一點錢就宣告結束了。


日本軍部和日本內閣本來就不支持日本侵華,因為國力太弱,支持不起一場大戰。此前的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兩次差點搞垮日本經濟就是教訓。日本後來之所以敢於侵略中國就是因為東北給日本人提供了大量的資源,給了日本人260架飛機,亞洲最大的兵工廠,還是強大的工業體系,再加上豐富的礦藏。

東北的陷落,也讓日本人的自大狂妄到了頂鋒,看清了中國軍隊的軟弱和無能,強化了本來不太堅定的侵華信心。


新知傳習閣


楊宇霆沒有可能成為奉軍總司令,即使題主的假設成立了,東北也很快會易幟。


其實不要被電視劇裡騙了,張學良在軍中威望沒有電視劇裡那麼高,老帥給了他無數次鍍金的機會奈何他不是真金:在丟東北之前他在軍閥混戰中就有過多次扔下部隊獨自逃跑的事情,一個花花公子,你不能指望他上個軍校當個軍官就真成什麼名將了。

所以張學良成為總司令是何方妥協的結果,而這個互相妥協的結果無論如何輪不到楊宇霆身上,因為張作霖死後,真正決定東北政局的是那些只有張作霖能壓住的一省諸侯,比如張作相湯玉麟等人,在張學良主政之後其實對他們的控制也很有限。


和張作霖平輩的老帥們和楊宇霆一般是不對付的,認其才而不認其人,當年第二次直奉大戰論功行賞楊宇霆深知自己在中樞會被排擠於是自請督辦一省。只有張作霖還在的時候老傢伙們才會出兵出力,他們可以認可張作霖的兒子做那個位置,楊宇霆也知道自己只有一些士官派支持,坐上去位置不穩,而張學良成了總司令自己還可以繼續當個宰相之位,何樂而不為?


而且楊宇霆若是真成為總司令,怕是手下各省大員會多有不服,不是反了他就是投入馮閻等的懷抱,甚至自治,若是東北不是一體,那楊宇霆真的只能投向日本人了,所以楊很可能和南京聯絡或者主導和馮閻結盟,用戰爭維持自己的地位。


歷史區的哈士奇


很可能近代中國最大的漢奸就不是汪精衛了,而是楊宇霆了,而且張學良也不會背上九一八事變不戰而退的罵名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楊宇霆是張作霖親心裡面少有的親日派,其他人都親張作霖,只有楊宇霆,他在日本留過學,是日本士官學校的高材生,奉系高層為數不多的讀書人。

這個人頗為自負,因此在奉系軍閥裡面人緣並不好,1920年,在直奉聯合期間,任總參謀長的楊宇霆,夥同奉軍司令部副總司令徐樹錚(司令是張作霖)擅自擴軍,以增強實力。

被張作霖發現後免官去職,賦閒在天津,直奉聯合結束後再度出山,不錯處境尷尬,由於他有“前科”,以張學良為首的太子派排擠他,處處給他難堪;就是連他親子推薦的姜登選、韓林春等,為了避嫌,也有意疏遠他。

黑龍江省代省長王永江,也出處於他為難,楊宇霆在東北已經是寸步難行,費心費力不落好。

於是1925年便請調江蘇任都督,獲准,在臨行前江蘇地方軍閥孫傳芳和陳調元就派人來摸他的底,為日後驅逐他做準備。


等楊宇霆到了江蘇,郭松齡便將駐江蘇守軍一概北調,只留駐南京的丁希春一個師,駐上海的刑士廉一個師。

等楊宇霆發現成了光桿司令的時候,便令刑士廉移防鎮江,迅速渡江,丁希春向瓜州集結,做好北撤準備,在當年10月16日晚,楊宇霆與陳調元一起開會,途中借身體不適要去洗澡,金蟬脫殼。

自此與郭松齡不共戴天。

從楊宇霆的處境來說,奉系高層顯然已經沒有了他的生存空間,他只有兩條路,一條是識趣的去官,一條就是夾著尾巴做人。

要想出頭,只能尋求第三方勢力提攜,奉系內部最可能當漢奸的就是楊宇霆,1927年張學良東北易幟,楊宇霆就極力反對,與日本人眉來眼去,直到1929年被忍無可忍的張學良除去。

好在東北奉系不是楊宇霆當家,要不然蔣介石形式上統一中國,恐怕也不可得了!


歷史三日談


首先,個人覺得這是個因歷史失意,而假設歷史快意的問題。

先來簡單說說楊宇霆這個人。自認為可比肩諸葛亮的楊宇霆,確實是奉系的頭號智囊,其人不僅善戰略,也善實務。在他輔佐張作霖的那段時間,無論是整頓奉系軍務,操辦實業,還是與日本人周旋,幫張作霖中原逐鹿,大小手筆的確可圈可點。

鄰葛之名實至名歸。

但不能因此而無限拔高楊宇霆這個人。從胸襟、內涵以及性格看,楊宇霆適合做一流高參,做一方雄主未必成。其人太跋扈、太尖銳、太依賴權謀手段,對內,他囂張樹敵,對外,他亦難容英雄。

郭松齡反奉,很大一部分反的就是他。孫傳芳來投靠的時候,他也是建言張作霖,像孫這樣的人最好除之而後快——從這些事例中能看到,楊宇霆缺少做雄主的寬度和厚度。

最能說明問題的是,二次直奉大戰後,他自請出任江蘇軍務督辦,說白了就是參謀不做了,去做封疆大吏。可結果呢?因為囂張氣焰,地方實力派表面迎合,實際拆臺,短短數月就落荒而逃了。

位置有時候就能決定智商、情商。這是楊宇霆這類人不願承認的一條真理,話又說回來,如果他能及時領悟,也不至於命喪老虎廳。

下面來說說,如果他接張作霖的位子坐東北王,會怎樣?

首先必須承認,由他來和日本人周旋,肯定比張學良成熟老辣,日本人未必敢輕舉妄動。但與此同時,問題也會不少,憑他一貫的囂張氣焰,他果真能團結好奉系各派?他會不搞清洗?在內外交困的壓力下,他果真不會拿老張的江山做交易?

他姓什麼,東北的江山曾姓什麼?這是能決定很多問題的。

要知道,歷朝歷代,參謀的底線一向低於雄主,不要指望他做了雄主,就會有雄主的底線。

再說到由他主持東北,與中原的關係會怎樣?

肯定不會易幟。

楊宇霆的野心一直很大。

也就是說,由他來玩,那當時的中國想必會是三方博弈,一方是他,一方是蔣介石,一方是日本人,而從隨後的國際大勢看,最終的結果很有可能是徒勞。

可能有人問了,遇到九一八那樣的事,楊宇霆會抵抗嗎?

我個人的看法,有這時候,他的算計可能比張學良還多,毫無保留地抵抗幾乎不可能。

所以,不要只看到他所謂的才華,歷史不是快意恩仇!

個人觀點,由他來玩,東北的大局面可能一時看好,但結局也許並不好。


黑句本


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第八期畢業生

日本士官學校步兵科第八期畢業生楊宇霆,見識了世界近代軍隊,系統的教育讓他對中世紀的祖國軍隊嗤之以鼻。楊宇霆回到了東北,作為為數不多留洋軍事人才,他的智謀名聲在外,很快被駐紮在奉天的27師師長張作霖看上了,聘請他為27師參謀長。張作霖通過北京運作,成功擊敗了自己把兄弟馮德麟,被袁世凱任命為奉天省主席兼督軍,楊宇霆被任命為奉天省主席參謀長。

楊宇霆可以說是跟著“東北王“張作霖一起成長起來奉軍首領,楊宇霆憑藉自己東京留學老同學徐樹錚的關係,成功運作了奉系與皖系段祺瑞執政府之間政治交易,張作霖率兵入關支持段祺瑞,張作霖獲取可以組建8個師的軍火。張作霖從這樁交易中獲取巨大武裝力量,並且獲得了入關的機會,觀測北京政治風雲以便行事。伴隨著直系與皖系的龍虎爭鬥,張作霖漁翁得利,獲取了北京政府控制權,奉系勢力範圍擴展到長江以南,楊宇霆被任命為江蘇督軍。

免後重新啟用

同年秋,張作霖成立"援湘軍",自任總司令,原陸軍次長徐樹錚任副司令,楊宇霆為參謀長。楊宇霆任職期間,在同學徐樹錚的鼓吹拉攏下,企圖發展個人勢力,合謀利用奉軍名義,冒領軍部撥款370萬元,招編新兵4個旅。此事被張作霖得知後,免去徐樹錚副司令職,並以"勾結外援、內樹黨羽"之名,將楊宇霆撤職。楊被解職後,任北京總統府侍從武官、西北邊防司令部參謀長等職。終因愛其才智,張作霖於1921年重新啟用楊宇霆,任命他為東三省巡閱使署總參議的要職,兼三省兵工廠督辦。楊宇霆任職期間,東三省兵工廠得以迅速發展,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兵工廠。時人稱奉天文有"王永江",武有"楊宇霆",成為張作霖的左膀右臂。奠定了張作霖的統治地位。

手握有兵權

第二次直奉戰爭勝利後,在張作霖的支持下,楊宇霆出任江蘇省督辦。但因其驕橫自恃,目空一切,還未等站穩,竟被孫傳芳組織的5省聯軍擊潰,落荒而逃,失去江南。楊宇霆回奉後,張作霖仍委任他為總參議兼兵工廠督辦。1925年,以郭松齡為首的陸大派和以楊宇霆為首的士官派矛盾激化,郭、楊二人勢同水火,終演成郭松齡倒戈反奉。郭松齡反奉失敗後,楊宇霆假張作霖之命,將郭松齡處死。是年底,在楊宇霆幾經周旋密謀下,張作霖和吳佩孚實現聯合。1926年2月,張作霖順利就任安國軍總司令,同時任命楊宇霆為安國軍總參議。1927年末,韓麟春因病去職,張作霖任命楊宇霆接替韓麟春之職,出任第四方面軍軍團長,這是楊宇霆首次握有兵權。

架空歷史,沒有少帥的東北

楊宇霆青少年時代受到中國傳統思想的浸潤,被殺之前10天,其大學校友何柱國以“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躬謙未篡時,若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暗示其兇險,楊自己也早已意識到,依然把忠至於自己生命之上。他被土匪做派的張學良誘殺,與其說是他個人的悲哀,不如說是被中國傳統思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盡忠盡孝”的典型犧牲品。

楊宇霆把張學良當作自己的晚輩,楊宇霆擁有足夠胸襟可以讓少帥可以一生富貴勿憂,他接著就可以繼續推進東北軍的近代化改革,讓經歷喪失老帥的東北軍迅速的安定下來,然後用老帥對日本人和俄國人及蔣介石的懷柔策略,在三個雞蛋上跳舞,跳出花樣的核心則是東北軍雄厚的實力。

皇姑屯事件是少帥的家仇而不是國恨,東北的旗幟是否變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呢?北伐軍隊是否可以叩關而入呢?楊宇霆要做出判斷,為了維持勢力均衡,這個時候需要聯合蘇聯人平衡蔣介石黨軍與日本人的皇軍,東北的西伯利亞鐵路與滿鐵並行,河北和山東還在奉軍手中可以拿出路權交易,滿足蘇聯對於出海口的渴望,緩解來自歐洲禍水東引壓力。

楊宇霆獲得了蘇聯人的支持,又積極聯絡山西的閻錫山和陝西的馮玉祥政治上奉行三民主義,盟軍攻打變了味道的蔣介石的黨軍,吳佩孚和孫傳芳獲得了奉軍的支持可以反轉不利局面。楊宇霆同時積極拉攏國民黨改良派和倒蔣派,可以許諾支持汪精衛先生武漢國民政府,這樣北伐的局面就會撲朔迷離了。

日本內閣對於皇姑屯事件是非常驚恐,日本並沒有準備好與東北軍開戰,楊宇霆可以繼續懷柔政策,政治上保持平衡措施,領土和主權寸步不讓,爭取民眾支持。

軍事,政治,外交,經濟以時間換空間,爭取英美法俄日的支持,問鼎中原,成為中國統一領袖。


唐俊龍55398571


楊宇霆是個有頗有軍事才能的人,也是東北軍中舉足輕重的人物。但是很多人在稱讚楊宇霆的個人才華時,卻忽視了另一點:楊宇霆其實是個親日派,並且曾想借助日本人的力量來控制東北。

最近在許多涉及張作霖、張學良的問題中,經常能見到楊宇霆這三個字,而且不少人都近似於一邊倒地讚許楊宇霆。本人之前對楊宇霆並未予以特別關注,但剛才在查資料時無意間發現,原來張作霖死後,楊宇霆一直在“作死”。

皇姑屯事件中,張作霖被日本人炸成重傷,並很快離世。此後,少帥張學良繼位,成為了東北軍的最高統治者。在此前後,日本人一直威脅、拉攏張學良,阻撓其接受蔣介石的“易幟”要求。日本人的目的很簡單,想通過再次樹立起一個新的東北王,然後通過他來控制東北。

張學良雖然頑劣,卻也深知國仇家恨。於是,張學良表面上和日本人維持了和平,卻再暗中抓緊同南京政府接洽談判。經過一段時間的商議,張學良暗中計劃於1928年7月21日宣佈“易幟”。不過,消息卻遭洩露,第一次計劃未能成行。

更為重要的是,張學良繼位後,楊宇霆、常蔭槐等人一直暗中不服,積極網絡黨羽,控制了東北軍的部分軍權,掌握了一定的財力。楊宇霆、常蔭槐等人還想借助日本人之手,來除掉張學良,以便能夠取而代之。

可以肯定,即便楊宇霆有才,但在張作霖死後,已經成為了一個野心家和陰謀家。雖說身處亂世,爭權奪勢本屬正常,可他們卻為了一己私利,公然與日本人勾結,密謀破壞“易幟”,阻撓統一進程,企圖傭兵自立,已經是歷史的罪人。

張學良一生有功有過,其功有二:一是在1928年12月29日毅然宣佈改旗易幟,宣佈遵從三民主義,服從國民政府;二是在1936年12月12日與楊虎城聯手發動西安事變,促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其過在於九·一八事變後實行不抵抗政策,致使東三省迅速淪陷。

而如果讓這樣的人取代張學良,統治東北,後果也絕對好不到哪裡去。因為楊宇霆還未面臨民族危亡之際,便已經想著要投身於日本人的懷抱,幻想借助日本人之手取代張學良。試想,如此品性,即便有經天緯地之才,早晚也會是個禍害。儘管張學良下手夠狠,但仔細想想,他當初下決心除掉楊宇霆,也是一個明智之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