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部國產好片讓我驚覺:崇禎也是可以翻盤的

1642年,離大明王朝覆滅還有2年光景,李自成十萬大軍包圍開封,河南告急。

遠在紫禁城的崇禎帝,心急如焚,一旦開封淪陷,帝都還會遠嗎?

派誰去?這是一個問題。袁崇煥已死,大明江山難到果然就沒有人嗎?

有,他就是赫赫有名的一代雄才,孫傳庭。

流寇不過是烏合之眾,微臣只需5000精兵,定可凱旋而歸。孫傳庭如是說。

一番整軍經武,他火速趕往前線。

這部國產好片讓我驚覺:崇禎也是可以翻盤的

鏡頭中,是日薄西山的背景,似乎預示著這場已然註定的敗局。

以上,就是影片《大明劫》的開局,雄渾不失悲壯,滿屏透著一股末世悲歌。

大明社稷已經到了最危險的時刻,光憑孫傳庭的滿腔熱血,就能夠力挽狂瀾嗎?

孫傳庭,何許人也?

據歷史記載,此人是萬曆47年進士,好謀善斷,有統帥之才。

崇禎初年的平叛戰爭,孫傳庭也曾深度參與,老闖王就死在他的手上,可說戰功卓著。

僅從影片中孫傳庭的表現來看,說得上有勇有謀,殺伐果斷。

這部國產好片讓我驚覺:崇禎也是可以翻盤的

沒錯,孫傳庭很強,他完全有能力做一個霸道的封疆大吏,重整山河大有希望。

問題是兩個字:時間。

如果他的敵人只是李自成那還好辦,關鍵還有瘟疫,還有豬隊友,還有催命符般的聖旨。

當時陝西、河南大荒,大荒之後必有大災,瘟疫橫行,戰力不足,天時不給力啊。

本可守在潼關,拱衛河北,聖旨非一道道催著出擊,這就等於沒了地利。

地方上土豪劣紳橫行霸道,小軍閥不服管束,殺老百姓冒功行賞,也沒有人和啊。

這部國產好片讓我驚覺:崇禎也是可以翻盤的

大丈夫生於亂世,當報效家國,為萬世開太平,但也得看清形勢。

有兩點很重要:哪些可能改變?哪些根本不可能改變?必須分辨的很清楚。

孫傳庭何等聰明,他當然知道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

打土豪,分田地,調節一方的階級矛盾,他有這個見識,也有這個魄力。

斬殺不聽指揮的總兵賀人龍,他也有這個決斷,非常人所能及,厲害厲害。

可是大明已經病入膏肓,如此治病,不過是小打小鬧,那是遠遠不夠的。

這部國產好片讓我驚覺:崇禎也是可以翻盤的

對於他所在的西部戰場來說,他最需要的是時間,沒有多年的積累,如何整軍經武。

崇禎太著急,根本不給他這個時間啊,出關,出關,趕緊出關!

其實從影片的刻畫來看,大明王朝已經日薄西山了,孫傳庭部可以說是最後的一點家當了。

崇禎這不是在治國,這是在賭博啊。

道理很簡單,李自成是流寇,輸了大不了再跑,照樣可以東山再起。

可是你崇禎就不行,你輸不起,一次都輸不起,輸了,就是身死國滅。

這部國產好片讓我驚覺:崇禎也是可以翻盤的

所以看到這段情節時,更是為一代人傑孫傳庭感到惋惜。

那個時候,真正肯為帝國拼命的能人已經屈指可數,忠魂啊,當真是死一個少一個啊。

明知道是死,孫傳庭並沒有逃避,死國可乎?對於他來說,那是必須的。

他能做到的,幾乎都做到了,天意如此,只能說時無可奈何花落去了。

看《大明劫》這部影片,你就忍不住會想,真的是瘟疫和李自成,滅了大明朝?

這部國產好片讓我驚覺:崇禎也是可以翻盤的

崇禎帝果然就沒有一絲一毫的機會,力挽狂瀾嗎?

崇禎即位之初,其實還可以大有可為,他只要幹一件事兒:遷都。

拆東牆補西牆的辦法,到頭來必是自取滅亡,不如退守南京,鞏固東南防線。

他當效仿明太祖故事,高築牆,廣積糧,韜光養晦,待時機成熟發動北伐,光復中原。

這部國產好片讓我驚覺:崇禎也是可以翻盤的

內憂外患,以明末的國力,死守全局必亡,全力經營東南,則滿盤皆活。

毛主席不就說了嘛,存地失人,則人地皆失,失地存人,則人地皆活。

可惜啦,崇禎沒有雄才大略,所謂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過一句笑話而已?

人都死了,那就真的連翻盤的機會都沒有了。

同樣的,人這一生何嘗不是一場持久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才有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