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峯區多措並舉推動蘋果產業發展

西峰區地處隴東黃土高原溝壑區,土層深厚,氣候溫和,雨量適中,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自然條件得天獨厚,非常適宜於蘋果等果樹生產,群眾素有在莊前屋後栽植果樹的習慣,果樹栽植歷史悠久。在西峰區溫泉鎮劉家店村,有一棵栽植於1958年的果樹,2012年8月,國內多位知名專家教授現場考察後,一致認為該果樹的栽培歷史、樹齡樹勢、正常結果及產業影響等綜合指數均屬國內罕見,並集體認定該果樹為“華夏蘋果第一樹”。經過幾次品種更替和嫁接改造,如今這株60歲高齡的果樹高達5米,仍然枝繁葉茂,每年套袋都在3000個左右,株產1200餘斤,年均收入3000元以上。

西峰區多措並舉推動蘋果產業發展

華夏蘋果第一樹

近年來,西峰區圍繞建設全國綠色蘋果出口原料生產大區總目標,立足當地資源和地理區位優勢,按照“蘋果為主,多果並舉”的工作思路,通過基地建設、龍頭帶動、科技興果等措施,努力實現“盛果園優質豐產、低產園提質增產、新建園促管早產”,蘋果產業蓬勃發展,為農民增收、農村小康奠定了堅實基礎。

在蘋果產業發展過程中,西峰區通過發展壯大龍頭合作社,對慶陽居立現代蘋果產業示範園和110個果業合作社進行重點扶持,動員林果專業合作社以土地入股、合作建園等形式,把合作社的資金優勢、管理優勢與果農的土地優勢、果園優勢結合起來,解決個體經營規模有限、管理效率低下、抵禦風險能力差等問題,提高了全區蘋果產業化水平。

西峰區多措並舉推動蘋果產業發展

果樹長勢喜人

堅持科技引領果業發展,不斷創新思路,把新科技、新理念貫穿於產業發展始終,果農大戶不斷探索應用新的技術與管理方式,為全區果農提供了發展經驗。同時,西峰區按照協會組織服務果樹基地、科技特派員服務農戶、專家教授服務果業技術員的服務渠道,形成區與專業院校聯手、鄉與專業協會組織聯手、村與農民技術員聯手的三級技術服務體系,採取現場指導與田間示範、專家授課培訓與典型經驗交流相結合等方法,提供科學技術服務,如今應用新科技、學習新技術已經成為果農增產增收的重要途徑。

西峰區還以合作化管理整合延伸蘋果產業鏈條,動員果樹大戶、能人和果農組建專業合作社,實現果園連片集中經營,能人帶著幹、互幫互助幹;依託區、鄉農業服務機構,組建專業服務隊,在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蘋果銷售等環節統一指導,加快應用矮化密植栽培等新技術。同時,西峰區進一步創新營銷方式,大力推行“互聯網+蘋果”電商平臺建設,以15個貧困村為主攻點,積極推廣“一村一店”模式,探索建立電子商務示範村。

目前,西峰區共建成了什社、溫泉、顯勝3個蘋果基地鄉鎮,8條萬畝果帶,35個林果生產專業村,共創建省級蘋果標準園15處,有機蘋果基地1100畝,國家蘋果出口安全示範區基地2.87萬畝,在規模流轉土地新建果園和矮密省力化栽培技術應用方面位居全省前列,2017年全區果品總產量達到15.5萬噸,總產值6.2億元,農民人均果品純收入1550元。 (溫聰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