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中產階級有房有車,他們在焦慮什麼?外表光線實則不堪一擊

隨著時代的發展,“小康”一詞逐漸淡出大眾視野,而“中產”成為新時代的潮流詞彙。對於“中產”,不同國家、不同機構有不同的界定,但大部分以年收入界定,總結而言,年收入在10萬到50萬之間的群體屬於中產階級。

我國年收入多少算是中產階層?

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一份調查結論顯示,6萬元-50萬元是界定我國城市中等收入群體家庭收入(以家庭平均人口三人計算)的標準。

在更廣泛的認識中,中產大多從事腦力勞動,主要靠工資及薪金謀生,一般受過良好教育,具有專業知識和較強的職業能力及相應的家庭消費能力;從經濟地位、政治地位和社會文化地位上看,他們均居於現階段社會的中間水平。

中國的中產階級有房有車,他們在焦慮什麼?外表光線實則不堪一擊

據說一個成熟的社會應該是一個橄欖型社會,特別貧窮的人和特別富有的人都很少,橄欖中間的“大肚子”就是中產階級。

中產階級也焦慮?

英國雜誌《經濟學人》在專題報道中稱,“中國中產是世界上最焦慮的一群人”。各類報告顯示,中產階級雖然有著不菲的收入與體面的工作,卻又活在不安與焦慮之中,中產階級成為社會中最焦慮的一群人。

1.理財焦慮:怕失業、怕通貨膨脹、怕資產貶值

南京市民年收入30萬,獨自撫養小孩,主要的收入來自於工資。

由於賣掉了河西的一套房子,黃女士手中突然多出來了300多萬元的閒置資金,然而,作為股市小白以及對理財一竅不通以及遭遇到再度買房限貸限購的她,不知道如何打理這筆錢。

中國的中產階級有房有車,他們在焦慮什麼?外表光線實則不堪一擊

對於財富貶值的焦慮以及貨幣貶值的壓力,讓她最近略顯坐立不安。

據統計,中國中產階級93%的收入來自工資,一旦失業,將迅速陷入困境,因此資產增值焦慮成為普遍現象。通貨膨脹,正困擾著全球的中產。

而中國中產的特殊性在於,房子作為他們的剛需,其價格漲幅十幾甚至數十倍於其他消費品,而在房子限購限貸的背景下,中產階級焦慮感也更為強烈。

2.支出焦慮:房貸、二胎

80後的徐女士和丈夫都是事業單位員工,兩人家庭年收入在20萬左右。徐女士在南京購置了2套房產。在2016年又把仙林的房子換成了鼓樓區名校的學區房。就在換房的同時,徐女士又生了二胎。

房貸、孩子學費、二胎奶粉錢加上家庭正常開支,一個月的收入只是勉強夠用,甚至還需要父母接濟。

中國的中產階級有房有車,他們在焦慮什麼?外表光線實則不堪一擊

徐女士的焦慮其實源於對開支的焦慮。中產階級表面上看有房有車,有不錯的生活,但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扣除房貸、車貸、信用卡還款之後,月收入難有剩餘。

中產階級的焦慮還表現在養老、醫療等方面。中產階級大部分都是房奴、孩奴、職奴他們生不起病,買不起東西,另外各種消息:房價調控了,中年危機了,公司清退老員工了,中產階級變成了“中慘階級”。

中產階級如何避免成為“中慘階級”?做好投資很重要!

中國的中產階級目前仍保持著較高的儲蓄率,而普通居民的平均儲蓄率更是高達50%以上!

面臨著物價上漲的威脅,國內中產階級的資產配置最好做到以下三點:一、降低儲蓄的比例,二、股票的配置宜多元化,三、資產的配置元素應多元化。

中國的中產階級有房有車,他們在焦慮什麼?外表光線實則不堪一擊

調查顯示,美國高淨值居民的資產配置情況大致是,股票佔18%、對沖基金佔18%,全球股票,佔14%,以及私募基金,佔10%。此外是應納稅債10%、地方債7%,現金和不動產只佔7%和6%。這也是分散投資最典型的一個例子。

而目前我國房地產相比股票市場投資收益和風險都較低,且屬於剛需,所以在混合投資組合中可以分配給房地產15%到20%的權重。

同時也可以財富從房產轉移到理財產品、金融產品、或選擇一些境外投資品種,分散投資,降低房產價格波動的風險,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