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中產階級」的危機感

身邊很多和我年齡相仿的朋友,如今打工的基本都是公司高管,單幹的也算是事業有成,年收入稅後也是百萬起步,但每次大家深聊,都繞不開一個話題—危機感。

一百萬多嗎?前幾天有人給年收入百萬的朋友算了筆賬,除去車貸房貸養孩子孝敬父母應酬朋友,真真正正能夠積攢下來的錢並不多,最後總結為剛剛脫貧。雖為笑談,但消費升級之苦令所謂的中產階級叫苦不迭也是屬實。

歸其原因,其實非常簡單,歸根結底還是收入構成的問題。我們中的大多數人的收入都來源於職務性收入,無論工資獎金證券灰收等等一切,都算職務性收入。

既然是職務性收入,就要受危機感的影響,無論從個人工作績效,公司經營狀況,公司同事關係,證券市場異動,灰收曝光風險等各個方面,都會產生程度不同的危機感,因為一旦失去現有工作或平臺,整個生活水平的基本面都要被摧毀。

另一個層面上,我有一些朋友致富較早,在08年以前已經購入大量北上廣深的住房,如今靠出租房屋加職務性收入年收入也是百萬左右,卻甚少有所謂的危機感。

深入瞭解過後我發現,出租房屋這種資產性收入佔到總收入30%以上時,危機感就會顯著下降,50%以上時,危機感就會基本消除。

兩年前開始,我接觸的精英階層,開始陸續拋售國內房產,轉而到國外購房。如今看來,彼時的時間節點簡直堪稱完美:

1.當時國內還沒有如今空前嚴格的外匯管制,帶錢出去的成本極小,為保護自身財產不受管制提供了最好的條件。

2.當時國內的房屋市場價格已經到達有價有市可自由交易的最高點,拋售可以獲得最大的利益回報。

3.國外房產依然有上漲空間,尤其是日本房地產市場價格被低估,以及健康的租售比,是投資國外房產的理想時機。

我舉個例子,不討論鉅富,就來聊聊身邊每個人都認識的“中產階級”,看看兩年時間,我親眼看著本來曾經收入差不多的兩個人,是如何有了如今的天壤之別:

A是我的朋友,年薪稅後百萬左右。兩年前賣掉了自己08年前貸款買的三套北京房產,套現2100萬人民幣,在北京租了一套月租金三萬多的別墅,用不到兩千萬在日本東京貸款買了十二套價值兩三百萬人民幣不等的中等戶型的公寓,然後以房屋做抵押,再次貸款又購入五套。之後將這十八套公寓全部出租,每個月房租收入近二十萬人民幣。

兩年後的今天,他依然每年花四十萬住在租來的他根本買不起的別墅裡,但他日本的房產貸款已經還清了20%,而東京的房價,也整體上漲了超過15%。未來五年,他的生活水平不但沒有絲毫改變,還在東京添置了超過二十套房產,每年資產性收入超過兩百萬人民幣。

再來說說B,之前也是某企業高管,年收入也超過百萬。也是08年貸款買了價值千萬的房產,如今房產價值已超兩千萬,卻已經很難放盤,而且依然要把每年很大一部分收入用來還貸,剩下的錢除去日常開銷已沒有什麼積蓄。每天工作如履薄冰勤勤懇懇,生怕有任何變故,沒法聚會不敢請客不到四十頭頂已經禿了一半。

這只是兩年來個人眼光導致命運改變的差異,如果每兩年都有如此的差距,那麼十年後,曾經無比類似的兩個人就會走出兩條截然不同的人生軌跡。

資產性收入,是解決中產階級危機感的根源,尤其是全球一體化的今天,把眼光放開放長遠,將會對自己的未來和子孫後代造成極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