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列爲公安部第一起高智能犯罪的案件,並被拍成了電影電視劇

這是個發生在我身邊的,後被列為公安部第一起高智能犯罪的案件,並被拍成了電影電視劇。

東北某縣城,衛生局張科長的女兒中午放學後,被熟人帶走,說是她爸爸在飯店請客。他們共同上了一輛出租車,細心的同學記下了車牌號碼。這個人叫小李。

等出租車到了電影院,小李換乘自行車把女孩帶到家裡,生生掐死,然後將女孩埋到柴火堆下面,然後去和朋友打牌去了。(小李的媳婦回孃家了,家裡只有小李一個人,所以小李才會從容作案)

女孩的爸爸發現孩子沒有回家吃飯,就去同學家問詢,同學說,女孩被一個捲毛的男子接走了。科長第一感覺這人就是他以前的下屬小李。這個小李因為他父親和自己合夥倒賣松子發生糾紛,發生了不愉快,後來自己藉故他遲到、經常打麻將把他調到其他邊緣部門去了。

張科長按照同學提供的車牌號找到了出租車,然後開到小李家,問是否女兒和他一起吃飯,小李一口否認。科長出來問出租車司機是不是這個人,司機說不敢肯定。

科長馬上報警了,小李第一時間被列為嫌疑人。小李很有法律意識,說你們最多可以拘留我24小時。

警察們對小李的中午行蹤進行調查,卻無奈地發現他沒有作案時間。

小李下班後,以發瘋的速度騎車到電影院,然後打車去學校接到受害者,然後再回到電影院換乘自行車,把女孩帶回家裡殺害。然後回到母親家裡,母親家裡正在裝修,他故意說,哎呀十一點半了,該吃飯了。裝修工人說,幹完這點活就吃飯。

接著,小李又趕赴了一場事先預約的牌局。到了後他說,哎呀,十一點四十了,抓緊打幾把,下午還要上班。這裡面有一個警察,是他的高中同學。

待到他被列為嫌疑對象時,裝修工人和警察同學都成了他的不在場證人。

於是,小李逃脫了法律制裁,多逍遙了四年。

待續。。。。

幾年後,公安局來了一位新的刑警隊長。高智商犯罪遇到了高智商破案。

隊長接手了這樁舊案,反覆研究,得出結論:熟人作案,沒有勒索贖金,顯然是出於報復動機。報復作案的人,目前是種什麼心態呢?

圍繞這個問題,他展開了聯想。他認為出於報復心理的人,會持續關注案件,而且可能會有進一步行動。

於是,警局以家屬的名義,在省市地三級報紙上發佈尋人啟示。

廣告刊登後,打進不少詐騙電話,都聲稱掌握信息,要求匯款。科長因此花了不少錢,但都沒實際意義。但是有一封信引起了關注,信裡說孩子在他手裡,如果想見到孩子,就要給三萬贖金。贖金放在北山腳下某石碑處。

這封信是小李寫的。原來啊,自從女兒失蹤後,科長倍受打擊。後來又申請指標,生了個兒子。有了兒子後,科長的心態轉好,臉上也有了笑容。小李看在眼裡,恨在心頭,想找個機會把他兒子做掉。他看到了廣告後,覺得這是個戲弄科長的機會,而且還可以搞點零花錢(多年後據我考證,他倆的矛盾主要是因財而起。)。因為他的信裡透露了女孩的一些物品特徵,所以被警方認定為是真兇。

警方按照信中要求,讓科長把贖金送到指定地點,並遠程布控,但是沒有發現有人去取錢。此時,小李在山的另一端,遙望著山腳下影影綽綽的便衣,露出了詭異的笑容。

認定目標後,警方第一時間就是進行筆跡鑑定,把小李的筆記和來信筆記進行對比,省廳、公安部專家鑑定後,認為不是一個人寫的。

下面隆重介紹一下小李:

小李眉清目秀,按照目前標準,是絕對的小鮮肉。更有過人的藝術天賦,畫得一手好畫,雙手可寫毛筆字。他文靜、害羞,總是習慣於躲在角落裡默默地思考,就像一副美好的背景一樣容易被忽視。

既然廣告效果好,繼續打廣告。

幾個回合後,警方收到了幾封信,變換了幾個交錢地點,也在指定地點收集到了幾個紙條,但始終沒有人出來取錢。

簡單說吧,刑警隊長為了這個案子,天天去衛生局陪科長聊天,頭腦風暴。有一天在辦公室,順手捻起一張紙,覺得比較特殊,進而想到收到兇手的信的紙張和這類似。

於是他們順藤摸瓜直接找到生產廠家,經過紙品研究所的人鑑定,這些紙都是同一批產品,二者之間不會超過一米。

《尋人啟事》發出的第三天,防疫站的收發員給張科長送來一封信。張科長接過信一看,信封上沒有寄信人的地址,打開後,從信紙裡掉出一把鑰匙和一隻掏耳勺兒。信的內容如下:

科長:

過這麼久了,你能考慮此事了吧!你要姑娘,我們要錢,希望我們能成交。聽清楚,你要是玩邪的可以,用你的女兒做賭注,不過,只這一次機會。我們要3.5萬元換人,先交付1.5萬,見人後再交2萬。

具體安排如下:後天(4月22日)早晨5點整,你一個人穿制服,帶1.5萬到北山烈士塔下。如一切正常,在塔基東側臺階旁的泥土中會有交錢地點(瓶裝)。

如一切正常,4月26日去×省×市(你和司機兩人去)。

這是你姑娘的要(鑰)匙,你認得吧?為了她,希望你跟我們合作。

張科長是雙手顫抖著看完這封信的,扔下信,就把鑰匙和掏耳勺兒緊緊攥在手中,淚水奔湧而出。那把小小的精美的耳勺,是他有一年公出去北京買的,女兒一直心愛地帶在身上。如今,鑰匙和掏耳勺回來了,可是女兒在哪裡呢?是死?是活?

刑警隊長聽了張科長的陳述後,立即帶著那把鑰匙來到張科長家,親自打開張家的門,認定那把鑰匙確實是張家的,亦即張小波身上的那把。

當天下午,刑警隊長與市公安局及刑警二隊領導共同研究並取得共識:寫信人即便不是主犯也是同案犯或與案件有關係的人。局領導遂決定緊急行動:一,對北山進行認真偵查。二,動員多方警力把交錢地點周圍封閉起來。三,告訴張科長準備好1.5萬元,4月22日清晨5時準時趕到。一張捕捉犯罪分子的網拉開了。

“瓶裝”和紙條

4月22日清晨,就在張科長上北山尋找“瓶裝”之前,專案組已將50多名警力部署在北山周圍,破案指揮部也悄悄地設在了距北山烈士塔不遠的一個製藥廠裡。

刑警隊長站在製藥廠的樓上,用4部望遠鏡跟蹤著張科長。張科長穿著衛生防疫站的制服準時來到烈士塔下。他彎著腰摳著土,在塔基東側臺階旁的泥土中尋找了近一個小時,沒能找到匿名信裡所說的“瓶裝”,只得垂頭喪氣地下山,打一輛出租車走了。

第一個回合,刑警隊長毫無收穫。在刑警隊長的授意下,4月25日,張科長又在當地報紙上發出了一則啟事,並在北山接頭地點周圍的樹杆、電線杆上張貼了100餘份:

朋友:

由於我的失誤,4月22日我到北山後沒有找到接頭地點,請您原諒。現在我不知道怎樣接頭,請與我聯繫。您提供線索我會感謝,酬金3.5萬元。

可是,過了五六天一點動靜也沒有,刑警隊長決定親自上山去找那個“瓶裝”。

淅淅瀝瀝的第一場春雨灑落在山城的土地上,空氣清新沁人。上午8時許,雨漸漸停歇,刑警隊長率員趕到北山烈士塔東側,按照匿名信所示挖掘,半個小時後,一隻比1號電池粗長些的茶色玻璃藥瓶露了出來,他令偵查員將玻璃瓶用紙包上帶回局裡。

經檢驗,玻璃瓶上沒有留下指紋。打開密封的瓶蓋後,見裡面裝有一張白紙條,上書與匿名信字跡相同的幾行文字:

見到紙條後,馬上打出租車到江東大架子山半山腰,在一棵刷紅油砍有標記的落葉松下,埋有交錢地點(瓶裝)。

雨又淅淅瀝瀝地下起來了。楊局長、刑警隊長和偵技人員等化了裝,前往大架子山。在一條小道邊,有一棵落葉松的樹幹被砍了一個小平面,刷著紅油,他們立即圍著樹幹用手摳已被雨水浸得鬆軟的土地,不一會兒,又一隻茶色玻璃藥瓶出現了。經檢驗,玻璃瓶上還是沒留下指紋。打開密封的瓶蓋,裡面一張紙條上寫著一行字:

順此樹往前走12步,一塊石頭下,瓶裝交錢地點。

刑警隊長丈量了12步,落腳處是一塊30釐米長、5釐米寬的石頭,掀開石頭,有一個直徑10釐米左右的洞。他從洞裡掏出一個塑料包,裡面有一隻酸奶瓶和幾顆草莓,還有一張紙條,上面寫著:

將錢埋在此處,你回去等電話。找一個能跑遠道的車準備接孩子。

經過鑑定,3張紙條都是從16開紙上裁下的。刑警隊長立即讓張科長寫3封內容相同的信:

朋友:

4月22日早晨由於我的失誤,沒找到接頭地點,失去了聯繫機會,希見到此信後,立即與我聯繫。

信包好後,分別埋在起出紙條的地點。

信被埋下後,刑警隊長為張科長請了20天假,讓他穿著防疫站的制服,每天在江東和北山一帶轉悠。

第三天,張科長髮現張貼在北山3棵樹上的啟事被揭下來了。刑警隊長分析,這不是放牛人所為,也不是無意人所為。刑警隊長又指示張科長,繼續張貼啟事。

3天后,刑警隊長等開車去山上察看情況。他們看到第一棵松樹下土面上的記號沒被破壞,說明瓶子沒動,第二棵松樹下的土壤變鬆,表面記號已不在。刑警隊長從土中摳出了一隻小瓶。

小瓶雖然封著口,可由於沒封嚴實,瓶中灌滿了水,倒出水後又倒出一張泡軟了的紙條,紙條上的字跡已模糊不清。刑警隊長迅即回到局裡,經過技術處理,看到如下一行字跡:

請看見此瓶後,順此路往前走,看到刷紅油的大石頭,下面有接頭地點。

當刑警隊長等返回山上來到紙條所示地點時,情況發生了變化:距所示地點不遠的地方正在修路,附近的幾塊大石頭都被挖走修路了。

這次聯繫中斷後,5個多月的時間裡,寫信人再也沒有“露面”。

峰迴路又轉

從春天查到冬天,半年多的時間過去了,案子再次擱淺。刑警隊長不得不從另一角度對破案工作作出安排:對匿名信及3張紙條紙的來源和玻璃藥瓶的來源進行調查。

根據化驗分析,匿名信及3張紙條均係一種紙質,原料是高粱稈。可是,偵查員走遍了全市110個大大小小商店,都稱沒有出售過這種紙張,查遍東北所有造紙廠,也都不是用高粱稈作原料。

玻璃藥瓶來自何處?偵查員對全市藥店、醫藥公司、衛生所、醫院進行全面調查,均無結果。據說,這種茶色玻璃藥瓶十幾年前就被塑料瓶替代了。

破案工作似乎走進了死衚衕,可是刑警隊長卻沒有氣餒,直覺告訴他:小李即便不是兇手也是案子的主犯。在那些日子裡,刑警隊長又是吃不香睡不好。無論在單位還是在家,他都隨身帶著紙條和小藥瓶,反覆地摸著紙條,感覺著紙條的厚薄與手感,用放大鏡一遍遍地觀察紙條的色澤和紋理。半年多的痴迷,他儼然成了一個地道的紙張鑑定專家。

第二年4月的一天,刑警隊長去市衛生局辦事,見檔案員正在對下屬單位的各種報表、報告、總結進行分類裝訂,便從已經裝訂好的一摞檔案中拿出一本,隨意地逐頁摸起來。他似乎已經作下了“毛病”,不管到什麼地方,只要看見紙張都要摸上一摸。

他一邊跟人說著話,一邊一本本地摸著,當摸到第三本時,一下子停住了手,心跳急速加快了。這本檔案是市衛生防疫站的改革方案,總共6頁,有兩頁像是讓他眼睛發亮的紙。他當即打了借條,把那本檔案借了回去。檔案員問他幹啥,“用處大了!”他詭譎地回答。

經過技術鑑定,那兩頁紙與匿名信的用紙,網紋、紙漿都是一樣的。第二天,刑警隊長帶著那兩頁紙和匿名信及3張紙條前往省城長春。經省公安廳專家鑑定,那兩頁紙不但與犯罪分子使用的紙相同,而且是一刀下來,同屬100張以內的。

他們又返回衛生局,查看用紙記錄,發現小李領了一批紙。因為這種紙張吸水性強,非常適合練習書法。而小李是局裡的宣傳骨幹。

線索再一次指向小李,這次他還能逃脫嗎?

警方再一次將小李的筆記拿去公安部進行鑑定。專家們這次也有了信心,先有答案,再找根據,採用模糊比對方式,尋找相似性,就是要定你的罪!

沒想到真滴發現問題了,二者的筆跡雖然不同,但是卻有共同的規律,比如轉折或者輕重等等。於是他們猜想,是不是他用不同的手寫的字?

沒錯,小李正是個雙手可以寫書法的奇才!

於是小李再一次進入了審訊室,這次進去就再也沒出來,他那清秀的面孔被監獄的黑暗永遠吞噬了。

案子破獲後,被稱為中國第一起高智商犯罪和高智能偵破案件,並被搬上銀幕。

被列為公安部第一起高智能犯罪的案件,並被拍成了電影電視劇

這個案件之所以被稱為高智商犯罪,是因為罪犯精密佈置的不在場證據,和用左手寫字。

之所以稱為高智能偵破,是因為採用了打廣告的心理戰。

破了這個案子,刑警隊張就升為副局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