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华大基因们避之不及的经营三问》

一问:减税与补助,还可持续么?

数据显示,2014年-2017年,华大基因和下属公司所享受的所得税税收优惠金额分别为534万元、2861元和 3450万元,3369万元,税收优惠占公司各期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7.1%、8.8%、8.4%,8.5%。2014年-2017年,因为测序仪研发这块业务获得了政府大量补助,分别为 1759万元、2098万元和3441万元、6728万元,占各期利润总额的比例为23.5%、6.5%、8.4%、15.9%。

财报显示,2018年一季度开始,外资机构正在加速撤离,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和高盛均退出了前十大流通股东。

2014年-2017年政府的税收优惠和补助为华大基因贡献了20%多的利润!所有这一切来自华大基因以自主创新的高科技企业名头在继续努力。现有科技水平不管真的假的,自己研发的还是外面购买的,考虑到前有舆论哗然,后有外资股东撤退,我们的政府支持力量该作何感想?一方面,一定要查,就算目前没有演化成为某某生物那样的公众事件也要严格管理,防患于未然;一方面,还得保吧,毕竟是辛苦喂了几年的科技孵化产业,外资都撤了,不能照头再给一棒子了。以笔者看,财政、税收政策均出手支持基因测序事业发展,本身没有问题,但资源与初心宝贵、技术发展的窗口期机遇宝贵,我们要扶持真科技、高科技。别人自欺欺人了么?虽然没有证据,但只要我们大家都觉得疑心了,一定要把督查落到实位,这算保护。

原创《华大基因们避之不及的经营三问》

二问:研发与营销,保证不混同!

根据华大基因财报,其2017年研发投入为1.74亿元,同比减少1.36%。2016年-2017年,两年累计研发支出为3.51亿元,不及两年累计销售费用7.3亿元的一半。实际上,号称“基因界腾讯”的华大基因,即便研发有所投入,但近几年来却几乎没有什么实际产出。从2015年至今的无形资产数值,在计提摊销后,实际上华大基因的无形资产是逐渐减少的,这也就是说,无形资产原值这么些年来几乎是没什么变化的(账目原值包括软件、专利权及非专利技术)。华大基因最赚钱的技术服务,很大程度上还是靠购买引进。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华大基因的业务模式主要是:向测序仪器提供商采购仪器、培训测序操作人员,为医院、实验室、制药企业等提供基因检测和实验提供外包服务。

正因为华大基因拿了政策优惠的钱,还不少,约等于其利润的20%,那么,华大基因就一定要为此而接受政府方面、第三方审计方面最为严格的会计处理检查。这不属于要按照什么法规、什么行业原则可以逃避的事,是拿了补助资金并同时享有税收优惠的企业,是因为号称代表中国在高新生物科技领域站排头的企业必须要适应、要申请完成的事。这还不仅仅是走个程序的事,就是要证明:研发费用与营销费用当然是两码事!研发费用对应研发产出!营销费用对应市场合理必要性,而且随着研发技术领先,还可能逐步下降!继续接受补助资金的必要性可能逐步减少,原因两方面:1、存在研发成长阶段,正常来讲,企业以后越来越具备利润转化能力,当然,不排除意外情况;2、做简单重复的一般服务项目,不享受补助支持。

原创《华大基因们避之不及的经营三问》

三问:数据和专利,拿什么说话。

据华大基因2017年财报披露,营收占比超过50%的生育健康类服务,截至报告期末,累积服务近500万人,完成超过280万例无创产前基因检测,近年来呈快速增长趋势,检出率和特异性均大于99%。检测率99%自然并不等于100%,这一点也是华大基因目前面对公众质疑的底气。

2017年12月20日,在一个播出的视频访谈中,汪建表示“老百姓没必要打宫颈癌疫苗!”,其理由是4000块钱的价格太昂贵,不如做每3年花50块钱做基因检测。

2018年1月,汪建称“未来5—10年,我们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对此,网友开玩笑说,这估计要吓得化石都要活过来!

经医生推荐、由华大基因提供的生育健康类服务,却给某家庭带来了终生痛苦。不管患儿家属负完全或部分责任,华大基因仅凭“无创基因检测到的适用范围和技术局限性”来解说问题,缺少作为一家医疗科技企业该有的公众形象。正常反应难道不应该是成立调查组,就无创基因检测结果与最终悲剧之间的可能技术联系,分别做以行业内和市场内的分析解释么?科技求真求实,究竟是要以定量分析还是定性结论为主?目前的数据和专利水平,对定量结论的支持有多大?反观华大高管所说的基因检测“每3年50元”多么轻松,我想说:50元将可能购买100股乐视股票了,现在比我在蚂蚁森林奉献一年时光的公益产出还大。华大高管缺乏科学依据的随性言语,不像腾讯、不像比尔盖茨或扎克伯格等谨慎的风骚,倒类似评书或者相声。

原创《华大基因们避之不及的经营三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