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產業網際網路,百果園如何開啓新零售變革?

借力產業互聯網,百果園如何開啟新零售變革?

在傳統產業創新升級的趨勢下,產業互聯網已成為時下熱門話題之一。它是相對於消費互聯網的一個概念,是指傳統產業借力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提升內部效率和對外服務能力,藉以實現轉型升級的一條重要路徑。

水果行業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傳統產業的烙印如今也在漸漸褪去。百果園自2002年開出中國第一家水果特許連鎖專賣店以來,目前門店已遍佈全國13大省區,40多個城市,門店數量超過2600家。如今的百果園已不再是一家傳統的水果零售企業,在其“2016~2020年五年規劃”中,實現線上線下融合成為了首要目標。

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實踐

借力產業互聯網,百果園如何開啟新零售變革?

百果園副總裁-焦嶽

百果園副總裁焦嶽在接受採訪時透露,截至2016年,百果園基本都是通過線下銷售,線上銷售佔比幾乎沒有;到了2017年,線上銷售佔比提升到了12%-15%。對於百果園來說,要實現產業互聯網化和新零售的變革,線上線下一體化是必經之路。

百果園線上APP自2016年3月17日正式開通,目前已擁有超過500萬的線上會員。線上業務方面單日交易峰值達到600萬,單月營收突破1.5億元,已實現規模盈利。焦嶽告訴記者,百果園正在推進線上線下的高度一體化,從“人、貨、場”的角度看,分別對應著會員體系、商品體系、銷售場景體系三個方面。

1、會員體系

百果園從最初並沒有會員體系,到初步建立線下會員、打通線上會員體系,在焦嶽看來,新零售“人、貨、場”中“人”的變革,就可以體現在百果園會員體系的升級上。據他介紹,百果園會在今年12月推出線上APP的3.0版本,並將重點凸顯全新的會員體系,在會員權益層級、積分商城等方面進行較大的升級,比如運用遊戲化的獎勵機制,並將綜合考慮APP與門店的用戶體驗,打通線上線下的會員體系。

2、商品體系

焦嶽認為,未來零售模式的發展趨勢必然是前店後倉和線上線下一體化,其中商品庫存在線上與線下的同步是應該著重解決的問題。例如某一個單品在線上顯示仍然有售,實際上門店庫存中已經售完,必然會造成不好的消費體驗。他解釋道,這些內容看上去簡單,但實際操作起來並不輕鬆,所以線上銷售要保證有安全庫存,線上線下一體化可以增加整個庫存的可控性、穩定性。

3、銷售場景體系

百果園的銷售場景可以分為一級和二級網絡。一級網絡是基於現有門店的線上線下一體化店,對於百果園來說,“場”的升級,主要就是要升級過去社區小店的業態。焦嶽認為,社區小店雖然陳列面積小,單品的庫存量不大,但最大的好處在於配送半徑小,時效高,許多地區已經實現30分鐘內送達,而百果園明年在這一方面將會有更多的升級。

二級網絡是指與一些無人貨架服務商合作

,在寫字樓、商場、社區等場景投放智能零售設備,讓消費者能夠隨時隨地吃到百果園的水果,同時基於一級網絡門店的庫存、供銷、鮮度管理,實現一日一配。

焦嶽告訴記者,為了更深入地推進線上線下融合,他需要經常接觸一線店員,所以會經常奔赴全國各地的門店。這些經歷讓他對水果零售業有了更加直觀的理解,“人貨場三者的交叉升級形成質變,對於水果零售來說是一個重構性的升級。”例如,線上會員體系做好了,還需要跟線下門店的種種細節結合起來,比如商品庫存的關聯、貨物擺放的美觀度、店內LED屏顯、店員導購培訓、會員線下支付與線上的一體化,一線門店需要配合好線上的升級,才能把整體流程做到最好。

億歐瞭解到,在大數據、AI的應用方面,百果園已經與相關的AI企業進行了合作,通過其提供的深度學習算法,讓AI參與門店訂貨、動態定價的指導,門店端也在開始採用人臉識別客流統計系統,更好地為門店的線上線下一體化服務。

借力產業互聯網,百果園如何開啟新零售變革?

消費升級,不只關乎品質

談到消費升級,焦嶽提出,消費升級首先是品質的提升,其次要有性價比,百果園要在保證果品質量的前提下,努力做到價格的實惠,也就是“好吃不貴”,這也是百果園一直在完善的地方。

焦嶽認為,除了商品的品質,消費升級還包括購物、服務體驗的升級,包括進店的歡迎語、店內水果的香氣、美觀的陳列、舒緩的音樂、整齊統一的服裝、微笑的服務。比如藉助店內水果的香氣,在門店激發和愉悅消費者的“五感”,讓消費者獲得良好的線下體驗,而線上的“59分鐘到家”服務和“不好吃線上瞬間退款”等功能也能讓整個體驗更加便捷。

做水果,好吃才是硬道理

當商品品質趨於同質化時,就必然面臨價格競爭。與蔬菜、肉蛋、水產等生鮮類目相比,水果的加工程度是最低的,消費者更能夠直接地感受到水果的真實口感和味道,而決定這些因素就是上游種植端的好壞,包括種植管理、採摘管理、鮮度管理等一系列條件的影響。

“好吃”一直是百果園十分重視的核心理念,這也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要素。以“不失李”為例,它是百果園從國外引進,並在國內進行種植的李子品牌,與國產的李子相比糖度較高,也比一般的進口李性價比更高。焦嶽透露,目前“不失李”還面臨著規模化不足的情況,經常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所以還要先解決好上游供應端的問題。

借力產業互聯網,百果園如何開啟新零售變革?

把控上游,實現生產流通的標準化

“渠道品牌+水果品類品牌”是百果園的兩大戰略,正如焦嶽所說,“她是一家既做內容(生產),又做渠道(銷售)的水果企業。”其78%的果品都來自於包銷和協議控制的種植基地。焦嶽認為,果業要實現產業互聯網化,銷售端要SKU(庫存量單位)化、SPU(標準化產品單元)化,這也是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的必要前提。

過去水果行業的種植缺乏標準化的概念,但是在新零售時代,貨的變革要從上游的種植端就體現出來,通過對上游的把控,用標準體系讓水果成為規格、重量等指標都統一的標準化產品,比如線上銷售基地直髮產品,在基地端就解決標準化問題。像百果園推出的(獼猴桃)獼宗小果售價3.9元1個,獼宗大果11.8元2個,上游可以定好標準,生產後直接發送到全國各地門店。在基地端實現標準化,不僅提升了整個產業鏈條的效率,還便於為線上銷售服務。

在2017年億歐GIIS全球產業創新峰會上,百果園總經理徐豔林重點介紹過百果園標準化的三個方向,即種植標準化、採後標準化、流通標準化

。種植標準化,主要是將農事活動標準化,減少種植的隨意性,並通過智能硬件設備和數據平臺進行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問題;採後標準化主要體現在對果品的質量控制,包括預冷處理、冷藏運輸等環節;流通標準化的主要目的則是提升交易和流通的整體效率。

佈局產業互聯網,以科技賦能果業

基於在種植、採後管理等上游領域的豐富積累,產業互聯網的進程才能夠更好地推動下去。2017年8月,百果園對外發布了產業互聯網解決方案,目標是為果業上下游產業鏈整體賦能,幫助更多的果業同行實現創新升級。在這個方案中,百果園把產業鏈解構成7個版塊:

借力產業互聯網,百果園如何開啟新零售變革?

①標準化種植平臺,建立“四位一體”(土壤、氣候、生理、農事)的評估與生產模型;

②金融平臺,成立供應鏈金融平臺,解決農戶在種植、推廣、銷售等方面的限制,為產業鏈各環節提供資金支持;

③交易平臺,為傳統果業零售的交易環節提供標準化的流程。

④營銷平臺,解決傳統果業零售痛點,在規則引擎與系統流程的支持下,實現大數據驅動與基於客戶標籤的精準營銷;

⑤供應鏈平臺,通過WMS、OMS、TMS系統提升供應鏈整體水平;

⑥果業數據平臺與BI(商業智能),通過建立果業大數據平臺,藉助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技術,實現果業的智慧零售;

⑦銷售平臺,從B端、電商到門店等,實現全渠道的銷售。

焦嶽透露,百果園會在產業互聯網的建設上持續投入,他認為,水果行業的數據構成極其複雜,需要考慮很多變量,比如自然條件、區域性等因素,而產業互聯網的意義就在於,能夠把這些數據上傳到雲端,使數據結構化,通過AI算法進行處理,讓數據產生價值,最終做到提升行業效率,促進水果零售業的智慧化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