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風氣、職權、結構、待遇來看!究竟什麼樣的單位才是好單位?

對很多小夥伴而言,可能考公務員的時候是隨便報的一個單位,進了單位之後要麼感到處處糟糕覺得別的單位肯定會更好,要麼就盲目熱愛單位產生一種錯誤的自信。這兩種態度小編覺得都是有待糾正的。就自身的一點經驗來看,新人或者年輕公務員判斷單位好不好,或者說平臺好不好,應當從下面幾個原則來把握:

一、風氣要正

好平臺在小編看來,首先就要風氣正。風氣不正的單位,往往表現為如下特徵:

1.是派系鬥爭嚴重。單位內形成了比較明顯的派系,並且鬥爭激烈,以相互攻訐為常。對新人而言,進單位不久就能聽說這個派那個派的,並且互相之間像仇人一樣的,甚至很快就來拉攏你的,往往這種單位就不是好單位。

2.是選人用人偏差

雖然我們說,如果優秀的人才都懷才不遇,那這個單位就肯定有問題。但是這種判斷方式不太客觀,因為凡是沒提拔的往往也都認為自己是人才。所以重點還是看關鍵的崗位上是不是小人佔據。如果一個單位,新人接觸到的中層幹部普遍人品較差、小人得志、能力水平不高等等,那這個單位好不了。

2.是精神狀態頹廢

有的單位,從上到下,呈現出一盤散沙的狀態。具體到工作人員,普遍是得過且過,能混就混。舉例來說,有的單位開個會,人三三兩兩到不齊;有的單位遲到早退是常態;有的單位上面開大會下面開小會、上面作講話下面傳小話……那這些單位也不是好單位,在裡面待久了必然影響自己。所以如果到一個單位,感覺大家都比較奮發向上,同事之間表面都比較和諧,那這個單位的風氣就還算是比較好,這樣的單位就不能叫做差單位。

二、權力或者職數要佔其一

簡單來說,就是“權”和“位”不能都沒有。我們要了解,不同的單位,同樣的級別,權力是不同的。打比方說,地市裡同樣是正處級,財政局長手中的權力,是檔案局長、黨史辦主任等遠遠不可想象的。甚至財政局下設的國庫支付中心主任,可能就是個正科或者副處,實權也遠比許多市直機關的一把手來的大。所以不同的單位,權力之間的差距是很大的。

同樣,哪怕同等級別的單位,職數的絕對值和相對值,差距也是很大的。地市一個國稅局,動輒上千人,而同樣是正處級的體育局,可能就二三十人。那從發展的角度講,在體育局成為領導幹部要相對容易許多。

那我之所以說,權力或者職數要佔其一,意思就是如果一個單位兩個都沒有,那絕不是好單位。比如國稅地稅,掌握著很重要的權力,工作人員與外界打交道的機會也多,手上的權力也略微大一些,但是職數偏少,那在我看來也不能算是差單位,因為有權。反過來說,一個黨史辦,可能真的是清水衙門,但是整個辦10個人,3個辦領導,2個科長,還有副科的職數,那也不能算是很差的單位。

相反,真正有的單位或者部門,比如工商(僅僅個人瞭解到的情況,僅僅舉例,沒有其他含義)之類的,現在可能權力也小,人數還多,職數偏少,那就不是好單位。

所以對新人而言,進一個單位之後要很快了解單位的職能和職數,從而作出合理的判斷。

三、職能要重要不能太邊緣

總體而言,公務員履行的是社會管理職能,所以受時代變化、政策變遷的影響很大。判斷一個單位好不好,看他們的職能重要不重要,是一個很關鍵的點。單位或者部門的職能太邊緣、可有可無的話,就要儘快脫離它。

從事業發展的角度而言,在業務單位如果人年輕,最好還是去幹一點業務,幹其他的往往就會悶死在這條線上。又比方說,有些單位如果經常風傳要裁撤、併入其他單位,那這個單位最好你也不要待太久。再比方說,去發改委和去地震局的機會擺在你面前,那可能去發改委,將來的選擇會更多一些。

有些垂直管理的單位,可能就是履行的某些專業管理職能,面向的群體比較單一,與社會打交道也少,與其他部門交流也少。那這種單位,目前而言人才流失都比較嚴重。畢竟人是社會人,孩子上學要求教育局,老人看病要求衛生局,如果你在一個也能幫上別人忙的單位,那別人幫起你來會更情願一些。如果你的單位就是面向某個社會邊緣團體,別人基本找不上你,那你在請別人幫忙的時候總不免心裡發虛。這也是實情,優秀的人才最好不要在這樣的單位待太久。

四、隊伍結構要合理

對新人而言,單位隊伍的結構如果合理,那相對而言會比較理想。所謂結構合理,一則是上面所說的職數要不少,二則是隊伍的年齡結構要合理。有些單位,由於職數偏少、或者職能過於單一,往往會造成幹部隊伍的積壓。那新人怎麼判斷隊伍年齡結構合理與否呢?一看中層幹部的年齡。如果中層幹部普遍年齡偏大,都是五十歲出頭的老科長老處長,那這個單位就有得熬。二看比如五年十年前進來的前輩現在怎麼樣了,是不是普遍都還是個科員,是不是進步也很難。那如果這樣,這種年齡結構,對於有志於發展的同志來講,就等不起,就要想辦法動一動。

五、有形的待遇和無形的待遇加起來要能形成足夠的保障

我們當公務員,當然不能為了升官發財。但是待遇能否形成足夠的保障,對我們能否安心幹好工作,還是有著很大影響的。待遇基本分為兩種,一種是有形的待遇,即包括工資、福利、休假等在內的實物。另一種是無形的待遇,即單位牌子響不響、大不大、能不能在關鍵的時候幫助到你。

1.有形的待遇

民宗委、機械成套局、人防辦、殘聯等等的單位,聽起來好像比較偏、比較沒意思。但真正與這些部門打過交道,就發現人家這樣的單位,福利待遇什麼的可能比其他部門還要好,在裡面工作屬於“錢多事少離家近”。所以有形的待遇如果不錯的話,那這個單位就不錯。比如,有些單位還存在類似生日蛋糕券、健身卡、醫藥費等在內的工會福利,有些單位還有存量房、週轉房或者宿舍供新同志週轉,有的單位食堂不錯敞開供應,有的單位環境寬鬆基本充分保障休假權益,有的單位積極選送幹部參加各類培訓等等。綜合起來說,這些有形的待遇不錯,這個單位也就不錯。

2.無形的待遇

委辦、府辦、組織部,加班多、收入少、家庭幸福感也不算太高,為什麼外界還認為他們是好單位——主要是一個單位帶來的無形待遇。這種待遇,主要體現在前途和影響力上。前途就是希望,你能看到發展的希望,比如在組織部苦個十幾二十年,出去做個常委組織部長。影響力則體現在出外辦事時候,單位可以幫你加分。可能你在其他單位,要找某個單位的同志辦事,要繞幾個彎託幾個人。相反,在這些委辦、府辦,可能拿起電話,自報家門,人家搞不好也要賣一個面子給你。

所以有形的、無形的待遇綜合起來,能為你形成較為充足的保障,能讓你在為人民服務的過程中減少後顧之憂的單位,就是好單位。相反,有些單位又窮,又幫不上忙,還辛苦,那可能就不是好單位。

綜上所述,小編上面列出來的五點,基本上足夠勾勒出一個好的單位,或者好的平臺是什麼樣。正如領導們常說的:“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一個單位“風氣、職權、職數、結構、待遇”這五點可以都不突出,但是最好不要有短板。如果有哪一個方面特別差勁的話,優秀的人才最好就想辦法換一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