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的惡趣味

“吃”的惡趣味

城外土饅頭

唐 王梵志

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

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


中國人喜歡吃。

好吃的,毫不猶豫地吃;

不好吃的,想想怎麼做才好吃;

不能吃的,就研究如何處理才能吃。

瑞典有個童話《釘子湯》,我想應該是國人還沒有版權意識不去追究而已,否則瑞典支付的知識產權使用費大概已經可以讓全國每人大吃3斤小龍蝦了。

從古代開始,中國人對“吃”的追求就已經到了喪心病狂的地步。

  • 像河南人比干被挖了心臟,並不是他觸怒了紂王,僅僅是商紂王吃雞心吃膩了,想換個口味而已;
  • 易牙深愛著齊桓王,為了雙宿雙飛,不惜把自己的兒子大卸八塊燒給王吃;
  • 重耳吃了介子的大腿肉以後念念不忘,又不好意思直說,於是在發達了以後,就把介子趕到山上,然後放火燒山,這樣就可以吃燒烤了。

後來,國人又發明了很多新食物:

  • 童子尿煮雞蛋。這已在2008年入選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製作方法也很簡單,就是把新鮮的男童尿和將洗乾淨的雞蛋放入大鍋中,用不同的火整整煮上一天一夜而成。
  • 松花蛋。有外國人吃了中國的皮蛋後,向全世界寫文章,說中國的“蛋”是世界上最讓人作嘔的最難吃的蛋,稱之為“撒旦(魔鬼蛋)”
  • 臭豆腐。正常的臭豆腐是放在儲藏室等它自然長毛,性急的國人嫌慢,發明了“糞水臭豆腐”,因為過程過於慘烈,我就不詳細說明了。

除此之外,還可以吃,吃

老本,靠山吃靠水吃,吃大戶,吃。甚至於我經常看到 @softmeal叫別人去吃,簡直匪夷所思。

“吃”的惡趣味

不過這些還算好的,至少有實際的東西可以吃。

勤勞勇敢聰明善良的中國人還發明瞭很多沒有實物的食物,比如:

,吃,吃,吃,吃,吃,吃利息,吃差價,吃不消,吃耳光……

還有吃裡扒外的。我只吃過雞扒,豬扒,至今都不知道裡扒外是啥,很想嚐嚐。

這些也算過得去,至少吃相還正常。

吃相難看的有:

字眼,啃骨頭,啃,最誇張的是啃書本

這書在十幾年前還勉強吃得下,頂多噎著。現在都是電子書了,再啃下去不但牙口要好,還得腸胃好,不然鉛中毒可咋辦!!!

對於眾多的食物,每個人的選擇也不一樣。

不要以為只要不在大庭廣眾之下吃東西,別人就無從知曉你吃了什麼。這個和區塊鏈追蹤一樣,只要有人想知道,你總會被剝得全身赤裸。

而一個人喜歡吃快餐,還是喜歡吃滿漢全席,這個,很難裝。

就像村婦劉姥姥進了大觀園,既不會吟詩作賦,也不曾錦衣玉食,那只有瞠目結舌的份,撂一句

“你老人家拔根汗毛就比我們的腰粗”

完事。

很多人喜歡說:“我思故我在”

有些人認為:

好流弊啊!我思考我才存在,不思考和鹹魚有什麼分別!真TMD是哲學經典!!!

也有些人知道,

除了經驗學派的解釋,還要同時考慮作者笛卡爾的“天賦論”學說;還知道康德,海德格爾,胡塞爾和德里達等人對這句話的各自解讀。

吃快餐的,很難和吃滿漢全席的一起討論。不在一個維度上,就像一顆子彈和原子彈討論怎樣打得準的問題,而原子彈完全不認為“準”有啥意義。

我覺得,人啊,這輩子最好還是去吃一次滿漢全席,不為別的,就為了體驗一下,開開眼,拓展一下眼界。

滿漢全席上菜一般一百零八種, 菜式有鹹有甜,有葷有素,用料精細,突出滿族菜點特殊風味,燒烤、火鍋、涮鍋幾乎不可缺少的菜點,同時又展示了漢族烹調的特色,扒、炸、炒、熘、燒等兼備,實乃中華菜系文化的瑰寶和最高境界。

你看你看,你整天在家吃泡麵,不去嚐嚐不同的烹調手段整出來的食物的味道,就會真的以為康師傅是全天下的至尊珍饈呢。

當然了,滿漢全席未必所有人都愛吃,但你自己必須至少是會做家常菜的,否則,也只能永遠吃快餐。

到底是“to be No.1”,還是“土逼No.1”,得好好想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