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在天府新区永兴街道丹土村

保留着同治年间建造的同治龙窑

历经百余年沧桑

同治龙窑的炉火仍在熊熊燃烧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从新区文创和会展局了解到,永兴街道同治龙窑的“土陶烧制技艺”拟纳入区级非遗名录,并于7月4日正式进行了公示,公示期到期无异议后,经过相关程序,同治龙窑将正式成为天府新区的又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同治龙窑这座同治年间建起的土窑洞,据说是全国保留最完整的6处龙窑之一,至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在清朝同治年间,村民依山势倾斜用黄土泥砖彻成窑,长约六十米,宽约十一米,顶高约四点八米,倾斜角度约二十度,形成直焰式的筒形穹状隧道。窑尾以并排着的三个烟囟充当龙尾,有头有尾,形状似龙俯卧而得名“龙窑”。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1

9道工序40天

一个陶罐的诞生

龙窑厂现任厂长周德才已是守护龙窑的第三代人,今年61岁。周德才至今仍坚持自己选原材料,为了挖到好窑泥,他经常要往地下挖4米多深才能找到合格的泥,工匠们叫“佳泥”或“陶泥”。丹土村,顾名思义,因盛产红色泥土而得名,这种红色黏土非常适合做陶。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工作了近二十年的陈树军师傅介绍,一个陶罐从泥巴到变成用品,需要9道工序、40天。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首先,经过一系列对泥土的“按摩放松”,泥土才基本具有了成形的可能。


随后可以开始进行拉坯、做坯、晒坯。


拉坯完成后,工匠们要用陶泥烧成的圆斗和方锤一点一点将陶土坯锤制均匀,这叫做‘开锤’,在一锤一顶的过程中,让坛子、陶盆保持均匀规整的圆形,需要工匠师傅多年积累下来的技巧和感觉。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所有陶罐成形后,不能晒太阳,只能“阴干”。开锤后的泥坯经过15天左右的时间阴干,工匠师傅再在坛子、陶盆上刻画出丰富多彩的图案。


随后是“定型”的工序,封釉、装窑、烧坯,最后出窑变成成品。

2

教育、体验、观光

一个工厂到文创的转型

目前,同治龙窑在保有原土陶的基础上,与人合作开发了景观陶,将窑厂经营得红红火火。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除此之外,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周德才夫妇通过和部分高校合作,将高校艺术等课程引进到龙窑里面来。现在,这个传承百年的地方,建起了四川龙窑陶艺教学基地,成为陶艺家、陶瓷研究者和美术院校学生创作基地和陶艺研究中心。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除了陶艺实习基地,在网上一搜“同治龙窑”,还能看到一位蓄着半长胡子的工匠的图片。同治龙窑现在还是知名的摄影创作基地。因为保留传统的建筑形式,其光影的对比变化令很多摄影爱好者着迷,在这工作近二十年的陈树军师傅,已成为了这里的“首席模特”。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同治龙窑目前一次可以容纳近200人,除了一日游,还配套建了饭馆、住宿,形成了一条旅游观光的产业链,目前手工文创新业态已出具形态。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随着龙窑日渐被人们所熟知,越来越多的家长趁着周末带着孩子来这里体验土陶制作的乐趣,也让百年龙窑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3

可触摸的历史

从同治龙窑到明清一条街

永兴除了同治龙窑,还有一条低调但是大有来头的古街——“明清一条街”。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据当地老人描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丹土场镇由于土陶产业的兴旺发达,带动了场镇发展。每天前来卖货、中转、赶集的人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据《华阳县志》记载,清初,在永兴场建的移民会馆就有文武宫(湖北,乾隆57年,公元1792年)、禹王宫(湖广,乾隆37年,公元1772年)、南华宫(广东,咸丰4年,公元1854年)三家。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可以想象,当时的丹土场和永兴场的繁华与热闹。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如今,我们穿行在丹土场镇的时空里,偶尔抬头,还可以在一些铺面的店招上,看见一丝明清岁月沧桑的痕迹,青石板上的故事,还在续写着新的辉煌。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4

永兴街道

坚持历史传承 盘活文化资源

如何挖掘永兴街道的本土历史文化资源?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永兴街道就历史文化保护和乡村融合进行了思考,将丹土明清老街目标定位为“天府新区第一村”: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一是要坚持绿色发展,提升农业产业;

二是要坚持历史传承,延续建筑风貌;

三是要坚持文态优先,深挖文化资源;

四是要打造乡村庭院,回归闲适生活。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此次,永兴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同治龙窑公示后将正式入选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永兴街道也将继续挖掘永兴文化特色内涵,目前对同治龙窑以及明清一条街正在进行新的整体规划。

历经百年沧桑!永兴街道这座土陶窑穿越古今,完成华丽转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