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实施产业援藏 培育特色小镇 实现精准脱贫

青岛市第八批援藏干部坚持精准聚焦精准发力,以“实施产业援藏、培育产业小镇、实现产业脱贫”为脱贫主线,在日喀则市桑珠孜区培育发展6个特色产业小镇,带动当地803户4108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实现了对口援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精准脱贫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支持发展光伏+农业,培育打造“光伏小镇”

日喀则年平均日照时间长达3300小时。利用当地光照资源优势,青岛市援藏干部组与桑珠孜区政府规划建设江当乡“光伏小镇”,计划安置2000户10000多名贫困人口。规划建设“光伏+设施生态农业扶贫示范园区”,投入援藏资金5800万元,建设园区灌溉、道路和用电等基础设施。协议引进12家大中型企业,已有7家落地,种植枸杞1400亩,建设农业大棚226座,为易地搬迁和周边群众提供了2000个就业岗位,年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投入2400万元,为613户易地搬迁贫困户建设了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通过发电收益实现贫困群众兜底式脱贫。投入800万元,配套建设农村标准化幼儿园和标准化村级活动场所。“光伏小镇”一期343户安置房全部竣工,已迁入贫困群众1208人,二期正在建设,年底前迁入。青岛市援藏干部组探索出易地扶贫搬迁产业脱贫致富的新模式,实现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共赢。

发展合作联社,培育打造“土豆小镇”

支持和指导东嘎乡种植有机土豆,培育打造“土豆小镇”。青岛市援藏干部组积极宣传内地精准脱贫经验,按照组织能人创社、集中政策扶社、带领穷人办社的原则,把全乡9位乡土能人组织到一起,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注册资金756万元。指导合作联社加快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由专人负责带领群众种植珠峰有机土豆。注册了“东嘎土豆”商标,印制了包装,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全乡9个村种植土豆面积7800亩,平均亩产达到5000斤以上,平均每亩收入达到5000元以上。指导合作联社将扶贫资金和援藏资金折股量化到贫困户,并投入40万元,作为贫困户股金入股合作联社每年分红,将全乡280户1048人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纳入合作联社。去年,合作联社实现盈利460万元,为贫困户分红和精准脱贫投入90多万元。目前,青岛市援藏干部组指导和支持合作联社正在规划建设农民培训学校、土豆加工厂和冷库等项目,探索出一条以发展合作联社带动整乡精准脱贫的新路子。

引进农业新技术新机械,培育“萝卜小镇”

借鉴莱西市店埠镇的经验做法,引进“萝卜高垄精播节水灌溉新技术”,在边雄乡培育打造“萝卜小镇”。青岛市农委派出两名技术人员赴西藏,手把手培训当地群众使用新技术种植萝卜,改变了当地牛耕人种的传统生产方式;把一整套萝卜种植新机器新设备送到群众手中。出台激励政策,动员群众参与,种植萝卜每亩补贴1200元,确保种植青稞收入。去年,示范引导农民种植有机萝卜300亩,也是首次在西藏采用机械化、标准化和规模化种植有机萝卜。经实地测算,亩产达到7000斤以上,平均每亩收入达到5866元。实现了种植一亩萝卜、脱贫一个贫困群众的目标。今年,引导全乡9个村种植有机萝卜700多亩,带动86户贫困户发展萝卜种植产业。为拉长产业链条,青岛市援藏干部组支持建设泡菜加工厂,推广冬暖式大棚种植新技术。目前,正值萝卜上市季节,每天有大量萝卜销往日喀则及各县市场。

引进青稞深加工企业,打造“青稞小镇”

桑珠孜区联乡三面环山、环境优美。青岛市援藏干部组引进和依托青岛云上金箭公司,发展青稞深加工产业,培育打造“青稞小镇”。投资500多万元,建成桑珠孜区联乡青稞加工厂,年产青稞即食产品5000多吨。支持注册“百稞健康小厨”商标,结合内地市场需求,积极研发新产品,目前共研发出青稞营养素和青稞茶等20多个新产品,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产品5大类18项。支持开展京东等网上销售,在拉萨和青岛等地分别开设了专卖店。引进青岛海藻有机肥,经实地测算青稞每亩增产40斤左右。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开展订单式生产,按照每斤高于市场价1元钱的价格收购贫困户家青稞,安排贫困群众进厂务工,带动全乡130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精准脱贫。

发展特色旅游业,打造“民俗旅游小镇”

据统计,每年进入日喀则市旅游的国内外旅客达50万人次。年木乡地处318国道和雅鲁藏布江沿线、日喀则市机场旁边,也是拉萨进入日喀则的必经之地。青岛市援藏干部组瞄准旅游旅游致富的好路子,指导和支持该乡发展乡村旅游业,培育打造“民俗旅游小镇”。投入800万元,规划建设了乡村旅游集散中心,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投入2400万元建设5个鲁藏百村生态家园示范项目,重点实施村庄硬化、亮化、绿化、净化和美化工程,建设村民活动广场和鲁藏文化墙等。罗林村是易地搬迁贫困村,投入援藏资金350万元,建设村内基础设施,发展高原西瓜产业,去年种植西瓜200亩,今年面积扩大到400亩。通过参观藏式村庄、体验藏家生活、观看藏戏表演、过林卡节、采摘高原西瓜等,年接待游客5万余人次,全村年旅游收入达90多万元,由昔日的整体搬迁贫困村变成了今天的小康示范村。

发展青稞育种产业,打造“青稞种子小镇”

聂日雄乡地处雅鲁藏布江北岸冲积平原上,土质肥沃,水源充足,粮食播种面积1.7万亩。协调推动该乡与西藏自治区和日喀则市农科院合作发展青稞种子产业,培育打造“青稞种子小镇”。指导和支持该乡成立了娘麦种子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将全乡16个村全部纳入合作联社,发展青稞种子产业。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先进农业技术转化,实施农田深耕深松,以农机为载体积极推广精量播种、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支持开展青稞增产行动,指导改进施肥方式,大量施用农家肥和有机肥,去年平坝村亩产达1245斤,每亩增产56斤。积极推广新品种,目前全乡青稞种子田面积发展到6200多亩,其中“喜拉22号”一级种子田750亩,二级种子田4600亩,“藏青2000”一级种子田300亩,二级种子田500亩。年产青稞良种4000多吨,主要销往山南、阿里和日喀则市各县。每斤销售价3.2至3.5元,年产值达到2800多万元,实现了整乡脱贫摘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