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事件是美帝阴谋?那克林顿事件是谁的阴谋

十九世纪英国法律史大师梅因在不朽的名著《古代法》中有一段精彩的论述:“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在有一点上是一致的,在运动发展的过程中,其特点是家族依附的逐步消灭以及代之而起的个人义务的增长。……可以说,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而古代文明形态的共同点在于“人们不是被视为一个个人而是始终被视为一个特定团体的成员”。

因此,所谓的社会进步或者说现代化,其本质并不在于科学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它真正的思想根基其实在于社会形态到底是基于身份——不以自由合意为转移的人格关系,还是契约——建立在自由合意基础上的行为选择。这一点,可以用来辨别一个社会是否步入现代化、现代化推进的程度。比如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会打洞,老子王八儿混蛋老子英雄儿好汉,这样的说法很普遍。这些都是基于“身份”的社会关系的最佳写照,成为中国在近代落伍的重要标志之一。

以此为基准,来看今日中国,是怎样的景象呢?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京东刘强东在美性侵案,从消息爆出伊始,我们的舆论就始终把“这个姑娘到底是谁”作为最重要、最有卖点的消息,不断渲染。从新加坡网红说,到专业培训过的性工作者说,再到明尼苏达大学留学生说,层出不穷。俨然本案的核心问题。而在众多的言论中,又衍生出“受害女是不是中国人”“受害女是不是性工作者”之类的争论。似乎如果不是中国人,或者如果不是纯洁如处子,就可以证明刘强东性侵是冤案。如果这些只是八卦博眼球,那自然无伤大雅,但新闻媒体也孜孜以求,那就未免贻笑大方了。

在任何一个性侵犯案件中,受害女性是什么样的身份,和受害女性走在马路上穿了什么衣服一样,与是否发生性侵犯,是毫无关系的两件事。而这种基于“身份”甚至是“穿着”认知来试图说明性侵犯之事实是否存在的言辞,无疑是不容于现代文明的落后思想。

我们掉转头,来看看有关案件当事人男方刘强东这一边的言论,其可笑程度也并不亚于对受害女性的身份追索。比如有一篇在朋友圈流传颇广的文章《世道变坏都是从小人狂欢开始的》,把刘强东塑造成了伟大的“英雄”——我们且不说一个企业家捐钱做慈善是不是就能称之为“英雄”——就算是英雄,又怎么了呢?是不是英雄和他是不是性侵,八竿子打不着的关系。是英雄就说明不会性侵吗?不是英雄就说明会性侵吗?这显然是试图以身份、角色来混淆是否真的犯罪,试图以人的地位来论点事情的真假对错。

这样的说辞其实屡见不鲜。就在前阵子,央视著名主持人朱军身陷性侵丑闻时,网络上就流传着范增写的《诚实、坚毅刻苦的朱军》一文,历数朱军的优良品格,试图以此证明丑闻只是构陷。范增年纪大了,而且从当年指正沈从文先生开始就一直喜欢搞身份说、出身论,所以冒出这样的说辞并不为怪。我们担心的是,网络上的年轻人,似乎面对偶像的负面新闻,也是“他很努力”“他可是谁谁谁”的说辞。

这不禁令我们反思,这种“身份”观念为什么在现代中国屡屡作祟甚至大行其道?即使在古代,我们依然有“不以人废言”的说法,为什么现代是社会反而不如了呢?在身份观念里,在中一句 “他可是英雄”之类的定位,就可以洗刷一个人的罪恶;一句“他可是领导”之类的描述,就可以抵消一切科学的论断。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始终没有建立起尊重个人权利、尊重科学民主的社会氛围,始终摆脱不掉“人情社会”的封建余毒——人情,就是由身份决定的嘛!

最后也是最可笑的是,有些言论试图通过说明京东是一家很大的公司,来证明刘强东对中国很重要,以此构建一个美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的阴谋论。这种自己犯了错被人揭发,就怀疑是敌方蓄意陷害的想法,是政治幼稚的极端表现。还记得电视剧《琅琊榜》里,夏江试图以梅长苏的身份为理由证明自己的无辜,当时梅长苏大声质问:难道是我逼着你和誉王起兵造反吗?这就是关键一问:不论性侵案的男女双方是什么身份,叫什么,从事什么职业,做过什么有益于天下的事情,问题的关键只在于是否真的发生了犯罪性性行为,至于其他,都是无关之事罢了。

如果说刘强东被控性侵,是美帝国主义陷害中国企业家,那么当年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因性侵事件灰头土脸,险些下台,又是谁的阴谋呢?

刘强东事件是美帝阴谋?那克林顿事件是谁的阴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