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甲威龙、刚柔并蓄:SINE正弦K-1合并功放

铁甲威龙、刚柔并蓄:SINE正弦K-1合并功放

SINE也推出了功放产品?我没有看错吧?这是来自香港以往以各式电源插座、电源隔离牛、滤波器等影音电源配件及冷冻线材、附件名扬发烧圈的SINE(正弦)吗?是的,就是那个SINE。从玩电高手到推出功放,SINE终于迈出了一大步。

初见SINE的K1合并功放的样机,是在这两年的音响展中,而实际聆听则是今年的上海音响唱片展上。当时SINE(正弦),在展房中罕见地搭配了一套系统开声示范,主角就有K1合并功放。常逛音响展的玩家们应该知道,以往SINE参展都是静态展示其琳琅满目的隔离电源处理器、滤波器。其实SINE早在两三年前,就已经成功研发了一款具有两倍增益放大,具24级步进电位器音量控制的无源前级。而如今,SINE研发的首台合并功放K1终于来到《新音响》杂志社,这次期待已久的试听,令我们得以深入探寻SINE对声音美学的诉求。

铁甲威龙、刚柔并蓄:SINE正弦K-1合并功放

打造Hi-End级机身

SINE在电源处理器方面的成就之卓著大家有目共睹,光是外观机箱的加工就常常令人叹为观止。其主力产品包括系列高质量的电源墙座、铝合金电源排插、高级电源处理器,以及各类发烧线材产品。因为SINE是业内较早应用超低温深层冷冻技术(Cryo-196℃)的品牌,SINE经过长年不断的反复测试,掌握各种金属对超低温的反应数据,并用科学依据开发出接插件和线材导体,其所产生的电流与信号传输的正面改善收获市场的广泛认同,加上极高性价比的定价策略,因此赢得广大发烧友的良好口碑。

如今,SINE源于相同的理念和多年的技术积累开发的K1正式面世,给人相当深刻的第一印象。只看外形的话,我问过几个相熟的同行和发烧友,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说:盖住品牌Logo的话,这就是一部欧美顶级产品范。我们来看看K1的体型重量,标准机箱宽度(430mm),黄金比例的高度(140mm),不能轻视的深度(400mm),还有不菲的重量(32kg)。论体型,K1即使置身一众顶级合并机中也不输气场。论重量,美国Jeff Rowland乐林的CONTINUUM S2为15.9公斤,Constellation Audio群星荟萃Integrated 1.0灵感合并机为19.5kg,Gryphon贵丰Diablo 120狄雅宝合并机为26.2kg ,加拿大MOON的旗舰合并机 Evolution 700i为27kg,体积更大的瑞士Soulution 330重量是30kg,然而K1重量达到32kg,可见其真材实料的分量了。告诫K1的玩家,假如你没有过人的强健体魄,在家一个人搬动K1的话可得慎之又慎了。

铁甲威龙、刚柔并蓄:SINE正弦K-1合并功放

KS-1背板提供RCA和XLR输入各两组

当然,我们测试音响器材不是以重量论英雄的,但至少从一个侧面可以窥见,SINE对于打造K1是不惜一切极致手段的。首先,SINE赋予了K1极具高级感的造型和一个厚重扎实的机箱,此举是K1深受业内人士称赞的外在因素,同时也为获得优秀的声音水平打造了稳固的基础。机箱的选材和构造对于细节决定成败的Hi-End诉求而言是至关重要的,优秀的机箱应该具备理想的抗振效果和导磁效果,这样才能为内部信号放大线路提供稳定、纯净的工作环境,才能确保点滴音乐信号免受传输、放大过程中的干扰和损耗,从而让线路发挥出应有的性能。为了达到这个目的,SINE采用了厚重的铝合金材料打造面板和两侧板,而底板、顶盖和背板的材料厚度也不可小觑。

K1的面板为左右全对此设计,并且采用复合面板方案营造立体感。基础面板采用35mm厚铝坯料经CNC数控精密加工中心制造,完成件的最大厚度依然达28mm,上下还加工出细腻的横条波浪折线。而在此基础上在中间横贯镶嵌了厚达24mm的主面板,表面经细腻的拉丝及阳极氧化处理,由此打造的复合面板带来丰富的层次感,却又不会显得累赘复杂,兼具厚重的视觉效果与实用性。在主面板中间,则镶嵌了130×50mm的LED点阵功能显示屏,其大号黑底白光字符非常醒目,即使离开几米远也能轻松掌控功放的状态。当然了,这个显示屏可通过遥控器选择两档亮度,可方便不同光线环境下的使用。而紧挨显示屏两端的两个硕大的旋钮分别控制讯源输入选择和音量调整,这两个旋钮的加工处理也非常漂亮,外圈略呈锥形渐变,而外端面却加工出光滑的半球形,要知道,这种加工对于CNC机床而言难度也是不小的,制造成本一定不低,但正是由于这些那些细节的考究,成就了K1给人的高级感。

而更为夸张的用料在于兼具散热器的两侧板,实量的宽度达到惊人的48mm,在其上加工了并不复杂的散热犄角造型,事实上K1并不需要专门的散热片,如此厚重的侧板本来就是最好的散热器,加上整机的全铝机箱一起散热,我们在夏天室内常温下开机一整天,温度也是非常稳定的。

铁甲威龙、刚柔并蓄:SINE正弦K-1合并功放

彻底贯彻左右全对称的布局

无论是机内的线路还是机器背板上的端子设置,都严格地遵循了左右全对称的原则。背板的正中央是横列一字排开的输入端子,而且从中线开始左右声道呈对称坐标式排列,提供了RCA和XLR模拟输入端子各两组。输入接线端子之下,居中是IEC电源输入插座和总电源开关。而喇叭接线端子则左右声道分列于两端的侧板上,使用的端子是高端的碳纤镀铑接线柱。机器底部四角设有直径50mm的金属角锥可调避振脚,每只均可轻松旋转调节水平,脚座底端更设有半球型塑胶脚垫,吸收震动的同时避免损坏用家府上的地板或机架,细节的考虑很周全。

铁甲威龙、刚柔并蓄:SINE正弦K-1合并功放

机箱内居中一块高档双层玻纤PCB镀金电路板整合了前级线路和供电系统

打开6mm厚的全铝顶盖,内部的左右全对称布局同样令人赏心悦目。机箱中间靠背板的位置架空布置了一块大线路板,此板采用高级波纤板作厚层镀金处理,强化电流传输和提高信号放大局部线路的屏蔽性能。在其上整合了英国Talema密封变压器和兵字密封变压器分别为前级信号放大电路、控制/显示等电路独立供电,而供电线路上更使用了日本nichicon高速电解、Philips超快速玻璃钝化整流二极管、WIMA威马电容、LM317线性稳压器等发烧元件,懂行的发烧友都知道这是相当考究的设计。

铁甲威龙、刚柔并蓄:SINE正弦K-1合并功放

前级信号放大采用SINE研发的KS-A1模组

铁甲威龙、刚柔并蓄:SINE正弦K-1合并功放

前级电路使用英国TALEMA密封牛和兵字密封牛分别为音频信号处理以及信道切换、音量开关和显示屏独立供电

而K1的信号放大线路则遵循最短路径的原则,从信号输入端子直接焊在线路板上开始,到采用OMRON欧姆龙继电器作信号输入切换,再到信号进入输入缓冲线路,其信号通道都很短,从而避免信号损耗丢失细节。而音量控制线路则是很特别的设计,采用单片机微电脑控制两声道共由8只继电器和16只高精密低噪音电阻组成的线路,以切换组合的方式,提供100级的高精度音量控制。前级信号放大采用SINE研发的KS-A1模组,其采用纯A类工作状态,以宽频高速作电压放大,并且以镀金金属罩屏蔽干扰。从前级信号输出到后级的信号线和接插件都是非常考究地选用了通讯用的RF射频镀金连接器和特氟龙线材,确保宽频信号传输点滴不漏。

铁甲威龙、刚柔并蓄:SINE正弦K-1合并功放

左右声道后级电路完全独立,每声道各使用一只300W英国原产AMPLIMO顶级环形变压器

后级供电和放大线路的设计更是精彩,K1的两个声道后级线路和供电变压器分别独立深藏于左右两侧内挖空的厚铝侧板内,并且非常聪明地将“干扰源”大功率变压器安置于侧板的前端,并且利用深藏铝侧板的方式结合远离信号放大线路的方式,避免电磁波泄漏“污染”音乐信号。后级每个声道采用独立的300W英国原产AMPLIMO环形变压器供电,此变压器为瑞士高文等Hi-End品牌御用而在音响圈中传为佳话。而作为电源储能的滤波电容则紧靠功放线路安装,并且没有盲目选择大容量的产品,而是由4只100V6200μF的nichicon电容组合,此乃兼顾了充放电速度和储能容量的平衡。而功放线路也大量采用贴片元件,以确保最佳的信噪比。输出功率管每声道使用两对英国EXICON专为音频放大开发的MOS场效应管ECX10N20,提供高电压、高转换速率、低失真的输出能力,这款功率管同样被越来越多欧洲顶级厂商选用,而K1以AB类线路,每声道仅用两对管就获得了255W的强劲输出,质素之高可见一斑。

纯净、细腻、饱满的好音质

试听K1搭配的音箱分别有Spendor Classic3/1监听书架箱和AudiMaxim音乐大师Serenade 6.2落地箱,音源则有McIntosh麦景图MT2黑胶唱盘和Trigon精工Vanguard Ⅲ唱头放大器的黑胶系统,以及Vibrato NMP播放器/前级作高格式数字文件的播放。而K1的电源则经过对比后选择了美国TARALABS超时空The Marster LE电源线,以及同样来自美国的increcable原点MOSSO巫术喇叭线。

K1的输出功率达到每声道255W,从规格上而言已经属于中等偏大功率的机器,我们强烈建议用家和代理商在正式感受K1声音魅力之前,至少给它100小时的煲机时间,而且此后每次开机都给予15分钟的热机,K1就能进入状态。以往听同类输出功率的合并功放,往往感动设计师很难在驱动力和音色之间取得最佳的平衡点,要么够力的声就略粗略平淡,要么就暖得一塌糊涂,难以体现出速度感和控制力。但K1却令人眼前一亮,首先要说的是那纯净、细腻又温润饱满的音质,搭配Spendor书架箱的时候这种感觉尤为强烈,像极了在音乐厅安坐中间位置的现场感觉。常去音乐厅聆听音乐会的朋友都很清楚,在声学条件良好的音乐厅环境中,乐器的声音其实包括了直达声和丰富反射声组成的空间残响,声音是丰满柔美的,K1就能重播出这种令人陶醉的感觉来。这是因为K1对前端信号的放大过程中做到了极低失真,因此能够点滴不漏地还原出唱片录音的丰富信息量。另一方面,K1的中高频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感,听K1重播人声和弦乐四重奏简直令人无法相信这是一台大功率的晶体管合并机,其所重现类似直热三极管润泽厚实的质感,也保有优秀的光泽感和透明度,令音乐重播总能产生俘虏人的吸引力。这对于合并功放而言是个不小的考验,合并功放将容易受干扰的前级线路和大功率后级置于一个空间内,最难解决的就是振动和电磁辐射干扰问题,而K1显然在这方面给出了令人满意的答案。

而搭配3.5路4单元的Serenade 6.2落地箱呢?K1的音质特点依然能够很好地呈现出来,而且令人更为惊讶的是,其255W的输出功率仿佛有用不完的劲。这款落地箱其实并不算太好应付,毕竟其8吋的低音需要较大电流才能控制妥帖,不然很容易出现低频轰鸣的失控问题。而K1就将这对音箱的低音收得够干净,线条清晰凝练又有充裕的密度感,因此重现的音乐基础相当稳固,甚至大动态爆棚时的控制力和爆发力也称得上出类拔萃的。你知道吗?以往我们总说合并功放更多讲究的是音质,而控制力多有不足,但K1却颠覆了传统认知。这套组合即使重播《鬼太鼓》《荒山之夜》《第九交响曲‘欢乐颂’》等极为考机的曲目,也能呈现从容宽松的音质和控制力,大动态下力度强悍还能保持厚实音质,场面稳而不乱,堪称是上等水准的表现。

总结

从设计、用料到制造皆无所不用其极的SINE K1合并功放,强大的驱动力应付市面上大部分的音箱应该是挺轻松的,在此基础上还能够呈现令人过耳难忘的通透、润泽音质,其呈现的总体素质完全能够在Hi-End合并机范畴里占据一席之地。限于篇幅我不再多说了,交稿之后立即用K1多听几张唱片就是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