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有些廣東人從小會被灌輸除廣東以外的人都是北方人的觀念?

生活與鬧騰


其實,我並不太想回答,但看到下面那麼多錯誤的認知,我實在是忍不住了。

首先,我想正名一下大家最有爭義的“撈松”的真正來源。從字面上看是一個莫名其妙,不知怎樣出來的詞,撈個松,什麼鬼。

這一說法不是來源於八九十年代香港,反而是由內陸在建國初期傳出香港,最本初就是一個沒有任何褒貶義的純稱呼,就好象今天叫北京仔、上海妹一樣,有任何貶低的意味嗎?沒有。在白話中,佬是指成年男性,婆是指成年女性,妹是指年輕的女性,仔是指年輕的男性,當然很年輕的女孩子或小女孩有時也被稱為女仔,相對應很年輕的男性或小男孩也稱為男仔。再加上一些劃分合起來叫某某佬、某某婆,例如廣東婆,香港佬、豬肉佬、補鞋佬、車衣婆之類稱呼的多不勝數,但是這樣的叫法有些粗俗,一般的話斯文人不會這叫,直白一下說就好比拉屎和去一下洗手間的區別,粗俗的叫法會直接講前者,斯文人會講後者。但本質上還是一樣,沒有任何褒貶義。但奇怪的是妹和仔這兩種叫法似乎又不算在粗俗語裡,使用得很廣泛。

講完佬和仔,我們再來講講所謂“撈松”的來源。其實按來源來講這兩個字根本就是錯的。應該是“老兄”才是正解。因為當年解放兩廣時,南下的解放軍部隊是解放軍第四軍團,而第四軍團的前身是中原野戰軍,中原野戰軍,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主力部隊之一。它是以抗日戰爭時期的晉冀魯豫邊區八路軍129師及地方部隊為基礎,逐步發展起來的。所以他的主要兵源就是來自晉冀魯豫的子弟北兵。即是他們大部分都是來自山西省、河北省、山東省、河南省。這樣問題來了,那時沒有普通話,他們不懂白話,當地人也聽不懂他們在講什麼。後來國家還派了幹部下來參加地方,這些人裡大部分也是北方人,也聽不懂白話,而且他們後來還落戶當地,帶來了自己的家屬,這就是南下幹部。但是不懂是不懂,為了溶入地方開展工作,這些人的態度都非常好,見人先開口叫“老兄”,大家想一下那些方言的叫老兄叫出來的是什麼樣的,就會很明白“撈松”這個音怎麼來的。態度好歸態度好,可當地人還是大部分聽不懂他們在說什麼,也分辨不出這些話之間有什麼區別,聽起來都差不多,於是就諧其音叫他們講的話叫“老兄”話,叫他們“老兄”佬。有時叫著叫著還省略地叫為“老”話,“老”佬。有時會說這個人是“老”嘅,只是說那個是北邊來的啊。沒有任何的別的意思。

在這裡還有一個文革期間的真實笑話,當時每個單位每個人都要交大字報,某酒家的幾個麵點師傅是北方南下的,他們就合起來寫抗議,我們一點都不兇,你們為什麼總叫我們“老兇”。這保證是百分百真事,具體哪的,我就不說了。

好,我們又回到為什麼會傳出港澳的問題來。大家都知道建國初期,西方的封鎖是一回事,而我們自己本身也封鎖邊境,不予以出入的,這種情況是一直到改革開放。但其實不是絕對的,其實在五幾年是有過兩次短暫的開放通往港澳的(具體年月不記得了,老人也沒提過準確時間)。而在剛解放的兩年是完全放開港澳通行的。所以一有很多人,特別是當時的有錢人,在未閉關前出了香港,也有不少略有資產的人相信政治不會吹到平民身上,留了下,但後來,這段我不說了,說了可能會被封號,大家去問老人吧,反正是大家知道五幾的那兩次短暫的開放,很多人湧出香港就是了,然後把這一叫法也帶出了港澳,而香港是直到迴歸才開始推行的普通話,現在還有很多港澳的人聽不懂普通話。

語言的傳播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我來自一個四線小城,在我小的時候還是聽廣播講故事的年代,我們當地有一個說書人在電臺講故事連載,很奇怪的是他每一期故事裡的人物總是會因為某種場景要講一些粗口,沒有例外,但他為了表示文明,他總是用“叉叉叉叉叉叉叉”這樣的話來代替一些粗口,這成了他講故事的特色。比如他會這樣說“你個叉叉叉,咁嘅事你都做得出來”。然後家鄉里便多了一種特有的說法就是把粗口用“叉”字隱去代替,於是就有了“關你叉事”(管你什麼事,意為多管閒事)之類的一種講法。但是前年我看某個香港電視劇,我居然聽到劇中人物開口來了一句“關你叉事。”真是一個令人意外的小彩蛋。

而老話變成撈話是起始於打工潮,之前白話地區這樣叫開,但因為地區人口流動性不大,還沒有在白話以外地區流傳開來。但一改革開放後,大量北方人流動到南方打工,而港澳也有很多人到內地去投資實業,這一叫法才廣泛為全國所知。最初的解讀是打工仔傳出來的,講因為是來撈世界撈錢的所以叫他們撈仔撈妹。然後很外地人一想覺得也是這個意思也默認了,但大家想下,打工的又不是隻有北方人,講白話的也有很多人在打工好嗎,一樣來撈錢,為什麼他們就不會被叫為撈仔。而且叫全了,是叫撈松仔,是完全講不通的好嗎。

好啦,講了這麼多文不對題的,這就簡單一下地講下北方南方的問題,沒有灌輸,主要還是地理造成的,大家都知道南嶺山脈將嶺南圈了出來,自然而然的將兩邊分為南北,在古時不發達的交通使嶺南地區形成一下相對封閉的環境,所以嶺南與嶺北無論在風土人情習俗甚至語言上都有很大的差距,而且氣侯也有巨大的差異,南嶺以南地區溫暖溼熱,最顯著一點是80%以上的地區終年不見別說是大雪,就連雪點也無。這種情況下長久下來,就會在地域心理認同上形成一種南北分界,以南嶺為界,南嶺以北就是北,南嶺以南就是南,如果有什麼南北不同,就會覺很合理啊,因為他們是北方啊,當然與我們不一樣啦。就這麼簡單。地域差距有,明顯的地理分界線也有,顯著不同的南北氣候,南北方就這麼劃出來了。


用戶101550121599



不輕信不盲從


廣府仔的白話沒資格代表粵語,說經濟實力不如潮汕,說政治不如客家,粵語是潮汕話客家話加白話,潮汕人是正宗的華夏兒女,對外省人從來不會像廣府仔那樣用歧視的叫法把北方人叫成撈松,北姑,反而在我們眼裡說白話的廣府仔廣西仔是黑不溜秋矮個子高額頭的東南亞越南仔。


king33152


還有一個實據,說明帶“佬”字不是貶義,廣東人習慣帶“佬”字的稱呼列舉確實很多,比如:稱大舅叫大舅佬,稱司機叫司機佬,稱賣豬肉的叫豬肉佬,種種的職業就有種種的“佬”。

在廣東人的字典裡,佬就是男人的意思,北佬也就是北方的男人,所以我覺得其中沒有貶義,大家也沒必要以此來上綱上線。


哲也哲也


這個提問的確表明了“悟空問答”乃是沒知識沒文化之徒!卻又常常在其欄目中胡亂提問!什麼“廣東人從小被灌輸.......。”的事真是問得無厘頭。和一個三歲小孩對話比和“悟空問答”對話好得多!


夕陽一晚景


我儘量詳細介紹一下吧。廣州人稱呼普通話語系的人做撈佬,稱呼潮汕語系的人做潮汕佬,稱呼客家人做客家佬,還有廣西佬、海南佬,外國人叫鬼佬。其實職業也有,比如補鞋佬、豬肉佬、的士佬。佬其實代表一個人群,前面的那個詞語就可以看出這個人屬於什麼群體。但其實廣州人因為跟外地人合作多了,為了不產生矛盾都不會在外地人面前稱呼人做撈佬了。外地人當然也不會當眾叫廣東人做猴子、南蠻了。你說撈佬沒歧視那是錯的,本來就是歧視、看低別人的用語。


粵諗粵開心


’撈松’其實是廣州話講‘老兄’的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而已。


Bing


這麼稱呼我倒是不介意,反正我聽見粵語和當地普通話就腦殼疼。在這裡呆了四五年了還是受不了。特別是一幫人在酒桌上用粵語打牌喝酒或者ktv嬉笑點歌什麼的,讓我感覺對我們這些外地人有歧視,感覺很疏遠,沒有一丁點歸屬感。你們愛笑話就笑話吧,粵語和南方口味s音普通話我是怎麼都不會學的,我這人腰折不下來

如果哪一天老家經濟發展起來,我毫不猶豫就回家。

我認識好多我們那裡人死活不辦當地戶口,孩子也一樣,年年都要回家幾趟。大概也是跟我想法差不多吧


偉2328103


別亂講,我也是廣東人從小到十七歲都沒聽過北佬兩字,出來珠三角才聽過那些珠三角的本地佬,看清楚了,珠三角本地佬才說北佬的,我都很鄙視這些廣東的暴發戶,你們有些什麼能耐看不起外來人,沒有外來人你們能收租打麻將嗎?暴發戶就是暴發戶,就像狗肉一樣,永遠上不了檯面。


qzuser


睇睇中國地圖就知道啦,廣東在中國大陸最南方,所以其他省對於廣東來講都系北方,海南島唔算,就例如海南人,香港人,澳門人。統稱中國大陸的都叫大陸人一個道理,根本無貶義成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