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學會資產配置真的很重要!

資產配置是指因應投資者差異化的自身情況和投資目標,把投資分配在不同種類的資產上,如:銀行理財、信託、股票、債券、房地產、金銀、保險及現金等,在獲取理想回報之餘,把風險減至最低。

對個人投資者而言,資產配置可以根據個人財富水平、投資的動機、投資期限的目標、風險偏好、稅收考慮等因素來確定納入投資組合的資產類別及其比重,並在隨後的投資期內根據各資產類別的價格波動情況,及時動態地調整資產配置組合權重,或者在某一類別的資產中再作具體標的選擇,以尋求風險控制和投資收益最大化。

理財學會資產配置真的很重要!

資產配置現狀對比:美國VS中國

美國是全球個人財富最高的地區,從個人資產在百萬美元以上的人數和高淨值人群的資產總和來看,都在全球排名首位。

作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中國是全球擁有百萬美元以上的富裕家庭數目最多的國家。回望歷史,1978到2018年,改革開放激盪40年,造就了無數商業傳奇,也讓大多數的中國人都富了起來。數據顯示,中國過去十多年的中產階級所佔有財富的總規模是全球各主要經濟體中增長速度最快的,2000年以來增速超過330%。財富的快速積累使得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財富國家,不光是最高端,中端的財富人口也在快速崛起。

理財學會資產配置真的很重要!

然而,中美兩國的個人資產配置現狀卻大不相同。

目前美國個人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已從“60%投資於國內股票、40%投資於國內債券”的傳統理論,演變至通過基金或專業管理賬戶進行各式各樣的專業投資策略,包括市場中性策略和絕對回報策略。

從全球的財富管理現狀來看,不僅是我國,甚至是整個亞太地區,居民的創造財富的能力都已經遠遠超過了管理財富的能力。從資產配置結構來看,目前亞太地區仍以儲蓄(現金+存款)為主,達到24.96萬億,佔比高達65%,而權益類資產和債券類資產合計13.44萬億,佔比僅35%,顯著低於全球平均水平(60%),相較於北美地區(86%)更是差距明顯。

根據招商銀行對中國七個經濟區域的城市居民財富管理行為的調查報告,我國投資者的資產配置專業知識尚處於啟蒙階段,在面對“投資什麼、怎麼投資、投資多少”等問題時僅僅基於本能進行決策,主要表現為:配置大量的現金管理類、固定收益類投資品種;缺乏對產品的深入瞭解,缺少與自身情況的分析匹配,僅憑藉親人、朋友的經驗及建議等,這些行為可能會對投資者的資產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

此時,如何提高國民守富、用富、傳富能力,是國內金融機構需要好好研究的課題,也是每位投資者需要深深思考的問題。慶幸的是,隨著理財觀念逐漸的深入人心,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投資者正在或計劃向專業人士尋求資產配置方面的幫助。

理財學會資產配置真的很重要!

資產配置的意義何在?

資產配置是整個投資過程中最重要的環節之一,也是決定投資組合相對業績的主要因素。一項關於針對美國82只退休基金進行10年的投資績效調查指出,90%決定長期投資成敗的關鍵因素是資產配置,而只有10%是因為投資標的和市場時機選擇以及其他等因素。

資產配置為什麼能在投資中佔據這麼重要的地位?

一方面,在複雜的市場環境下,投資目標的信息、盈利狀況、規模、投資品種的特徵以及特殊的時間變動因素等,對投資收益都會有很大的影響,但通過合理的資產配置,可以起到降低風險、提高收益的作用。

另一方面,隨著投資領域從單一資產擴展到多資產類型、從國內市場擴展到國際市場,其中既包括在國內與海外資產之間的配置,也包括對貨幣風險的處理等多方面內容,單一資產投資方案難以滿足投資需求,資產配置的重要意義與作用逐漸凸顯出來,可以幫助投資者降低單一資產的非系統性風險。

隨著全民理財時代的到來,國內投資者也迎來了一個資產配置的黃金時代。財富的積累、政策的放開、渠道的拓寬,讓投資者擁有更為多樣化的選擇,但最重要的是,財富管理行業的崛起為廣大投資者提供了可以幫助其實現投資需求的投資機構和資產配置建議。

建議投資者諮詢專業的理財師,在充分了解市場理財產品包括收益、風險、資金流動、投資期限等條件下,根據個人財富情況、投資偏向、期限、收益、稅收等因素來確定納入投資組合的資產類別及其比重,制定更加適合自己、符合自身投資需求的資產配置方案。並且關注投資期內各資產配置的收益變化,在理財師的幫助下,及時調整資產配置的組合權重。

資產配置具有長期性,它不是單純追求收益最大化,而是要在風險與收益之間謀求一種平衡。投資者必須要經受住從眾心理風潮的考驗,才能在長期的投資中平滑風險,實現守中有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