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是什麼意思?

pjj11


第一次看到這個說法覺得很有意思,再琢磨了一下覺得自己真是孤陋寡聞。


清華北大是中國的頂尖學府,是學子們都渴望而又望塵莫及的地方。

2008年元旦,第一次進入清華北大的校園,只為北漂返鄉前沾沾清華北大的書香才氣。
2016年暑期,送侄子到北大報道學習,第二次進入頂尖學府卻以這樣貌似熟悉卻又陌生的寶地。

2018年7月,室友的侄子高考成績優秀,學校有三個名額來清華見習。讓人無比羨慕又佩服。

而對中科大的瞭解僅限於仰望而止於名字的地方。

最初的流傳印象:
流傳的“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最早這句話的出自是中科大黨委書記劉達傳。意思是說清華校園很大,特別空曠,像農村一樣,並且學生多來自寒門,希望在清華這樣頂尖的理工科學校學習一技之長,將來可以找一份不錯的工作;

而當年北大的學生基本是幹部子弟或者家境較好的孩子,校門是宮殿式的,校內建築相對豪華,學生家境相對富裕;

而中科大是因為建校地址離八寶山比較近而流傳,不要命的就上中科大。

根據文理科的理解:
清華大學為理科拔尖人才;
北京大學數文科頂尖突出;
中科大雖偏理科生多,但以培養科學技術類人才為重。
都是中國頂尖學府,為國家培養高端技術人才,文理分工明細,不必在乎和講究貧富差距,在這裡都是可以發光發熱的地方。

在課業設計的理解:
當今,清華北大和中科大的實力可以說不相上下,不分伯仲了!

中科大建校的目標就是為了保證中國的科學前沿人才的培養,是老一輩科學家和老一輩革命家共同創辦的大學,創建於1958年。

自第一屆畢業生1963年畢業以來,共培養31名科學院院士和15名工程院院士(不含遊學海外的科大學子),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國家實驗室,擁有我國2.5個國家實驗室。

科大被稱為“中國的麻省理工”在教學方針上採取了重、緊、深。
重:科大的學生五年要學的課程比清華、北大六年的課程還多;
緊:時間緊;
深:學生們五年級就學到學科前沿,像兩彈功勳錢學森、郭永懷親自給學生上的課,在全國是獨此一校,相當於現在的碩士、博士生層次的課。

所以科大的師生把“星期天”叫做“星期七”,而且科大學生在高中時絕對是高才生,但到強手如林的科大,拼命尚能勉強應付,稍不努力就跟不上了,只有拼命了。所以在科大出現了“三多”,即開夜車的多、拿藥罐子的多、戴眼鏡的多。

現在,清華再也不窮了而且高貴,北大仍然富;科大的課程仍然是亞洲大學中最難的,但教學水平絕對一流,出國率最高。

如今已經改為“貴清華,富北大,走遍天下數科大”。


有書博物館


首先,90年代的說法是:苦清華,鬧北大,不要命的去科大,一定程度反映三個牛校在課程設置、學風、校園風氣上的差異;

其次,現在的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是指清華工科出來能快速就業掙錢,北大文理,出來就業掙錢少,所以家裡富有的去北大,不急於掙錢。然後中科大校風嚴格,一年三學期,學生學習非常辛苦,甚至超過高中階段!


最後,看看大家對此事的看法:

1 兒子在中科大讀了一年了,說比讀高中還苦。

2 佩服中科大的學風,大學是求學的最好時機,應該多學一點。

3 嚴進嚴出,中科大是當下最好的大學。

4 還原歷史真面目:沒有當年清華頂尖的文理哪來今日北大文理的輝煌?52年院系調整時清華把整個文理都給了北大!當今年青人恐怕都不知道吧!就象當年浙大和交大把整個理學院都給了復旦一樣!

5 科大學習學的太苦了,兒子在那裡,說比高三還苦。

6 中科大是唯一可以放下一張書桌的大學,學風淳樸,老師平易近人。中科大給我太多太多的感動,因為我兒子現在中科大讀本科。

7 我家大寶也在中科大,今年該上大三了,六月底回來一個星期就回校了,他們一年三個學期,真的比高中辛苦,中科大真的是學風嚴謹,掛科率全國第一!

最後,時代在發展,觀念要更新!北大清華中科大,頂尖人才聚府下, 遨遊宇宙書滄海,擎天一柱鑄華夏。


遊戲大咖王


這話最初流行於在上個世紀六十年代,也就是中科大剛建立不久的時候。



當時的清華大學,是以工科為主的頂尖高校,慕名求學的主要是平民子弟。而北京大學的話,側重文理方面的學科,不少高幹子弟都在北大上學,所以有窮清華富北大的說法。

為什麼叫不要命的上科大呢?



這話有兩層含義,當時中科大還沒南遷合肥,校園是在北京玉泉路上。而玉泉路校區呢,離八寶山革命公墓很近,所以就有不要命的上科大的說法。

當然,出於對科大學風的認可,這話也用來形容科大學生學習的刻苦,有拼命三郎的作風。中科大旨在培養尖端科技人才,專業難度大,學習壓力重,所以這在裡唸書的學生,需要拿出不要命的勁頭兒來搞學習。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清華早已不窮,北大也不僅僅是富,原本在北京的中國科大也南遷到了合肥。但人們還是會經常提到“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上科大”的口頭禪,其實何嘗不是對科大的讚賞與認可,在不少公眾心中,中國科大與清華、北大是同層次,並駕齊驅的高校。

國之重器,大國上庠。感受大學文化,瞭望科技前沿,親歷一流徵程,敬請關注頭條號“上庠”。

上庠


窮清華,富北大,中科大是什麼乙思?我認為清華大學出來的人才。一般都是當領導的。出來人都是有職務,和坐辦公室的人才。富北大出來的人,都是研究科學發展人。有枝術創業新人才。特別是:研究航天航空。國集都需要有枝術。這樣北大出來的人現實。創造出來(各種各樣高科枝。是有錢的。所以形成兩方面因數。叫做窮清華。富北大。這是我不正確理解。


太1314


這個說法現在不是很流行了,主要流傳在上世紀90年代,那個時候,教育的資源比較匱乏,清華、北大和中科大都是當時僅有的一些優質教育院校,這裡“窮”、“富”和“不要命”說法,主要是從入學就讀的學子家庭情況和學校的基礎設施出發的,還有就是學生的努力學習程度,下面我們分別具體說一說。


關於清華大學的介紹,大家應該都是比較熟悉的,清華大學以理工類學科為主流,過去很多窮人家的孩子,希望通過讀書擺脫自己的命運,都會選擇報考清華大學,寄希望於掌握一門科學技術,可以立足於社會之中,所以相對其他兩所學校來說,清華的學生家庭條件相對貧寒,而且那時候,清華大學雖然地理位置不差,但是校園的設施比較單一、簡單,就像是農村的學校一般,給人“清貧” 的印象,當然這只是針對以前,現在已不是這樣了。


“北大”是一座歷史悠久的院校,從基礎的設施來看,北大宏偉的校園大門建築,就給人一種震懾,不自覺的肅然起敬,而且縱觀校園,宮殿式的裝修設計,就給人“富足”印象,而且那個時代,能在北京大學就讀的學子多是高幹子弟,家庭的環境較為豐沃,讀書只是他們提升自己的一個渠道,所以這是“富”的含義。


最後看看“不要命的科大”,關於科大的傳說大家或多或少有耳聞,科大中很多的教師也都是咱們科學界數一數二的泰斗人物,例如“兩單一星”的錢老,也曾就職於中國科技大學,有這麼多敬業鑽研的教師,就有更多努力學習的學子,因此“不要命”就是形容科大學子鑽研學術的精神,達到了廢寢忘食的地步,尤其是科大的院士評選,更是“千人選一”,這獨一個院士,必然是頂級優秀的人才,可想我們科大學子對自己的要求是多麼嚴苛。


高校的發展,需要自己的特色,這三所院校近年來的發展,也在不斷創新,相信到那時候,將會有更適合他們的時代標籤。


決勝網


北大的學生對人文,政治,經濟更加敏感,在學校的基因中呈現,清華的工科獨領風騷,雖然學風也足夠厚重,但歷史賦予學子的基因呈現獨特的專注於專業能力,從中科大的學風看,對科學態度的痴狂基於因賦予莘莘學子獻身科學使命的堅定。

在學習狀態上,北大的學生對政治經濟充滿激情與熱情,學校也推崇多學科學習,似乎對於思想機構的寬度是北大學生的追求,在生活方式和未來事業中推崇宏大,廣博。清華的學生在自己的專業方向上執著深度的精準發力,對事業的垂直髮展厚積薄發。中國科技大學定位與於培養真正的科學領軍和真正沉浸科研的學者,特別是課程學習的具體過程中強調:

重:課業繁重,前所未有

緊:時間安排,緊鑼密鼓

深:學術高度,深不可測

拼:理科學霸,殘酷比拼

有人說北大,清華國之重器,中國科大創立之初就肩負國家的科學重擔,三所學校都是學習競爭激烈,但北大學生學的飄逸,清華學生學的專注,科大學生學的痴狂。

些許戲言,讓名校風骨昭然若揭,在選擇時也有更多超越數據的判定元素。


王為願



null108161361


“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的中科大”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順口溜。清華是以理工科著名的學府,五六十年代多是寒門學子報考的比較多,就有了窮清華的調侃。北京大學是文科著名,大家知道學文科的人要在社會中發展,人脈基礎很重要,所以北大的學生家境一般都比較好,幹部子女較多,相對於清華也就有了富北大的說法。中科大則是因為靠近八寶山,就順口出了個不要命。雖然說是順口溜,但也反映出社會階層是時時刻刻都存在的,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各階層之間的距離越來越大。也就有了現在“寒門再難出貴子”的說法。


小草lch


恰恰相反,當年因為庚子賠款,清華的薪資待遇是最好的,到處挖人。而中國人自己的大學卻因為經費不保不同程度的陷入水深火熱之中,私立大學尤甚,如南開大學。今日清華很好的延續了傳統,年辦學經費達到了269億元人民幣,但不知是否做出了與269億人民幣相配的貢獻!在此,向那些低投入高產出的大學,如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致敬!是他們挺起了共和國教育的脊樑!包括工信部的七所國防院校。他們吃的是草,擠出來的是奶。可有的學校,厚顏無恥,成天不是搶人就是比經費,他們吃的是奶,可擠出的連草都不是,真的是無恥之極,無恥之極啊!


笑傲江湖147532469


簡單答一下

長期以來一直有一種說法,窮清華富北大,不要命去中科大。其實是這樣的,清華以工科為主,工科全國第一,學生畢業後馬上可以參加工作(甚至不讀研也可以在國內找到薪水不錯的職位)。這對於學業優異而且急於改變家庭貧困境況的學生而言確實是不錯選擇。而北大的優勢是基礎學科,文理全國頂尖。從傳統意義來說,基礎學科本科畢業馬上就業優勢不大,要經過更進一步深造。適合家境好,愛學術的孩子。所謂清華出大師,北大出大家,大概進一步說明了這個意思吧。

至於不要命去中科大,不太好理解。論學科,中科大優勢在理學,但肯定比不過北大清華(至少本科教育是這樣的)。論學業難度,中國高校四大瘋人院(數院物院化院生科院)都出自北大,也許是中科大處地處安徽省會合肥,艱苦偏僻,特別近年來在科技方面做了不少事,比較勵志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