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茶二代借助网络,帮助当地茶农脱贫致富

何世阳是信阳市浉河港镇的一个“茶二代”,虽然年纪不大,但他现在每天喝茶至少换3次。每年采茶就那么几个月,其他日子没事情干,何世阳就在镇上开了一家商店,和父亲共同打理。一年到头,一家人就在茶山和外面的世界之间往返。

虽然种茶利润微薄,但是何世阳仍义无反顾辞掉城里的工作回到老家,准备和父亲一样,把这一辈子交给茶。对这一家而言,茶不仅是生活来源,是事业,甚至是最甜蜜的爱情。

信阳茶二代借助网络,帮助当地茶农脱贫致富

为了改变现状,不让好茶埋没在大山里,父子一拍即合。2012年春茶采摘结束,在何世阳的奔走发动下,160多名何氏族人发起的“何景明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何景明”牌信阳毛尖正式面世。

何世阳和父亲两个人分工明确,小何抓经营,父亲老何抓生产。一有闲暇,何世阳就刻苦学习父亲制茶的手艺。对茶的感情,他丝毫不逊于种了一辈子茶的父亲,但是,他在茶身上寄托了更多的东西。

信阳茶二代借助网络,帮助当地茶农脱贫致富

尽管浉河港镇号称信阳毛尖最大的产区,但是还没有诞生一家大型茶叶企业,这让何世阳感觉有些悲哀。要想把好茶卖出好价钱,做品牌就是唯一的出路。这就是何世阳搞合作社的目的。

如今制茶已经完全可以由机器完成,但是何世阳和父亲仍然坚持手工制作。何世阳对自己家的茶非常有信心,不仅因为父亲制茶技艺一流,也因为他家的茶山是名副其实的大山。“北纬35°,海拔800米”被印在“何景明”牌信阳毛尖的包装上。

信阳茶二代借助网络,帮助当地茶农脱贫致富

在何世阳的带动下,他通过网络大大宣传了信阳毛尖,有力地促进了信阳毛尖的销售渠道,使茶农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之前茶农卖茶难,总要为茶叶的销路发愁,现在通过互联网电子商务既减少了流通的中间环节,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了农民的利润空间,茶农再也不用为了茶叶卖不出去而四处奔波了,带动当地的茶农脱贫致富,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技术优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