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消失的古國之目錄 前言 後記

目 錄

第一章 古蜀國——神話的國度,現實的傳奇蠶叢,魚鳧,傳說裡的古蜀王三星堆,古蜀國輝煌的證明金沙遺址,走近古蜀國的金鑰匙髮型與古蜀政壇的風雲變換一個古漢字背後隱藏的神秘古蜀國曆史曲終人散,輝煌過後的古蜀國國破家亡古蜀國大事記

第二章 東胡——曾讓匈奴畏懼的強權東胡人起源之謎秦開破東胡,中國將東北收入囊中東胡大事記

第三章 匈奴——征戰草原的傳奇王朝徙居漠北,炎黃一脈興起匈奴崛起,橫行中華數百年屢戰屢敗,匈奴人遠遁他鄉上帝之鞭——匈奴大帝阿提拉的傳奇一生匈奴人,你去了哪裡匈奴大事記

第四章 月氏——域外的逍遙國曆盡艱辛,張騫讓月氏王國重現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月氏國的變遷月氏大事記

第五章 烏孫——流浪的西域騎士西域古族——烏孫江都公主,中國和親史上第一人歷配三王的解憂公主與她的侍女烏孫大事記

第六章 樓蘭——夢中的人類樂園活在歷史與傳說中的神秘國度無心插柳柳成蔭——樓蘭驚現沉睡千年的樓蘭姑娘踏破鐵鞋無覓處,失蹤了的發現何日重見憑空而來,戛然而止樓蘭大事記

第七章 精絕國——黃沙中的東方“龐培城”從昨天走來的遺址精絕國與女兒國精絕國消逝之謎精絕國大事記

第八章 龜茲——影響了中原的西域文明龜茲王的浪漫愛情高僧鳩摩羅什龜茲國的變遷龜茲古城與它的締造者的消亡龜茲大事記

第九章 大宛——天馬的故鄉烏國境內尋大宛天馬之戰——西漢與大宛的鐵血悲歌汗血寶馬的千年傳奇大宛大事記

第十章 于闐——迷霧中的美玉之邦于闐,曾經的西域樂園“于闐”之名的含義于闐,美玉的故鄉中國第一僧與于闐的“緣”于闐國與喀喇汗王朝的宗教戰爭斯坦因盜于闐于闐大事記

第十一章 夜郎——被世人誤解兩千年的古國尋找“自大”的夜郎國夜郎古國的四重面紗活在彝族歷史中的古夜郎夜郎王印與活人墳夜郎大事記

第十二章 烏桓——胡風濃烈的王國烏桓,東胡的後裔烏桓鐵騎威震中原曹操北征烏桓之戰烏桓大事記

第十三章 鮮卑——建立國家最多的北方民族從大鮮卑山走出來的強大民族60萬對7000,北魏的慘敗出身於漢族的鮮卑太后吐谷渾,遺失的草原王國鮮卑大事記

第十四章 柔然——威震漠北的汗國一個奴隸開創的王國不斷擴張的西征茹茹公主傳奇巫術盛行與草原習俗歷盡繁華終成空柔然大事記

第十五章 高昌——西域佛國荒廢的古城絲路上的明珠風靡全國的佛教與玄奘西遊高昌吉利,探索高昌國的窗口高昌大事記

第十六章 契丹——騎在馬背上的王國“Kitay”,咬文嚼字細求源契丹與遼神秘的契丹文字契丹鞍與雞冠壺姓名變遷見證的民族融合契丹大事記

第十七章 西夏——剽悍的遊牧民族黑城的發現活躍在賀蘭山的強大帝國西夏劍,述說著先進的冶煉技術獨特的美酒文化神秘的星曜崇拜西夏大事記

第十八章 大理——飄揚著儒雅的佛號歷史與傳說中的段氏家族大理的變遷儒雅飄香的佛國出家的國王割耳而葬與祀典文化大理大事記

前 言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文明流傳到了今天,也有許多文明在前進的道路上突然消失。當我們的目光在關注亞特蘭蒂斯、瑪雅、特洛伊、龐貝等外國消逝了的古國的時候,很少有人意識到,在中國的境內也曾經存在過許許多多的小國。他們中有的還創造出了輝煌的歷史。這本來也屬於中華民族歷史中的一頁,卻很少有人去探尋、瞭解。當我們不斷地遺忘、丟棄的時候,我們所遺忘的、所丟棄的,正在被西方人視為無價之寶。一千年前,無數打著探險隊旗號的外國盜賊在中國大地上橫行。他們奪走了不知多少珍貴文物。但也正是他們,幫我們找到了許多傳說中的古國。這不能不說是對國人的一大諷刺。中國是個有史學傳統的國家。至少從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史家就寫出了《尚書》、《國語》《春秋》、《左傳》、《戰國策》等著作,記述了大量珍貴的歷史資料,使我們能夠對祖先的生活有所瞭解。從司馬遷寫下《史記》後,中原王朝歷代都有史書傳世。

但可惜的是,由於古代中原人的偏見以及交流不便的限制,有關古國的記載得非常少,而且殘缺不全。在奴隸社會、封建社會,史書是專為中原王朝而編纂的。每一部史書,都長篇累牘、細緻入微地記述了當時統治王朝每位國王、每位有名大臣的生平。而對於周邊的附屬古國,史官們不瞭解,也不屑瞭解。對於那些古國的記述是非常粗略的,是很不全面的。正因為如此,有些古國已經完全消失,根本不為人所知了。這讓今天的人們形成了很大的誤解,以為中國僅僅是“中國”。而實際上,今天的中國,不僅僅包括中原國家,還包括那些先後出現的古國。我們今天的疆域,正是由古代中原王朝及其周邊國家連接而成的。對古代中原王朝周邊古國的不瞭解,直接導致了我們對那些古國文明的無知和輕視。這正是上個世紀初外國文物盜賊能夠輕易從中國境內古國遺址中盜取寶藏的原因。我們正在失去的不僅僅是古國遺址中的文物。中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在古代也曾經是個多政權國家。每一個曾在中國境內出現的古國,都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有責任去發現它們、解讀它們、記錄它們。已經消失了的古國還有很多,我們不瞭解的歷史還有很多,那正在微風中消散的浪漫傳奇和神話也還有很多。如果你對這一切產生了希望瞭解的興趣,那麼,請你繼續讀下去。這本《消失的古國》,講述的正是那些曾經在華夏天空留下閃亮一瞬的古國的歷史與傳奇。這裡有“開國何茫然”的古蜀,有樓蘭姑娘沉睡的大漠,有馬背國家的金戈鐵馬,有西域佛國的梵音唱晚。它們有的曾經和華夏民族同時起步,有的曾與中原王朝有過恩怨纏綿…——上古傳說中的蠶從,武俠小說中的大理段氏,佛教典籍記載的大德高僧,史家鐵筆下的中原兒女……本書收錄的18個個曾經存在過的古國,當然不是全部,但可以代表全部。字裡行間傾注著編纂的心血,希望它能成為讀者茶餘飯後的精神食糧。5000年的文明已經成為昨日,殘存的遺蹟和古老的傳說在講述著曾經的燦爛輝煌。古國的一切都是那樣的陌生,血脈的相連卻讓我們彼此關注。打開古國的歷史,千年的嘆息將在你心中迴盪。

後 記

歷史舞臺的帷幕一次次拉開,又一次次落下。悲歡離合的劇目在這個舞臺上不斷上演。那些傳奇的、浪漫的、神秘的、可怕的、辛酸的、喜悅的、哀愁的故事,漸漸地都成為了隨風飄散的塵埃。現代人幾乎都對夏、商、周、秦、漢、兩晉、隋、唐、宋、元、明、清等主流的中原王朝知之甚詳,卻不知道在其中大多數中原王朝的周圍,也曾存在著許多小國。眾星拱月,這才形成了今天的中國。幾千年的歷史演變中,許多古國出現了,又消逝了。當我們在那些曾經存在、又轉瞬即逝的古國遺址中徜徉,就會發現,這些古國曾經的輝煌完全值得我們讚歎、景仰。這些是一個個雖然面積不大,卻擁有獨特文明的古國。它們的興衰起伏,值的我們反思。這些古國,有些亡於對中原漢王朝的侵略,如匈奴。匈奴,這是一個至今仍讓人感興趣的遊牧王國,是一個曾經強盛到可以橫行的政權。他們讓中原王朝品嚐到了屈辱的滋味。在他們的鞭策下,漢王朝才勵精圖治幾百年,才誕生了風雲人物漢武帝劉徹,才湧現出了傳奇般的將領——李廣、衛青、霍去病、霍光、陳湯……匈奴人不知疲倦地侵略,為他們的敗亡種下了禍根。他們被從中國驅逐到歐洲,又在歐洲再次被擊潰。匈奴人為什麼具有如此強烈得近乎偏執的侵略慾望?他們為什麼走上了這樣一條不可能永遠輝煌下去的道路?沒有人知道答案。與匈奴僅僅志在掠奪財物不同,有一些古國是在與其他民族的同化中消融的,鮮卑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我們至今都不得不讚嘆鮮卑人的智慧。他們不僅建立了自己的政權,並且正視先進的文明,主動推行漢化政策。以往,只有中原政權主動“胡服騎射”,以法令的形式主動要求本國人從漢俗,而且如此堅決、徹底,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相當罕見的。還有被中原王朝滅掉的古國。古蜀國、大宛、夜郎、烏桓就是這樣的國家。他們都是中原漢族王朝統一戰爭中的犧牲品。外交政策的失敗,是他們滅亡的原因。古蜀王攻擊近鄰而不交遠,拒絕加入改革大潮,夜郎王盲目自大而輕率造反,烏桓王收留袁氏對抗曹操,卻過分輕敵,不合時宜的政策與傲慢讓他們自取滅亡。另有一些古國,亡於遊牧民族政權的進攻。如東胡、烏孫、龜茲、柔然、契丹、西夏、大理等。歷史總會跟人開玩笑。野蠻要向文明過渡,文明卻總被野蠻毀滅。文明明明是先進的,野蠻明明是落後的,為什麼在古代,落後卻總能給先進帶來毀滅性的打擊?這是一個值的深思的問題。也許,文明確實是一朵嬌貴的花,開花結籽萬般不易,想毀滅它卻只需輕輕一碾。宗教戰爭是當今世界戰爭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古國於闐和高昌滅亡的原因。對於人間的統治者來說,宗教信仰實在是一個很好的戰爭藉口。羅馬教皇曾以此為藉口發動了數次東征,阿拉伯世界也曾以此為藉口對西域發動了聖戰。統治者覬覦的是權力和財富,士兵們堅定的信仰是統治者最好用的工具。比起“與世無爭、寬容忍讓”的佛教信仰,伊斯蘭教的信仰更具有戰鬥力。於是,于闐和高昌的佛教文明就在伊斯蘭教的“聖戰”中灰飛煙滅。古國的失落也有其他原因,而且至今也沒有統一的答案。這些千古之謎,被人們演繹,被人們幻想,被人們爭論。真相也許蘊含其中,也許置身其外,也許比我們想象得要簡單,也許比我們想象得要複雜。不管怎麼說,這些失落的古國,最終幾乎都與中原融為一體。融合是這個世界永恆的主題,國籍、信仰的差異根本阻擋不了統一的腳步。想想那些曾經林立而最終消失的古國,我們或許能預見未來:那將是一個不再有國家的地球,沒有國家間的戰爭,沒有宗教間的衝突。從古到今,人類的同化一直在堅定地進行著,人類的文明一直在傳承著。世界大同的那一天也許真的會到來,儘管那可能需要很漫長的時間。遙遠的未來不是我們應該花費太多精力去操心的。追尋失落的古國,對於今天的中國人來講,是要警示我們把握當下。當年的古國所面對的災難,是今天的我們要應對、避免的。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追尋失落的古國,就是追尋被遺忘的歷史,而追尋歷史,就是為了把握現在,把握未來。輝煌易逝,文明易失。我們有必要知道那些曾經繁華過的古國。儘管它們已經不存在,我們也要讓這些古國在我們的心中永生。這是對歷史的尊敬,也是對祖先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